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教育的支持体系

论人格教育的支持体系

一、论个性教育的支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迪[1](2021)在《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文中认为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形成于近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他是将儒学传统的修身教育思想与主张自由平等的西方有益思想相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道德教育思想理论。这对于推动北大和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纵深发展,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基于此,本文以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先从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个人背景出发,系统论述了其思想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其次,围绕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分别从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域诠释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核。并对其思想做出合理性评价。最后,以网络调查问卷和高校思政课教师访谈得到的数据作为参考,进一步解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遇到的“瓶颈”,并从确立正确的大学生道德教育观念、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注重多种教育方法结合使用和主动寻求家庭和社会的道德助力这四个维度进行论述,把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运用到当前高校道德教育体系当中。这不仅为我国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夯实根基,而且为促进高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当前高校走出道德教育困境提供了现代启示。

霍凯丽,米俊魁[2](2019)在《个性教育的内容及实施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个性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活动。个性教育以人的创造性、自主性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为主要内容,通过构建社会个性教育系统,完善学校个性教育体系,营造家庭个性教育环境为主要途径来实施个性教育。总的来说,个性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追求。

叶长红[3](2019)在《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担负文化建设和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培育的责任,注重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培育是提高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从理论归属上讲,大学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范畴,其文化建设与高校的职能息息相关,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其目的是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灵活化、终身化为特质,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群体,提高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与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高等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关注,从学生个体——人,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点”现实的人“入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施文化育人,以文化整体观贯穿教育过程,以文化的有机整体,实现“文而化之,以文化人”,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兼顾文化自觉。在文化育人的内容上,注重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注重文化自觉,在育人过程中,实现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与培育作用,重点是以化成天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是以人学理论为指导,界定清楚文化育人的内涵与外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视角,分析文化育人在高校的实施中对人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学界对于人学理论的讨论与新进展,并关注其他育人理论,主要以人学理论为理论支撑展望文化育人的发展前景,更好地研究关注文化对于人的积极内化作用,培育出更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较高的人才,并将积极关注学界关于人的理论的新进展,为文化育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推进高校文化育人。首先,以人学理论为视角,在本文中将文化育人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清楚,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和发展论四个方面阐述文化育人对现实的人的影响。以人学理论透视高校文化育人,其目标是通过文化价值观的整体贯穿,文化对人的影响,实现文化的内化作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讲,文化育人的目标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所追求的目标是契合的,体现了高校文化育人对“人”的关注的理论诉求。人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一部分,人既可以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对象,在高校文化育人中,人的存在、人的本质是文化育人实施的对象与基础,而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发展的展开是文化育人所应有的目的。其次,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和发展论出发,分别探讨当前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人的存在论之人的实践性存在、主体性存在和能动性存在是高校文化育人的起点。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和个体性是高校文化育人的立足点,紧紧抓住人的本质的特点必不可少。当前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观建设中必须厘清人的价值论之人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以及价值的群体本位和个体本位。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也要求准确把握价值的属性和特点。人的发展论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现实归宿,也是文化育人的人学诉求。本文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以及发展论四个方面出发,分别分析了当前文化育人在这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建议,丰富了文化育人的理论和实践建设。最后,从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理论建构,人学制度建构和人学实践建构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育人的人学建构。人学理论建构包括人学理念、人学目标和人学内容的建构,人学制度建构要以人为本,建立文化育人的行政组织制度、教育教学制度和机制,人学的实践建构主要从文化育人的课堂建设入手,从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入手,关注当前的网络课堂建设,形成文化育人的课堂合力,以文化育人的理论、路径和课堂建设三方面的合力,共同推进文化育人的发展。本研究的难点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研究高校文化育人,在研究的深度上还有很多的欠缺,在二者的理论分析以及方法论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也是本研究后续会注意的问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文化育人将面临新的态势,因此,将更加注重研究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李光泉[4](2018)在《基于学习者个性的教育资源推荐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已成为重要的学习手段,学习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资源。然而,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学习者所面临的“信息过载”和“学习迷航”等问题日益加剧。于是,教育资源推荐服务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教育资源推荐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智能化的资源推送服务,使得学习活动由传统的“人找资源”的单一模式转换为“人找资源、资源找人”的智能双向模式,它能够有效缓解海量资源所带来的“信息过载”以及“学习迷航”等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学习者在学习目标、知识水平、学习路径、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其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有所不同,这使得教育资源推荐变得异常复杂,在某种程度上,系统必须引导学习者完成其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育资源推荐中,如何挖掘学习者的个性、生成适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路径以及设计基于学习者个性的教育资源推荐方法等,成为教育资源推荐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育为研究切入点,以个性化教育中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学习者个性挖掘方法,并设计相应的教育资源推荐方法,对于提高教育资源推荐的精度、提升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学习者个性模型与教育资源模型。对学习者个性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研究了学习者个性挖掘方法,并构建了动态适应性学习者个性模型和基于模糊逻辑的教育资源模型。(2)提出了基于认知诊断模型的知识水平获取方法。针对现有的学习测验缺乏对测验结果的深度挖掘,即无法诊断学习者内在的认知结构,难以准确获取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利用认知诊断理论中的规则空间模型,对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进行了编制诊断性测验,并评估了测验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规则空间模型能够有效诊断学习者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减法运算中的认知结构,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取学习者的知识水平。(3)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学习路径推荐方法。针对现有的路径推荐算法的不足,利用贝叶斯网络生成适应性学习路径,为基于学习者个性的教育资源推荐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在真实学习环境中进行了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推荐方法的有效性。(4)提出了基于学习者个性的学习资源推荐方法。学习资源推荐需综合考虑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目标、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学习风格等多方面的个性,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学习资源的分类伴有一定的模糊性,学习资源与知识点的关联,不是有无的关系而是关联的深浅程度,本文利用模糊逻辑方法为学习资源进行建模。此外,学习者的知识水平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能简单地定义为掌握或未掌握,而是掌握到什么程度。为此,本文利用模糊认知诊断模型更新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路径以及学习风格等个性提取与其关联度较高的学习资源推荐给学习者。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余三种经典的推荐方法。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推荐方法的有效性。(5)提出了基于学习者个性的习题资源推荐方法。针对现有的习题推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所推荐的习题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习题难度是否与学习者知识水平相一致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者个性的习题推荐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习题的知识点覆盖问题以及知识点的层次结构等问题,并利用作业反馈模型更新学习者知识水平,再根据知识水平为其推荐合适难度的习题。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以及F1指标上均优于其余两种经典的推荐方法。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习题推荐方法是有效的。本文针对教育资源推荐服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学习者个性模型和教育资源模型,提出了学习者个性挖掘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学习者个性的学习资源和习题资源推荐方法。论文的创新性工作可以概括如下。(1)构建了动态自适应学习者个性模型和基于模糊逻辑的教育资源模型。针对学习者个性动态更新的问题,构建了动态自适应学习者个性模型;并利用模糊逻辑方法构建了相应的教育资源模型,解决了教育资源模糊划分的问题。(2)提出了学习者个性挖掘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学习者个性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知识水平获取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学习路径推荐等个性挖掘方法。(3)设计了基于学习者个性的学习资源推荐和习题资源推荐方法。所提方法弥补了现有的学习资源和习题资源推荐方法中的一些不足,可以为基础教育领域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推荐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其它相关学科领域。

