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

刍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

方新华蒋樟云张印肖

浙江圣博创新科技公司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建筑智能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其与很多行业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智能建筑的技术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1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1.1世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的第一座智能大楼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该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同时其也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在建筑当中设置了多个办公自动化设备,且消防和安保自动监控设备也较为完善。以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来看,将通信系统引入到大楼系统当中,对建筑智能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外的大量高楼均设置了较多的自动化设备,在通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也投入了较多的资源,将OA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了集成化处理,从而完善了系统的功能,设备的应用与建筑设计形成了和谐互助的关系。

1.2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理念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到国内。科学人员对智能化办公大楼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且也预测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后期的发展趋势。该理念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智能建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树立了智能建筑意识,而且其也推动了系统集成商的发展,很多系统集成商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建筑网络通讯领域。比如,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智能建筑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前景较好的潜在市场。在市场发展中也发展出了高精尖的技术团队,队员来自于不同地区的设计院和安装企业,与此同时一些优秀企业中的有识之士也纷纷加入到其中,技术力量和综合能力优势十分明显,满足了我国智能建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2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2.1资金投入较多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因此其复杂性较强,对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在财力方面尤其如此,所以有必要保证资金的充分供应。而对于智能建筑来说更是如此,相比较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智能建筑的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复杂的程度也更高。现阶段我国涉及到智能化的建筑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建筑,投资规模自然也不会小,如一个智能化系统的造价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2.2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沟通交流管理能力

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门设计范围十分广泛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诸多人和事,施工人员需要与各个方面进行沟通,例如设计部门、质检部门、安检部门以及业主等,这里面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更多的还有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不乏看到设计或施工人员在沟通交流方面遇到的窘境,在施工受阻时无技可施。

2.3系统类型较多,集成要求较为严格

现阶段,智能建筑中涵盖了建筑设备、通信、办公、信息管理和防火自动化,因此其需要应用到多种技术,涉及到多个学科,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来说,其所包括的系统门类很多,有交通运输类的,如火车站、航空港、公共交通调度中心等;有信息媒体类的,如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通信大楼等;有行政办公类的,如海关、税务、工商管理等建筑。除了系统的门类很多之外,建筑智能化工程对于系统的集成度的要求还很高,一般来说,一个完善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系统需要有体育、医院、会展以及休闲等子系统。

3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问题

3.1整体规划水平低

我国智能工程发展时间较短,因此专业人才数量十分有限,尤其是建筑单位的设计人员数量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当前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多为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其专业性十分有限,故而影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水平。建筑智能化工程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工程在工程设计有很大的差别,智能化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全局进行考虑,从整体层面将各个系统进行整合,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的整体规划水平比较低,未能更好地从全局去对建筑系统进行规划,最终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智能化工程不够完善,系统的集成度低,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3.2设计与实际脱节

由于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的人才大多是从其他的建筑行业转过来的,其专业知识主要是来自于理论性的学习,而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和实地考察。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很难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得设计的方案可实践性不强,或导致施工过程受阻,无法继续下去。

3.3设计人员缺乏系统且专业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人员本身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部分设计单位和设计院均不能主动地培养智能建筑设计人才,人才培训投入不到位。在这一背景下,设计单位制定的方案多为通用型方案,无法充分考虑智能建筑的特点,这也就影响了设计方案的适用性,使设计方案无法满足智能建筑设计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因为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单位凤毛麟角,通常部分设计单位制定的设计方案也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4智能建筑设计解决对策

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是项目工程得以良好实施的基础和支撑,但就当前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现状来看,设计方面仍不免差强人意,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具体途径有:

4.1智能系统集成化

将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起来,满足其高度的集成性,在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方案的时候,要尽量将各个子系统集成起来,从各方面考虑建筑工程的完备。系统集成化已成趋势,对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更应如此,要顺势而为,这样才能不断的对建筑智能化进行改进和完善,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4.2融入先进的智能技术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方案中融入先进的智能技术。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技术,且专业技术性强。因此,设计单位以及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将这些技术融入进去,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施工方案,从实践中实现建筑智能化。

4.3以实际需求为主要设计依据

当前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方案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测量到的数据和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的考查。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应该派遣专业人员前往实际的施工地点进行全面的实地调研,并且和业主进行详细的交流,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业主的需求,从而设计出一个符合业主要求及可操作性强的“接地气”的方案。

4.4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建筑智能化设计的质量和效果与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设计单位和设计院应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在人才培养上的资金与资源投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与此同时还应组织在职设计人员参与系统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为设计人员搭建优质的学习平台,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彻底优化智能建筑设计的综合水平。

5结语

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设计和应用方面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在工程设计中,我们要正视自身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为人们打造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边际.浅谈信息时代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J].低碳世界,2017(2)

[2]王志刚.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8(9)

标签:;  ;  ;  

刍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