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应用

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应用

论文摘要

工业文明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要的文明历程,人类在近现代取得的历史成就几乎全部来自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通过利用大自然换取的丰富文明成果也无不依赖于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然而,对自然界长期无限度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在工业化的基础上采取了向生态化倾斜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有过漫长曲折的探索经历,在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工业化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国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成为了中国在新世纪初期需要抉择的重要问题。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和港口城市,在滨海新区被确立为国家重点试验区之后,天津的经济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全国甚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天津的工业基础雄厚、石油资源突出,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借助资源开发行业,发展重工业和制造业。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必然会增加生态环境影响,这与天津的生态城市发展目标构成了一个矛盾体,在天津这样一个工业城市实施城市工业生态化的尝试,对中国的经济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化理论、生态文明理论,以及产业生态学理论主要观点及方法论的研究,分析了各个理论对于城市工业生态化发展的指导意义,探讨了城市工业生态化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产业生态学中物质流与能流分析、生态效率等方法的研究和借鉴,研究了城市工业生态化的评价工具。文章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英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进行了工业化及工业生态化发展的研究,发现他们虽然在工业生态化转型的发展历程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殊途同归的选择了摒弃了资源依赖型的粗放型传统重工业,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升级转型以减缓工业污染,减少物质、能源的投入,再实现工业生态化的目标。文章通过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中国现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战略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的评价指标和具体指标的选取,并分析了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实施过程中及评价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的实施途径。在案例分析中,本文选择天津市作为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的案例,在研究天津市工业化进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天津市工业系统的物质流与能流进行数据核算,分析了天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物质输入、输出,能源输入与输出的变化特征,对天津市10年间主要工业污染物及物质流能流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在物质流与能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文章还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框架模型,对天津市2000年至2010年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将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与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和相关的研究,发现天津市的生态效率处于逐年提高的态势,但经济发展仍然依靠大量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而物质输入与输出的指标与主要污染物之间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相关关系,说明天津市工业污染治理在有效性方面仍然局限在末端治理,没有建立工业化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机制;对此,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天津市工业生态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 1.2.2 物质流分析研究进展
  • 1.2.3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研究进展
  • 1.2.4 城市工业生态化研究进展
  • 第三节 论文技术路线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业生态化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2.1.2 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化
  • 第二节 工业化理论
  • 2.2.1 工业化理论的发展脉络
  • 2.2.2 工业化进程及其实质
  • 2.2.3 反思工业化
  • 第三节 生态文明理论
  • 2.3.1 生态文明的内涵
  • 2.3.2 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
  • 2.3.3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面临的挑战
  • 2.3.4 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
  • 第四节 产业生态学理论
  • 2.4.1 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发展
  • 2.4.2 产业代谢
  • 2.4.3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
  • 2.4.4 产业生态学与工业生态化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方法探讨
  • 第一节 物质流分析方法
  • 3.1.1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框架
  • 3.1.2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系统边界确定
  • 3.1.3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数据来源与处理
  • 3.1.4 经济系统物质流主要分析指标
  • 3.1.5 物质隐藏流
  • 第二节 能流分析方法
  • 3.2.1 经济系统能流分析基本框架
  • 3.2.2 能流分析系统边界的确定
  • 3.2.3 能流分析主要分析指标
  • 第三节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评价
  • 3.3.1 生态效率评价
  • 3.3.2 资源生产力评价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 第一节 英国工业生态化
  • 4.1.1 英国工业化与工业污染
  • 4.1.2 英国工业生态化
  • 第二节 德国工业生态化
  • 4.2.1 德国重工业发展历程
  • 4.2.2 德国重工业转型
  • 4.2.3 德国工业生态化
  • 第三节 日本工业生态化
  • 4.3.1 日本工业化与工业污染
  • 4.3.2 日本工业生态化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 5.1.1 建国前的工业化发展
  • 5.1.2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
  • 5.1.3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提速
  •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现状
  • 5.2.1 重工业化的基本判断
  • 5.2.2 中国现阶段工业化水平的评价
  • 5.2.3 中国现阶段工业化的特征
  •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
  • 5.3.1 环境形势
  • 5.3.2 资源能源形势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研究
  • 第一节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主要指标
  • 6.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6.1.2 能源与资源类指标
  • 6.1.3 生态环境类指标
  • 第二节 中国工业生态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分析
  • 6.2.1 重工业发展的生态化转型
  • 6.2.2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的核心问题
  • 第三节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模式
  • 6.3.1 工业结构与布局的生态化调整
  • 6.3.2 生态工业园的突出作用
  • 6.3.3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 6.3.4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型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案例研究——天津市工业生态化评价
  • 第一节 天津市工业化进程
  • 7.1.1 市情概况
  • 7.1.2 天津市工业化历程及现状
  • 7.1.3 天津工业化在全国的地位
  • 第二节 天津工业污染与能源消耗
  • 7.2.1 天津的工业污染表征分析
  • 7.2.2 天津市能源生产和消费分析
  • 第三节 天津市工业系统物质流分析
  • 7.3.1 系统范围界定及数据处理
  • 7.3.2 天津市工业系统直接物质输入
  • 7.3.3 输入物质的隐藏流
  • 7.3.4 天津市工业系统物质输入总量
  • 7.3.5 天津工业系统直接物质输出量
  • 第四节 天津市工业系统能流分析
  • 7.4.1 系统范围确定及数据处理
  • 7.4.2 天津市直接能源输入量
  • 7.4.3 天津市工业系统能源消费
  • 第五节 基于物质流与能流的天津工业生态化分析
  • 7.5.1 工业物质输入与工业污染排放问题
  • 7.5.2 能源输入与工业污染排放问题
  • 7.5.3 天津市工业系统生态效率评价
  • 第六节 天津市工业生态化实施措施建议
  • 7.6.1 深化总量控制
  • 7.6.2 结构减排为切入点
  • 7.6.3 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 7.6.4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 7.6.5 生态化技术驱动的引导模式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8.1.1 研究结论
  • 8.1.2 创新点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