莫益宏[5](2017)在《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实务研究 ——以DH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顺利完成由“精英教育”至“大众教育”的过渡。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处于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和DH学院学生特点的实际,为了让学生能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谋求一席之地,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DH学院的学生进行个性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实地调查,基本了解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情况。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对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发现社会工作的出现正是对学生个性教育进行了补充,它的价值理念、专业方法和技巧,都非常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本文认为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教育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再次,本文尝试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和小组工作服务学生的个性教育。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入手,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方法和技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遵循“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方位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专才”和“个才”,来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后,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专业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得出本人在对民办高职院校的了解、学生个性教育的培养和服务效果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吸取经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马小芳[6](2017)在《教师教学个性的教育价值研究》文中提出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以及进行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全面发展,甚至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特色,也就是个性。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形形色色的,所以学生一定要培养自己全面的才能,而且学生才能的发展主要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只有具有教学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的学生,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交往活动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因此更需要的就是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来的教学个性就是运用自己独特的讲课方式,艺术化的教学内容处理,巧妙的教学设计等,充分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表现,更重要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个性对待学生,能够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个性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语言、姿态、提问方式、讲课风格的独特性,而且也体现在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的独特性上。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关联性,教学个性是处于较低层次的教师内在品质的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艺术成熟化的体现,教学风格是建立在教学个性成熟的基础上的。教师个性与教学个性也存在着关联性,教师个性是教师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人特性的个人特质和独特性。教学个性是教师个性在教育情境中的反映,教师个性为教学个性的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础,教师的个性结合教学这一特殊认识实践活动的特点而体现出来的教学个性,教学个性既反映教师的个人特征,又体现着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两者的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提倡教师发挥教学个性,因为它具有教育价值。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学个性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学特征,所以教学个性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个性具有教育价值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其一是教学个性能够满足教学主体的需要,其二教学个性具有潜在的功能,其三教学个性的功能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作用于教学主体,从而使得教学个性的教育价值得以真正体现出来。教学个性对教师、学生、教学、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作用,教学个性对教师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促进教师发挥主体性、推动教师创新课堂、促使教师达到自我实现、丰富教师的精神境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提高认知能力、加强道德修养、激发生命活力、培养个性发展;对教学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在教学中注重对教学的反思,使其回归本真,改善教学现状、提升其品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不仅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个性化的人才,而且指引着社会向着个性的方向解放。既然教学个性具有教育价值,就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开发教学个性这一教育资源,教学个性的形成需要教师自身的反思,需要教师能够随时随刻对教学现象、问题形成反思意识。首先需要教师有问题意识,其次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反思,再次教师要多种方式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个性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教学个性毕竟是在教学活动中来发挥,需要相关外在环境的支持,为教学个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即政策、学校、家长的支持,是教学个性良好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

