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占罪

论侵占罪

论文摘要

侵占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最早源于罗马法,在欧洲封建制时代是财产犯罪的一种,直到19世纪侵占罪才完全与盗窃罪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罪名。我国侵占罪罪名最早出现于《大清律》中,而后的《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和《中华民国刑法》对其也都有规定。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典中并没有侵占罪的规定,其原因在于当时立法者考虑到,国家工作人员或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共财物的,要按贪污罪论处,剩下的其他侵占公私财物,数量一般比较有限,可以不作犯罪论处。故尽管在刑法草案中规定了侵占公私财物罪,但最后还是被立法者所删除。但是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侵占公民个人或单位财物的案件越来越多,社会危害性也相当严重,有些情况下,民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已难以奏效,不得不使用刑事法律手段。因此,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规定了侵占罪。该罪的增设弥补了我国原有刑事立法中对于侵犯财产型犯罪规定的不足,使我国的刑事立法更加趋于完善、科学,使我国司法机关惩治侵犯财产型犯罪行为有了新的法律依据。 由于侵占罪是1997年刑法增设的新罪名,因此有关研究尚很匮乏。然而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侵占罪的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本文是一篇系统深入研究侵占罪的学术论文。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一)侵占罪的犯罪构成。通过对侵占罪的犯罪构成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指出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16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成为该罪的主体,对于实践中存在的单位实施侵占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行为,应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人员予以刑事处罚;客体为他人财物所有权,这里的“他人”既包括公民个人,也包括国家、集体;主观方面为故意,并且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方面必须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三个要件。(二)侵占罪的认定和诉讼形式。该部分具体论述了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侵占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侵占罪的既遂未遂问题和侵占罪的诉讼形式。(三)侵占罪的立法缺陷和完善。该部分针对侵占罪的罪名设置、犯罪对象、拒不退还和拒不交出的认定时间、告诉才处理等问题存在的缺陷,笔者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论文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侵占罪的犯罪构成
  • 一、犯罪主体要件
  • 二、犯罪客体要件
  • (一) 不动产能否成为侵占对象
  • (二) 无形物能否成为侵占对象
  • (三) 种类物能否成为侵占对象
  • (四) 违禁品能否成为侵占对象
  • (五) 遗忘物与埋藏物的界定
  • 三、犯罪主观要件
  • 四、犯罪客观要件
  • (一)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 (二) 行为人所侵占的他人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 (三) 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
  • 第二部分 侵占罪的认定和诉讼形式
  • 一、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
  • (一) 侵占罪与一般民事违法行为的界限
  • (二) 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的界限
  • 二、侵占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 (一)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 (二) 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 (三) 侵占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 三、侵占罪的既遂与未遂
  • 四、侵占罪的诉讼形式
  • (一) 国外侵占罪诉权行使简介
  • (二) 我国刑法对侵占罪诉权行使的规定
  • 第三部分 侵占罪的立法缺陷和完善
  • 一、侵占罪罪名设置存在缺陷
  • 二、侵占对象范围过于狭隘
  • 三、单位实施侵占行为时现行刑法缺乏相应惩罚机制
  • 四、“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认定不够明确
  • 五、法定刑设置不尽合理
  • 六、告诉才处理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侵占罪:一个被误解已久的立法范例[J]. 政治与法律 2020(01)
    • [2].关于侵占罪中他人遗忘物与他人埋藏物的法理分析[J]. 法制与经济 2019(12)
    • [3].股份能否认定为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财物及对普通侵占罪犯罪圈的限定——对乔某侵占罪案的评析[J]. 天津法学 2019(01)
    • [4].论侵占罪的客观特征[J]. 法制与社会 2018(21)
    • [5].侵占罪告诉才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7(30)
    • [6].论侵占罪构成要件中的占有[J]. 法制博览 2015(19)
    • [7].侵占罪[J]. 农民文摘 2012(01)
    • [8].普通侵占罪若干问题研究[J]. 刑法论丛 2013(01)
    • [9].论普通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J]. 人民检察 2013(03)
    • [10].论不当得利情形下侵占罪的成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1].论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8)
    • [12].侵占罪若干问题探究[J]. 政法学刊 2010(04)
    • [13].被盗贼遗弃的财物“捡”回家也构成侵占罪[J]. 四川农业科技 2009(01)
    • [14].被盗贼遗弃的财物“捡”回家也构成侵占罪[J]. 生意通 2009(02)
    • [15].侵占罪持有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8(20)
    • [16].侵占罪的对象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24)
    • [17].占有行为在盗窃罪与侵占罪不同视阈下的量刑认定问题探究[J]. 报刊荟萃 2017(03)
    • [18].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研究述要[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01)
    • [19].浅议侵占罪行为构成要件——兼论侵占罪之立法完善[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10)
    • [20].侵占罪之“遗忘物”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21].论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根据[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4)
    • [22].侵占罪中的“遗忘物”与“遗失物”之辨析从永建[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S1)
    • [23].办理侵占罪案件应注意区分的几个问题[J]. 人民检察 2009(15)
    • [24].侵占罪行为认定的司法困惑[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1)
    • [25].受托人拒绝归还货款数额巨大构成侵占罪[J]. 人民司法 2008(10)
    • [26].论侵吞不法原因给付成立侵占罪[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03)
    • [27].我国法律规定下的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J]. 青年与社会 2019(05)
    • [28].侵占罪诉讼形式的若干思考[J]. 中国检察官 2013(09)
    • [29].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辨析[J]. 商品与质量 2012(S5)
    • [30].由“拾金不昧”引发的对遗忘物侵占罪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0(33)

    标签:;  ;  ;  ;  

    论侵占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