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 ——“蜀派”历史与现状研究

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 ——“蜀派”历史与现状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历史人类学的“历史”观,观察在特定地域中,古琴流派孕育、产生、传承的历史和生存现状。研究表明琴派相关的“历史文化事象”反映了古琴艺术与地理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古琴艺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以琴派为表征的区域性古琴艺术背后的音——地——人关系。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构成。绪论对选题缘起、选题意义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回顾近代以来的琴学研究以及21世纪以来琴派研究的新趋势,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正文第一章“琴派意识寻踪”,一方面作为全文研究的背景,另一方面与后文的研究形成呼应,梳理了历代文献中关于“琴派”的记录,这些记录反映出琴派意识在中国古代的演进,由此分析得出琴派意识受到地域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三个层次。第二章对蜀派形成以前,蜀地古琴艺术史中的文化遗存——东汉抚琴俑、唐代雷琴进行了考古学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考察早期巴蜀琴艺的源流与汉文化形成初期西南地区汉化过程的密切关系,分析古代巴蜀琴艺兴盛所依恃的自然地理环境。第三章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研究蜀派形成的历史中,江浙琴人在蜀地的琴艺活动对蜀派创立、蜀派代表琴曲产生的重要影响,表明音乐文化扩散中文化涵化作用对蜀派形成、传承和音乐风格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四章对蜀派琴艺现状的考察,主要聚焦于蜀地“成都国际古琴交流会”和“道观、佛寺中的琴馆”所构成的独特文化景观,并将人的因素置于这一“特定的空间和地点”,分析蜀地琴人在蜀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所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群体结构。结论部分总结本研究对于“蜀派”所具有的意义,展开了隐藏在“历史”之中的文化地理学思考,指出琴派所代表的地方古琴文化历史中,某些文化事件和音乐现象具有的文化地理学意义,阐释了在“特定的空间和地点怎样保留了产生于斯的文化”、“艺术通过人与地域环境如何发生关系”,说明区域的、个案的、具体而鲜活的“地方琴派文化与历史”的研究加深了为我们对中国古琴艺术及其历史的理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背景、缘起与研究意图
  • 2、相关论题及其研究状况
  • 3、策略、方法与研究性质
  • 4、研究思路与研究架构
  • 5、关键词释义
  • 第一章 琴派意识寻踪
  • 引言
  • 第一节 地域风格意识主导期——春秋时期的琴派意识
  • 1、文献文本
  • 2、文献分析
  • 3、春秋文艺特征与琴派意识
  • 第二节 师承风格意识主导期——唐宋时期的琴派意识
  • (一) 吴声、蜀声
  • (二) 沈家声与祝家声
  • (三) 唐代文艺特征与琴派意识
  • 第三节 琴家风格意识主导期——明清时期的琴派意识
  • 一、萌芽期
  • (一) 北宋
  • (二) 南宋至元
  • (三) 元代
  • 二、发展期
  • 三、主导期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巴蜀琴文化遗存
  • 引言
  • 第一节 汉文化的迁移扩散与巴蜀琴艺
  • 一、东汉抚琴俑与东汉古琴艺术
  • (一) 东汉抚琴俑概说
  • (二) 东汉的琴与琴艺活动
  • 二、东汉抚琴俑的巴蜀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 (一) 考古学与东汉抚琴俑的研究
  • (二) 东汉抚琴俑的类型
  • (三) 抚琴俑的分布概况
  • (四) 东汉抚琴俑的分布特点
  • 三、抚琴俑与华夏边缘的中原记忆
  • (一) 巴蜀地区东汉末年以前的移民概况
  • (二) 琴与被强化的中原文化记忆
  • (三) 抚琴俑与早期道教的升仙观念
  • 四、东汉抚琴俑与汉文化的迁移扩散
  • 第二节 琴材的地理分布巴蜀琴艺
  • 一、唐代雷琴与蜀地的琴乐
  • 二、雷琴与巴蜀的良材
  • 三、蜀地现代斫琴家谈斫琴与蜀地琴材
  • 四、琴诗中的蜀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蜀派的形成与特点
  • 引言
  • 第一节 东西琴文化的接触与蜀派形成
  • 一、清中后期蜀文化复苏
  • 二、清末至民国蜀地琴艺交流、传承概况
  • 三、蜀派形成与琴文化媒介人物
  • 四、蜀地古琴文化整合与地域认同
  • 第二节 彰显"混合"与"创新"的蜀派传谱
  • 一、"传统"的蜀派风格
  • 二、"混合"与"创新"的蜀派风格
  • 第三节 穿越时空的《流水》与蜀派音乐风格
  • 一、《流水》打谱版本概述
  • 二、《流水》公开发行的录音
  • 三、微观分析:以第一段为例
