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官15-2断块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单砂体沉积特征研究

黄骅坳陷官15-2断块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单砂体沉积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平面上以王官屯油田官15-2断块区为研究范围,层系上以沙河街组沙三段油组为研究对象,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指导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应用岩芯、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建立了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在等时格架下系统研究沉积体系,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单砂体研究”为主要的技术路线,系统分析在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沉积体系的展布并建立沉积相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单砂体分布特征研究:首先开展研究区内的各个单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其次应用井的单砂体的划分成果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及单砂体顶界的微构造特征研究。本文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成果:1、通过综合研究依据该区高分辨率层序特征,开展了高分辨率旋回层序的级别划分,将研究区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三油组分4个中期旋回,沙三段沙三油组自下而上分别为MSC1、MSC2、MSC3和MSC4;对沙三段沙三油组剖面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并建立了相应的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将单井一维地层和岩相信息转化为三维地层和岩相信息。2、依据岩心及测井资料,结合沉积相标志明确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三油组沉积体系主要是湖泊沉积背景下形成的湖泊三角洲环境,在研究区内只发育有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从沉积特征分析得出,该区相带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的沉积,这些微相在整个研究区均有分布。3.、从MSC1-MSC4中期亚相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主要存在于MSC1上升相域中,远砂坝微相主要分布在MSC1下降相域、MSC2中;碳酸盐滩坝亚相,主要为生物碎屑滩微相,分布在MSC2下降相域顶部。MSC1-MSC4中,主要沉积微相演变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生物碎屑滩),反映了该段时期为一湖侵过程。4.对研究区沙三段沙三油组依据沉积特征开展单砂体进行划分和对比,共划分出了38个单砂体。在单砂体划分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层序-沉积相及砂体分布图,对中期层序格架下的妹个单砂体逐一进行了沉积微相的划分,系统成图38张;结合单砂体及其层序-沉积微相特征及砂体分布,开展单砂体顶界构造精细解释,明确微构造特征共完成单砂体顶界微构造图38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陆相盆地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1.2.2 沉积体系研究现状
  • 1.2.3 单砂体精细划分与对比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沙三段沙三油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1.3.2 在等时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沉积序列和砂体成因类型研究
  • 1.3.3 单砂体特征研究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王官屯构造发育及断裂特征
  • 2.1.1 黄骅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 2.1.2 断裂特征
  • 2.2 地层划分及特征
  • 第三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原则
  • 3.2.1 地层旋回的划分及其分级
  • 3.2.2 厚度对比原则
  • 3.2.3 相分异原理
  • 3.3 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及识别标志
  • 3.3.1 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 3.3.2 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 3.3.3 洪(湖)泛面
  • 3.4 沙三段沙三油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 3.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 3.6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 3.6.1 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意义和原则
  • 3.6.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四章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 4.1 沉积体系研究方法
  • 4.2 沉积体系识别标志
  • 4.2.1 沉积学标志
  • 4.2.2 古生物标志
  • 4.2.3 地球物理学标志(测井相特征)
  • 4.3 沙三段沉积体系划分及特征
  • 4.3.1 湖泊三角洲体系
  • 4.3.2 湖泊体系
  • 4.3.3 湖底扇
  • 4.4 沉积相模式
  • 第五章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5.1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基础及技术方法
  • 5.2 层序—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特征
  • 5.2.1 沙三 3(LSC1)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特征
  • 5.2.2 沙三 2(LSC2)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特征
  • 5.2.3 沙三 1(LSC3)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特征
  • 5.3 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 第六章 单砂体划分精细研究
  • 6.1 单砂体划分与对比
  • 6.1.1 单砂体划分与对比的原则
  • 6.1.2 沙三段沙三油组单砂体的划分与对比
  • 6.2 单砂体沉积微相特征
  • 6.3 单砂体沉积微相对比
  • 6.4 单砂体顶界微构造特征
  • 6.4.1 构造特征分析原则
  • 6.4.2 单砂体的顶界微构造特征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孤南洼陷沙三段成藏条件及岩性油藏类型[J]. 石化技术 2017(04)
    • [2].东营凹陷永8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01)
    • [3].利用地震相识别优质烃源岩——以辽中凹陷沙三段为例[J]. 沉积学报 2013(02)
    • [4].欢西油田下台阶沙三段四性关系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05)
    • [5].濮卫洼陷带沙三上中亚段古地貌及沉积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03)
    • [6].谁能说出真相[J]. 小说月报 2008(02)
    • [7].面一区沙三段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J]. 化工管理 2014(12)
    • [8].黄骅坳陷港中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湖底扇沉积相特征[J]. 现代地质 2012(02)
    • [9].卫383块沙三中新层系测井解释评价方法[J]. 科技资讯 2011(17)
    • [10].赵庄油田沙三段油气成藏潜力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1)
    • [11].渤南洼陷罗家垦西地区沙三段稠油的形成与分布[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2].洼38块沙三油层停产井挖潜对策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06)
    • [13].临商结合部沙三段储层精细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2)
    • [14].歧深地区沙三段沉降特征及其与构造演化的关系[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05)
    • [15].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09(02)
    • [16].冀东探区沙三段来源油气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意义[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7].高尚堡油田沙三段二、三亚段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32)
    • [18].濮卫次洼沙三段页岩油藏勘探潜力与实践[J]. 断块油气田 2014(01)
    • [19].陈家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0)
    • [20].华北油田马西沙三段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分类[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06)
    • [21].陈家洼陷沙三段砂体沉积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06)
    • [22].黄金带——热河台地区沙三段储层反演[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23].友谊油田沙三上亚段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4].夏70块沙三上综合调整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11)
    • [25].单家寺油田单113块沙三上储层特征研究[J]. 居舍 2017(31)
    • [26].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盐间细粒岩沉积韵律及成因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09)
    • [27].歧口凹陷歧深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J]. 地学前缘 2013(05)
    • [28].车66区块沙三下储层特征与压裂效果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S1)
    • [29].郝现地区沙三段油气成藏规律及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11)
    • [30].黄金带沙三段有利勘探目标评价[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06)

    标签:;  ;  ;  ;  ;  

    黄骅坳陷官15-2断块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单砂体沉积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