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

论文题目: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作者: 高中琪

导师: 关君蔚

关键词: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生态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容量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生产经营,可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研究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体系,对于三峡库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资源核算理论和环境承载能力理论,采用系统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建设总体思路、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典型模式效益分析和生态农业环境保障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对三峡库区各生态经济区的一般和系统调查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的8种生态农业模式。 农地立体经营生态技术,包括小麦(土豆)——玉米——红薯套作模式;小麦——经济作物——红薯套作模式;稻——鱼模式;稻——旱模式;果草畜结合模式,蔬菜设施栽培模式和茶果(茶林)结合模式。 林地立体经营生态技术,包括林灌草结合模式;果——粮间作模式;林——粮间作模式;林——药模式;林——菌模式和种草养畜模式。 高效养殖模式,包括工厂化养禽,家庭规模化养禽,家庭规模化养猪,家庭规模化草食牲畜养殖,家庭规模化养蜂,鱼塘养鱼,网箱养鱼和特种动物养殖。 庭院立体经营生态技术,包括鸡—菜—猪—沼—肥—粮模式;猪—沼—粮—鱼模式;猪—沼—茶模式和藕—鱼—花—果模式。 水域立体经营生态技术,其典型模式为鸭—鱼—鱼模式。 种—(养)—加生态技术,其典型模式为香桂—香桂油(黄樟油素)模式和紫杉—紫沙醇模式。 “绿色”产品生产模式,包括“绿色”蔬菜生产,“绿色”果品生产,“绿色”家禽生产和“绿色”生猪生产。 旅游观光农业模式,包括旅游观光果园,森林公园,旅游鱼塘和庭院休闲度假农业。 (2)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6种生态农业环境保障技术,主要包括坡改梯技术,易风化梯田田坎的植物篱护坎技术,等高植物篱技术,横坡网格垄作技术,马尾松松毛虫无污染防治技术和杉木天牛类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等。这些环境保障技术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有机地组合成生态技术体系。坡改梯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一旦建成将长期发挥生态经济效益,是缓坡耕地(<25°)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性生态技术。等高植物篱技术和横坡网格垄作技术应分别在坡度<20°、15°的坡耕地上大力推广。在陡坡(≥25°)退耕还林工程中,除柑桔等水果由于初植

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生态农业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生态农业基本概念

1.2.2 国外生态农业体系

1.2.3 国内生态农业

1.2.4 生态农业研究展望

2.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系统诊断

2.1 自然生态系统诊断

2.1.1 地质地貌特征

2.1.2 气候资源特征

2.1.3 土地资源特征

2.1.3.1 土地资源立体分布特征

2.1.3.2 丘陵河谷面积

2.1.3.3 土壤种类空间分布

2.1.3.4 山水资源开发潜力大

2.1.3.5 人地矛盾突出

2.1.3.6 耕地质量差

2.1.3.7 非耕地开发难度大

2.1.4 生物资源特征

2.1.4.1 植物资源

2.1.4.2 动物资源

2.1.5 水资源特征

2.1.6 矿产资源特征

2.1.7 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2.1.7.1 森林植被破坏

2.1.7.2 水土流失威胁严重

2.1.7.3 水质与大气污染加剧

2.1.7.4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2.1.8 由移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2.2 社会经济系统诊断

2.2.1 人力资源特征

2.2.1.1 人口与劳动力数量

2.2.1.2 劳动力素质

2.2.2 基础设施及产业

2.2.2.1 交通、通讯及能源

2.2.2.2 工业装备

2.2.2.3 农业基础设施

2.2.3 宏观经济环境与支撑条件

2.2.3.1 宏观经济环境

2.2.3.2 资金投入条件

2.2.3.3 教育科技支撑条件

2.2.3.4 金融支撑条件

2.2.4 市场特征

2.2.4.1 库区内市场

2.2.4.2 库区外国内市场

2.2.4.3 国际市场

2.2.5 科技水平分析

2.2.6 产业结构分析

2.3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潜力

2.3.1 资源利用潜力

2.3.1.1 土地利用潜力

2.3.1.2 劳动力潜力

2.3.1.3 技术发展潜力

2.3.2 产业发展潜力

2.3.2.1 农业

2.3.2.2 加工业

2.3.2.3 服务业

2.3.2.4 旅游业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1.1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

3.1.2 生态农业环境保障技术

3.1.2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典型模式效益分析

3.2 研究技术路线

4. 生态农业建设总体思路

4.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4.1.1 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经营领域

4.1.2 以市场竞争力筛选生产经营项目

4.1.3 按市场机制组织生产经营

4.2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4.2.1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2 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4.2.3 科学开发利用非耕地