牛禄青[7](2016)在《凹凸教育为何获得资本青睐》文中认为智能学习时代缺少的不是硬件和软件也不一定缺少平台,而是缺少一个工具将学习行为由动作变成闭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近几年在线教育(含O2O模式)市场发展迅猛。8月26日,北商研究院、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孕婴童产业课题组、未来工场联合发布的《2016在线教育趋势报告》指出,在线教育主要分为中小学教育、学

何志芳[8](2016)在《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蒋梦麟是我国民国时期着名的教育家,是主张发展个性、进行个性教育的重要倡导人之一。在他长期教育学习经历和实践教学中,关于个性教育,蒋梦麟言论言辞精辟、独有见解,为丰富个性教育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时至今日,发展个性,实施个性教育为世界各国教育所追求,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要求个性教育向前发展。研究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体系及其个性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可从中汲取认识个性教育、解决问题的有益思路和经验,为做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教育效果提供合理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两方面介绍和分析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形成;其次重点阐述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体系构成,包括个性教育的前提、个性教育目标、个性教育内容、个性教育方法和途径及个性教育的功用;再次从进步之处和局限性两方面对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并联系目前的发展形势,发现和挖掘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积极部分,对做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工作提出启示,如重视个性教育理念、尊重教育对象、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以及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

周建波,朱振林,刘晟楠[9](2015)在《个性教育与互联网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个性教育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受教育者的个性为出发点,以受教育者良好个性需求为导向,通过教与学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来完成人才的培养,实现个性教育的目的。而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具有极速性、共享性、多元性和一致性,人类的信息行为首先体现为快速认知的范式。也就是说,年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信息认知能力优于长者,长者洞悉理论知识的信息识别能力优于年轻者,因而教师和学生进入了相互学习的并喻文化时代。在互联网环境下,个性教育理念应以激励学生主动认知学习为导向,建立起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互动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个性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认知主体+教师识别主体+环境激励运行机制的互动生态模式。

