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星系核的谱指数探究

活动星系核的谱指数探究

论文摘要

光变是活动星系核的普遍特征。结构函数和自相关函数等是研究活动星系核样本光变性质的主要方法。目前,有三种基本的理论模型可以解释活动星系核的光变。它们是吸积盘模型、超新星爆发模型和引力微透镜模型。光变对于限制活动星系核中心区域的理论模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类星体通常在光度变大能谱变硬。在本文中,我们利用17个PG类星体长达7.5年的光谱监测资料,研究类星体在光学波段的光谱斜率变化。这17个PG类星体中的绝大部分表现出光谱斜率和静止坐标系5100(?)处连续谱流量的反相关。从样本总体来看,类星体的平均光谱斜率和平均光度之间存在很强的反相关,光谱斜率改变和连续谱流量改变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反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类星体在变亮时总体变蓝。同时,我们发现吸积盘模型有利于解释单个类星体光谱斜率和连续谱流量之间的反相关。类星体通常有强的X射线辐射。然而,类星体的光学和X射线辐射会受到周围高柱密度尘埃和气体的屏蔽。红外波段的探测有利于研究被屏蔽的类星体。类星体的红外辐射受尘埃消光的影响较小,并且在红外波段的连续谱近似为幂律谱。利用特殊的能谱性质可以将类星体和正常星系区分开。在本文中,我们根据IRAC波段的4色测光资料在GOODS-N天区寻找类星体。我们使用IRAF/DAOPHOT软件包在各波段图像中得到点源的位置、星等和误差,并找出同时出现在4个波段的点源。我们用幂律谱拟合了这些点源在IRAC波段的能谱,并以谱指数α≤-0.5为判据,得到了39个类星体候选者。其中69%的候选者找到了光学对应体,41%的候选者找到了X射线对应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活动星系核的观测特征
  • 1.1 类星体
  • 1.2 Sevfert星系
  • 1.3 耀变体
  • 第二章 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研究
  • 2.1 光变研究方法
  • 2.2 光变研究结果
  • 第三章 活动星系核的光变模型
  • 3.1 吸积盘模型
  • 3.2 超新星爆发模型
  • 3.3 引力微透镜模型
  • 3.4 三种模型的比较
  • 第四章 类星体的光谱斜率变化
  • 4.1 能谱变化的研究
  • 4.1.1 测光方法
  • 4.1.2 光谱方法
  • 4.2 PG类星体的光谱斜率变化
  • 4.2.1 研究背景
  • 4.2.2 观测和数据归算
  • 4.2.3 数据分析
  • 4.2.4 讨论和结果
  • 4.2.5 光谱斜率研究的结论
  • 第五章 红外波段的类星体候选者
  • 5.1 类星体巡天
  • 5.1.1 光学波段巡天
  • 5.1.2 X射线巡天
  • 5.1.3 红外波段巡天
  • 5.2 GOODS-N天区的类星体候选者
  • 5.2.1 研究背景
  • 5.2.2 观测和数据处理
  • 5.2.3 选择方法和结果
  • 5.2.4 多波段能谱
  • 5.2.5 主要结论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IRAC images of the GOODS-N field
  • 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活动星系核的谱指数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