  • 四、蜀派音乐风格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蜀派的现状
  • 引言
  • 第一节 成都蜀派活动的文化空间与道教、佛教文化
  • 一、蜀派活动文化空间概况
  • 1、成都琴社、琴馆现状
  • 2、音乐院校、音乐厅
  • 二、巴蜀道教和佛教文化与蜀派琴艺
  • 1、蜀派活动传统文化空间中的道观与寺庙
  • 2、蜀地的道教、佛教文化
  • 3、琴道与琴僧
  • 4、巴蜀琴艺活动与道教、佛教的渊源
  • 第二节 成都蜀派琴艺活动与琴人
  • 一、成都蜀派的琴艺活动
  • 1、19世纪以来的活动概况
  • 2、成都蜀派活动的历史意义
  • 二、蜀派琴艺活动特点
  • 1、开放性和封闭性
  • 2、平民化和世俗化倾向
  • 三、地域社会网络中蜀派琴人群体的结构
  • 1、蜀派代表琴人间自然形成的默契分工
  • 2、成都蜀派琴人群体中的组织型和技艺型琴人
  • 1) 跨地域和地域内的代表性组织型琴人
  • 2) 代表性技艺型琴人
  •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表格、图片索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赤峰古琴学会[J]. 松州学刊 2012(02)
    • [2].古琴艺术在青岛市的生存现状——以青岛九嶷琴社为例[J]. 艺术评鉴 2019(23)
    • [3].长春市春暖琴馆古琴教学的研究[J]. 北方音乐 2020(07)
    • [4].古琴艺术的生命精神探微[J]. 东方艺术 2020(04)
    • [5].古琴艺术海外传播中的问题探究(上)[J]. 乐器 2020(09)
    • [6].古琴艺术海外传播中的问题探究(下)[J]. 乐器 2020(10)
    • [7].传承古琴艺术 彰显古琴魅力[J]. 艺术科技 2018(09)
    • [8].江西古琴文化传承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23)
    • [9].谈古琴艺术的历史与文化[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8(02)
    • [10].让古琴再鸣太古之音——记台湾琴师林立正[J]. 台声 2019(08)
    • [11].将后半生交付于琴——访古琴斫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崇岩[J]. 上海艺术评论 2019(02)
    • [12].古琴收藏从冷门变热门,怎样选一把好琴[J]. 客家文博 2019(02)
    • [13].泛川派华阳顾氏古琴艺术的传承[J]. 黄河之声 2019(07)
    • [14].“岭南古琴研究”专栏主持人语[J]. 歌海 2017(06)
    • [15].江西古琴的有效传承和保护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1)
    • [16].古琴艺术中的养生韵律赏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23)
    • [17].看古琴雅集在博物馆——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古琴雅集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8(01)
    • [18].古琴演奏技巧及其美学价值解读——评《琴声十三象:唐代古琴演奏美学》[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09)
    • [19].第六届古琴艺术节“古琴保护论坛”研讨会综述[J]. 文学教育(下) 2018(05)
    • [20].熊尚德 古琴艺术[J]. 中国拍卖 2018(04)
    • [21].茶乐与古琴艺术的共性探讨[J]. 福建茶叶 2018(06)
    • [22].岭南古琴现状调查报告——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 黄河之声 2018(11)
    • [23].浅谈从古琴的发展历史看中国音乐[J]. 北方音乐 2016(23)
    • [24].道教文化中的古琴艺术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02)
    • [25].发现古琴之美——古琴的九德四美[J]. 中国艺术时空 2017(01)
    • [26].浅析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与发展思考[J]. 北方音乐 2017(04)
    • [27].古琴艺术与士人审美情操的碰撞[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7)
    • [28].传承有序 一脉相承——记首届北京古琴文化展[J]. 乐器 2018(10)
    • [29].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J]. 民主 2017(05)
    • [30].浅析古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 大众文艺 2017(04)

    标签:;  ;  ;  ;  ;  ;  ;  

    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 ——“蜀派”历史与现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