李兰[10](2015)在《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文中指出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个性价值体现于个人存在和发展之中,确证着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个性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性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个性发展、丰富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人的个性问题也深刻关涉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促进个性良好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对个性健康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塑造、引导和激励功能。因此,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综合运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方法、系统性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系统探讨人的个性发展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过程中的动态性、整体性和优化性问题。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向度出发,立足“人的个性发展”这一核心范畴,以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境遇为基础,以“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主线,探究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互动关联性与内在一致性,意在揭示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结合后带来的新课题,并从这一视角系统考察增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则建构、路径探索、评价体系等问题,从而初步建构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理论框架。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第一,分析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互动关联的学理问题,这是论文下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个性的哲学蕴含、本质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进行清晰阐释,并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征。其次,对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在于科学认识并培育教育对象优良个性,促进教育对象个性健康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重要目标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于教育对象个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现状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被解决,同时优良个性不断得以发展。该部分论证使论文的研究有了一个明确的逻辑起点和理论起点。第二,分析人的个性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新课题。首先对当代中国个性发展的现实境况进行阐释,分析了当代中国个性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内容,以及市场经济、全球化、虚拟交往对个性发展的双重影响。这对于在教育对象个性张扬发展的现实境况下,更现实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重要。其次,对个性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的新课题展开研究。个性发展不可避免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迎来新课题,论文对该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第三,分析个性发展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则建构。基于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存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原则;基于个性发展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与“理想性”有机结合原则;基于教育对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关系,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的原则。第四,分析个性发展背景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尊重教育对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落实教育对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和法律保障。其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个性,实现以教育者良好个性魅力引领受教育者个性良好发展的目的。再次,尊重并发掘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作用;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为教育对象自我教育创造条件;教育对象自身也要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再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尊重教育对象个性,教育内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育内容注重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性;教育内容重视个性潜能的挖掘,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教育内容具有特色,形成特色化教育。最后,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由显性为主向显隐结合、由集中教育向集分结合、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单一方法向综合方法转变,以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整体提升。第五,分析个性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问题。首先,基于教育对象个性发展的现实情境,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其次,评价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中居于中心地位,从培育教育对象优良个性,促进教育对象个性健康发展,切实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度考量,论文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认知标准、情感标准、意志标准、信念标准、行为标准、能力标准,从而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二、论个性教育的支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个性教育的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三、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修身文化的滋养
        二、西方道德文化的借鉴
    第三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个人背景
        一、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
        二、教育改革实践经历的收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目标
        一、倡导人格独立与平等
        二、提倡完全人格的培育
    第二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意志自由”的个人品德教育
        二、“劳工神圣”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相友相助”的家庭美德教育
        四、“义务为主”的社会公德教育
    第三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以生为本的原则
    第四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方法
        一、以节制、省思为主的自我品格修养法
        二、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的道德实践锻炼法
        三、以艺术欣赏为主的道德情感陶冶法
        四、以教师优良人格为主的榜样示范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评价
    第一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局限性
        一、重义务轻权利的道德教育思想
        二、具有空想色彩的道德教育思想
    第二节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进步性
        一、全面构建道德教育体系
        二、摒弃封建保守的道德教育观
        三、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思想之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第一节 确立正确的大学生道德教育观念
        一、重视大学生完全人格的培育
        二、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三、正确看待西方道德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 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
        一、增加以个人品德为核心的审美和个性教育内容
        二、挖掘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劳动教育内容
        三、拓展以家庭美德为核心的“性”“情”教育内容
        四、强化以遵守社会公德为核心的责任观教育内容
    第三节 注重多种教育方法结合使用
        一、引导大学生开展节制为美德的自我教育
        二、带领大学生开展以遵纪守法为美德的道德实践活动
        三、发挥教师榜样引导的示范作用
        四、倡导情感陶冶的隐性教育法
    第四节 主动寻求家庭和社会的道德助力
        一、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协商的密切联系
        二、倡导教职工以良好的品格带动社会道德环境的向好发展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高校思政课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个性教育的内容及实施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性教育的内涵
    1. 个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2.个性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
二.个性教育的内容
    1. 人的创新性培养
    2. 人的自主性培养
    3.人的独立人格培养
三.个性教育的实施
    1.构建社会个性教育系统
    2.完善学校个性教育体系
    3. 营造家庭个性教育环境

(3)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2 高校文化育人的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依据
    2.3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视角选择
    2.4 高校文化育人的经验与教训
3 高校文化育人的存在论透视
    3.1 人的存在论:高校文化育人的起点
    3.2 高校文化育人对人的存在特质认识不足
    3.3 高校文化育人对人的存在特质认识不足的成因
    3.4 以重视人的存在的特质促进文化育人
4 高校文化育人的本质论透视
    4.1 人的本质论:高校文化育人的立足点
    4.2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本质把握方面存在的问题
    4.3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本质把握方面问题的成因
    4.4 以全面把握人的本质促进文化育人
5 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论透视
    5.1 人的价值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点
    5.2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价值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5.3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价值引导方面问题的成因
    5.4 注重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与教育
6 高校文化育人的发展论透视
    6.1 人的发展论:高校文化育人的现实归宿
    6.2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6.3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发展方面问题的成因
    6.4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发展方面问题的解决建议
7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建构
    7.1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理论建构
    7.2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制度建构
    7.3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实践建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情况

