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革命还是夸大? ——对网络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符号学对比

是革命还是夸大? ——对网络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符号学对比

论文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世纪,随着它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到来也达到了顶峰,而信息时代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便是英特网。如今,英特网的应用已经覆盖了相当的广度,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在以网络为支持的虚拟世界当中,语言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中的语言,绝不是现实语言在网络中的复制,而是具有一些它独有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正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即本文中所说的“自然语言”,这些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能得到体现,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网络语言特征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而本文的任务,则是要站在符号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特征的分析,来总结出网络语言和现实语言的区别,以期达到对网络语言的进一步的认识。除开结尾部分,本文一共有六个个章节,第一章首先概述了网络的发展及其对现今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影响尤其是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的影响的反应;随后,该章节还概述了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章首先给出了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分类,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分类是基于戴维·克里斯特尔对网络情境的区分之上的;同时,本章还简要地介绍了网络语言各个种类的特征。第三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其中,第一部分对符号学这门科学,以及本文将使用到的理论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而第二部分则解释了本文之所以采取符号学作为研究视角的原因;最后一部分则给出了本文所采用的具体的符号学视角。第四章则是基于本文的第一个符号学视角——符号能指的对比研究。本章的第一部分给出了符号所指的定义;而第二部分则着重讨论了网络语言符号所指的特征以及网络语言符号与现实语言符号在所指上的区别;第三部分分析了这些区别之所以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为本章的结论。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讨论了网络语言符号以及自然语言符号在符号所指,以及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上的区别。这两章的结构与第四章类似,第一部分给出定义,第二部分讨论在该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符号的特征以及网络语言符号和现实语言符号的区别,第三部分分析区别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为全章结论。最后一部分为全文的结论:虽然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符号和自然语言符号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这些差异都不是本质上的。网络语言所携带的特征,在现实语言中也能找到,只不过这些特征在网络语言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网络语言并不是对传统语言的革命,而只是放大了传统语言的一些特征。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Life on the Internet
  • 1.2 Concern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Language
  • 1.3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Net Language
  • Chapter 2 Internet Languag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and Features
  • 2.1 Definition of Internet Language
  • 2.2 Classinification by Internet Situations
  • Chapter 3 The Approach Taken Herein
  • 3.1 A Glimpse on Semiotics
  • 3.2 Why Take the Semiotic Approach?
  • Chapter 4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Signifier
  • 4.1 Signifier:The Definition
  • 4.2 What's Their Difference on Signifier?
  • 4.3 Why are There These Differences?
  • 4.4 Can the Differences Be Called A Revolution?
  • Chapter 5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Signified
  • 5.1 Signified:The Definition
  • 5.2 What's Their Difference on Signified?
  • 5.3 Why are There These Differences?
  • 5.4 Can the Differences be Called A Revolution?
  • Chapter 6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Syntagmatic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s
  • 6.1 Syntagmatic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s:The Definition
  • 6.2 What's Their Difference on Syntagmatic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s?
  • 6.3 Why are There These Differences?
  • 6.4 Can the Differences be Called A Revolution?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网络语言的影响[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9)
    • [2].浅析由“半tour废”引起的中英文混搭[J]. 文教资料 2017(10)
    • [3].网络语言之字新闻的构造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31)
    • [4].修辞手法在网语构词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9)
    • [5].赣州市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一)[J]. 青春岁月 2017(01)
    • [6].赣州市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二[J]. 考试周刊 2017(06)
    • [7].小议当前的网络语言[J]. 新高考(升学考试) 2017(08)
    • [8].网络语言的影响[J]. 青春岁月 2013(07)
    • [9].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研究[J]. 北方文学 2019(09)
    • [10].网络语言暴力浅议[J]. 语文学刊 2008(02)
    • [11].基于符号学的对网络语言符号的分类[J]. 参花(下) 2016(06)
    • [12].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0)
    • [13].网络语言的生成方式及利弊[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14].浅析网络语言的形成及对日常交流的影响[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11)
    • [15].语言经济原则指导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3)
    • [16].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影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12)
    • [17].网络语言与经济原则[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S1)
    • [18].浅析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J]. 新课程(下) 2015(08)
    • [19].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因素分析[J]. 时代人物 2008(06)
    • [20].网络语言面面观[J]. 才智 2013(26)
    • [21].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J]. 东南传播 2015(10)
    • [22].后消费时代网络语言的异化研究[J]. 记者观察 2019(17)
    • [23].运用网络语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04)
    • [24].论网络语言的社会适应性[J]. 语文学刊 2008(09)
    • [25].论网络语言的夸张[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10)
    • [26].略谈网络语言的负现象及其规范[J]. 校园英语 2015(30)
    • [27].网络语言与文化心理[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11)
    • [28].探究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J]. 国际公关 2019(11)
    • [29].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特点[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5)
    • [30].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J]. 青年作家 2014(14)

    标签:;  ;  ;  

    是革命还是夸大? ——对网络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符号学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