4.2.4 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

4.3 科学技术支撑

4.4 以效益为中心

4.4.1 确保农业生产经营者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4.4.2 保持农业生产经营者经济效益持久稳定

4.4.3 减小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4.4.4 三大效益协调统

4.5 改进方式和机制

4.5.1 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

4.5.2 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4.5.3 产加销结合

4.5.4 按农业产业化模式推进

5. 三峡地区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5.1 农地立体经营生态模式

5.1.1 旱地立体经营生态模式

5.1.1.1 旱地多熟带状轮作模式

5.1.2 水田立体经营生态模式

5.1.3 园地高效利用模式

5.2 林地立体经营生态模式

5.2.1 林灌草结合模式

5.2.2 经济林主体模式

5.2.3 种草养畜模式

5.3 高效养殖模式

5.3.1 工厂化养禽

5.3.2 家庭规模化养殖

5.3.3 水产养殖

5.4 庭院立体经营生态技术

5.4.1 鸡—菜—猪—沼—肥—粮模式

5.4.2 猪—沼—粮—鱼模式

5.4.3 猪—沼—茶模式

5.4.4 藕—鱼—花—果模式

5.5 水域立体经营生态技术

5.6 种—(养)—加生态技术

5.7 “绿色”产品生产模式

5.8 旅游观光农业模式

5.8.1 旅游观光果园

5.8.2 森林公园

5.8.3 旅游鱼塘

5.8.4 庭院休闲度假农业

6. 生态农业环境保障技术

6.1 坡改梯技术

6.1.1 梯田规划

6.1.2 水平梯田(坡改梯单项技术)设计

6.1.2.1 田面宽度和田坎高度计算

6.1.2.2 田坎占地率(N)计算

6.1.2.3 土石方量计算

6.1.3 配套技术

6.1.4 易风化梯田田坎的植物篱护坎

6.2 等高植物篱技术

6.2.1 篱笆植物种类的选择

6.2.2 带内配置模式

6.2.3 带间距确定

6.2.3.1 最小带间距确定

6.2.3.2 最大带间距确定

6.2.3.3 合适带间距确定

6.3 横坡网格垄作技术

6.4 森林病虫害无污染防治生态技术

6.4.1 马尾松松毛虫无污染防治生态技术

6.4.1.1 营造混交林技术

6.4.1.2 生物防治生态技术

6.4.2 杉木天牛类害虫生物防治技术

6.5 效益分析

6.5.1 坡改梯效益分析

6.5.1.1 生态效益分析

6.5.1.2 经济效益分析

6.5.2 等高植物篱效益分析

6.5.2.1 篱笆植物的绿肥产量分析

6.5.2.2 篱笆带延缓径流的效果分析

6.5.2.3 篱笆带的拦沙效果分析

6.5.3 横坡网格垄作效益分析

7. 生态农业示范及典型模式效益分析

7.1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建设

7.1.1 湖北省宜昌县生态农业优化模式

7.1.1.3 生态适宜性评价

7.1.1.4 经济适宜性评价

7.1.1.5 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7.1.1.6 农业生态优化模式

7.1.2 重庆市云阳县清凉村生态农业优化模式

7.1.2.1 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效益

7.1.2.2 生态农业模式保障措施

7.2 种—养—加生态农业模式设计及效益分析

7.2.1 模式与技术具体构成

7.2.1.1 种植业

7.2.1.2 养殖业

7.2.1.3 加工业

7.2.1.4 销售业

7.2.1.5 能源利用

7.2.1.6 基础设施建设

7.2.2 模式应用效益

7.2.2.1 经济效益

7.2.2.2 社会效益

7.2.2.3 生态效益

7.3 猪—沼—茶模式设计及效益分析

7.3.1 “猪—沼—茶”模式设计

7.3.2 “猪—沼—茶”模式特点

7.3.2.1 能源效应

7.3.2.2 种植效应

7.3.2.3 养殖效应

7.3.2.4 环境卫生效应

7.3.3 “猪—沼—茶”模式效益

7.3.3.1 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7.3.3.2 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7.3.3.3 促进农村文明建设

7.3.4 “猪—沼—茶”模式保障措施

7.3.4.1 加强领导搞好协作

7.3.4.2 办好样板搞好服务

7.3.4.3 扶持引导增加投入

7.3.4.4 建管并重注重效益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2

相关论文

  • [1].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机制研究[D]. 杨红.重庆大学2009
  • [2].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D]. 周荣荣.南京农业大学2002
  • [3].三种农业生态工程模式构建及其应用技术试验研究[D]. 齐鑫山.山东大学2005
  • [4].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D]. 方一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2

标签:;  ;  ;  ;  ;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