(4)基于学习者个性的教育资源推荐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学习者个性
        1.2.2 教育资源
        1.2.3 教育资源推荐
    1.3 文献综述
        1.3.1 推荐系统综述
        1.3.2 教育资源推荐综述
        1.3.3 教育资源推荐面临的主要挑战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个性化学习理论
    2.2 教育公平理论
    2.3 多元智能理论
    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 认知诊断理论
        2.5.1 项目反应理论
        2.5.2 规则空间模型与属性层级模型
        2.5.3 潜在分类模型
    2.6 贝叶斯网络及其推理
        2.6.1 贝叶斯网络
        2.6.2 贝叶斯推理
    2.7 概率矩阵分解
        2.7.1 矩阵分解
        2.7.2 概率矩阵分解及其演化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习者个性挖掘与教育资源模型
    3.1 知识点
    3.2 学习目标与知识水平
        3.2.1 学习目标模型与知识水平模型
        3.2.2 学习目标与知识水平的数据整理策略
        3.2.3 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知识水平获取
    3.3 学习路径
        3.3.1 学习路径模型
        3.3.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学习路径推荐
    3.4 学习风格
        3.4.1 学习风格模型
        3.4.2 学习风格的获取
    3.5 学习者个性模型
    3.6 教育资源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学习者个性的学习资源推荐
    4.1 问题的提出
    4.2 相关研究
    4.3 推荐模型
        4.3.1 整体框架
        4.3.2 基于知识水平和学习路径的候选资源提取
        4.3.3 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资源筛选
    4.4 算法设计
        4.4.1 提取候选资源
        4.4.2 生成推荐列表
    4.5 实验与评测
        4.5.1 数据集
        4.5.2 对比实验方法
        4.5.3 评价指标
        4.5.4 结果讨论
    4.6 应用效果分析
        4.6.1 实验对象
        4.6.2 实验内容
        4.6.3 实验假设
        4.6.4 实验实施过程
        4.6.5 结果分析
    4.7 结论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学习者个性的习题资源推荐
    5.1 问题的提出
    5.2 相关研究
    5.3 融合Q矩阵理论的作业反馈模型
    5.4 推荐模型
        5.4.1 整体框架
        5.4.2 算法设计
    5.5 实验与评测
        5.5.1 数据集
        5.5.2 对比实验方法
        5.5.3 评价指标
        5.5.4 结果讨论
    5.6 应用效果分析
        5.6.1 实验设计
        5.6.2 结果分析
    5.7 结论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实务研究 ——以DH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关于个性教育的研究
        2. 关于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下学生个性教育的研究
        3.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学生个性教育的研究
    (三)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 核心概念界定
        2. 理论基础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现状
    (一) 民办高职院校的概况
        1. 民办高职院校的内涵
        2.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3. 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
        4.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二)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分析
        1.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现状
        2.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3.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三、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 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必要性
        1. 尊重、服务和“以人为本”符合现代学生特点的要求
        2.“个别化”切合学生个性教育的要求
        3.“助人自助”助于学生个性自我成长的需求
    (二) 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可行性
        1.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符合学生个性教育
        2.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利于学生个性教育
        3. 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适合学生个性教育
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DH学院学生个性教育的实务研究
    (一) DH学院学生个性教育的现状
        1. DH学院的概况
        2. DH学院学生个性教育的现状
        3. 学生个性教育的需求评估
    (二) 个案工作的实务研究
        1. 接案(个案访谈提纲见附件二)
        2. 预估
        3. 计划
        4. 介入
        5. 评估
        6. 结案
        7. 专业反思
    (三) 小组工作的实务研究
        1. 小组背景
        2. 小组理念
        3. 小组需求分析
        4. 小组活动设计
        5.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6. 小组评估
        7. 专业反思
五、研究总结与反思
    (一) 研究总结
    (二) 研究反思
        1. 对民办高职院校的了解不够全面
        2. 对学生个性教育的培养不够深刻
        3. 对DH学院学生个性教育的服务效果不够显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完成实践项目及发表论文(着)情况
致谢

