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

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

论文摘要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其根源与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同年,我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使人民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而通货膨胀在弗里德曼看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一切足以说明戴着神秘面纱的货币与现实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货币理论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货币理论历来是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货币理论走过了一个漫长、曲折而又生生不息的道路。可以说,它的发展见证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体制转轨,也是我国经济理论的一个缩影。总体来说,我国当代货币理论基本来源于国外,但无论从发展过程还是从思想本身都带有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若干货币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翔实地展现了经济体制变迁下中国货币理论发展的轨迹和脉络。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当代的货币理论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并且经历一个“约束→繁荣→迷失”的过程。本文在横向上将货币理论分为五大部分,货币的基本理论、货币的流通规律、货币的供求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和货币政策。同时,在每部分以时问的先后次序为线索进行论述,尽量体现货币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具体内如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说明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的现状。第二章为货币基本理论的研究,归纳分析了国内学者关于人民币的本质问题、价值基础及职能问题的争论,同时论述了有关货币本质问题的观点以及货币有无阶级性与时间价值的争论。第三章是货币流通理论部分,首先简述了有关货币流通范围和货币概念的研究,然后对货币流通规律(主要是纸币流通规律)的有关研究进行了阐述,最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货币流通正常化标志的有关研究作了梳理,还就中国的“经验数据”的论述进行了简要说明。第四章为货币供求理论,我国的货币理论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出现的,因此,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至今进行阐述,依次经历了兴起、发展和最新发展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又分为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两个部分。第五章是有关通货膨胀理论的研究,首先简述了通货膨胀的涵义,然后对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的关系的研究作了归纳评析,随后介绍了通货膨胀预期理论特别是李拉亚的粘性预期理论,最后对三次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作了大体的归类。第六章为货币政策理论,主要从国内金融界关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传导机制和有效性的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难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难点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新中国60年货币基本理论的研究
  • 2.1 历史背景
  • 2.2 货币的本质问题
  • 2.2.1 人民币本质问题的争论
  • 2.2.2 货币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 2.2.3 二十一世纪不同视角下的货币本质观
  • 2.3 货币有没有阶级性的争论
  • 2.3.1 货币有阶级性
  • 2.3.2 货币无阶级性
  • 2.3.3 对货币有无阶级性争论的述评
  • 2.4 人民币的价值基础
  • 2.4.1 "黄金派"的基本观点
  • 2.4.2 "非黄金派"的基本观点
  • 2.4.3 两派之争的简要评析
  • 2.5 人民币的职能问题
  • 2.5.1 人民币价值尺度职能的研究
  • 2.5.2 人民币贮藏手段职能的研究
  • 2.5.3 人民币有没有世界货币职能
  • 2.5.4 货币是否具有时间价值
  • 第三章 新中国60年来的货币流通理论
  • 3.1 货币流通范围与货币层次划分问题的研究
  • 3.1.1 货币流通既包括现金和非现金流通
  • 3.1.2 货币流通只指现金流通
  • 3.1.3 对货币流通范围争论的评析
  • 3.1.4 广义货币下的货币层次划分问题
  • 3.2 货币流通规律的探讨
  • 3.2.1 纸币流通规律的含义与作用
  • 3.2.2 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
  • 3.2.3 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数量论是否一致?
  • 3.3 货币流通正常化的标志
  • 3.3.1 衡量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标志——定性视角
  • 3.3.2 货币流通正常化的标志——定量视角
  • 3.3.3 对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化标志的简要评价
  • 3.3.4 一个"经验数据"
  • 第四章 新中国60年来的货币供求理论
  • 4.1 货币供求理论的兴起(1980年代)
  • 4.1.1 货币供给理论的兴起(1980年代)
  • 4.1.2 货币需求理论的兴起(1980年代)
  • 4.2 货币供求理论的发展(1990年代)
  • 4.2.1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1990年代)
  • 4.2.2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990年代)
  • 4.3 货币供求理论的新发展(2000年至今)
  • 4.3.1 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与影响因素影响研究
  • 4.3.2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研究
  • 第五章 新中国60年来的通货膨胀理论
  • 5.1 通货膨胀涵义的研究
  • 5.2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
  • 5.2.1 经济增长是否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 5.2.2 通货膨胀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 5.3 通货膨胀预期理论
  • 5.3.1 通货膨胀预期理论的初步研究
  • 5.3.2 李拉亚的粘性预期理论
  • 5.4 通货膨胀的成因
  • 5.4.1 第一次通胀(1985—1989年)的成因
  • 5.4.2 第二次通胀(1993—1995年)的成因
  • 5.4.3 第三次通胀(2007—2008年)的成因
  • 第六章 新中国60年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
  • 6.1 中国货币政策始于何时
  • 6.2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
  • 6.2.1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历史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兴起
  • 6.2.2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
  • 6.2.3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背景、实践和定位
  • 6.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
  • 6.3.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国家的演变及其在中国当代的兴起
  • 6.3.2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两种理论主张
  • 6.3.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中国存在分歧的理论基石
  • 6.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6.4.1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渊源:西方流派概述
  • 6.4.2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何受阻?
  • 6.4.3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之争
  • 6.4.4 一个热点问题: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反应
  • 6.4.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争论背景与特征
  • 6.5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 6.5.1 货币政策有效性内涵的讨论
  • 6.5.2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与述评
  • 6.5.3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探讨与评价
  • 第七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1 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