(6)教师教学个性的教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理论研究法
第二章 教师教学个性的概念阐述
    2.1 教师教学个性
        2.1.1 个性的界定
        2.1.2 教师教学个性的界定
        2.1.3 教师教学个性的特征
    2.2 教师教学个性与相关概念辨析
        2.2.1 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
        2.2.2 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师个性
第三章 教师教学个性的教育价值的论证
    3.1 教师教学个性是一种教育资源
        3.1.1 教师是一种教育资源
        3.1.2 教师教学个性是教师自身具有的教学特征
    3.2 教师教学个性具有教育价值
        3.2.1 教师教学个性满足教学主体的需要
        3.2.2 教师教学个性具有的潜在功能
        3.2.3 教师教学个性的功能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作用于教学主体
第四章 教师教学个性的教育价值的具体阐释
    4.1 教师教学个性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4.2 教师教学个性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4.3 教师教学个性对教学发展的作用
    4.4 教师教学个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五章 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
    5.1 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反思
    5.2 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依赖环境的支持
        5.2.1 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需要政策的鼓励
        5.2.2 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需要学校的支持
        5.2.3 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需要家长的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2.1 时代背景
        2.1.1 社会政治思潮此起彼伏
        2.1.2 对五四新文化“个性”解放的回应
    2.2 理论渊源
        2.2.1 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2.2.2 对封建僵硬伦理纲常教育的揭示和批判
        2.2.3 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说”的汲取
    2.3 家庭环境及师友交往对其个性教育思想的影响
        2.3.1 生平教育及活动经历
        2.3.2 家庭环境对其个性教育思想的影响
        2.3.3 师友交往对其个性教育思想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体系
    3.1 个性教育的前提——“尊重个人”
        3.1.1 承认“个人各秉之天性”
        3.1.2 要求“人各互尊又各自尊”
        3.1.3 反对“视万民若群羊”
    3.2 个性教育的目标——“健全个人”
        3.2.1 “养成独立不移之精神”
        3.2.2 “养成健全之人格”
        3.2.3 “养成精确明晰之思考力”
        3.2.4 “具改良社会和生产之能力”
    3.3 个性教育的内容
        3.3.1 培养“进化社会之人格”
        3.3.2 提倡“先言个人之价值”
        3.3.3 发展“极我之能而至其极”
        3.3.4 强调“人人要负责任”
    3.4 个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自动自治”
        3.4.1 培养“学生自治的精神”
        3.4.2 培养“学生自治的责任”
        3.4.3 关注“学生自治的问题”
    3.5 个性教育的功用
        3.5.1 “增进个人价值”
        3.5.2 “促进社会文明”
        3.5.3 “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评价及当代启示
    4.1 对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评价
        4.1.1 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进步性
        4.1.2 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4.2 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4.2.1 重视个性教育观念
        4.2.2 尊重教育对象
        4.2.3 培养个人内在品质和能力
        4.2.4 丰富个性化教育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5 创新有特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4.2.6 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个性教育与互联网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性教育的价值导向
二、个性教育所面临的时代环境
三、网络环境下的个性教育教学模式
四、网络环境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高校个性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向

(10)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缘起
        (一) 现实依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诉求
        (二) 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个性发展向度研究的理论诉求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四、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一章 个性的哲学蕴含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间的关系
    一、 个性的哲学蕴含与本质
        (一) 个性的哲学内涵
        (二) 个性的本质与特征
    二、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与特征
        (一)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二)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征
    三、 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间的关系
        (一) 科学认识并培育良好个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二) 促进个性良好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于个性良好发展具有重要功能
第二章 个性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新课题
    一、 当代中国个性发展的现实境况分析
        (一) 个性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内容
        (二) 市场经济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三) 全球化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四) 虚拟交往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二、 个性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进一步转换
        (二)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要进一步提升
        (三)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进一步调整
        (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进一步优化
        (五)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进一步创新
第三章 个性发展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则建构
    一、 社会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原则
        (一) 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二) 社会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实现
    二、 现实性与理想性有机结合原则
        (一) 个性发展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二) 现实性与理想性有机结合的实现
    三、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原则
        (一) 全面发展的内涵
        (二)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
        (三)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的实现
第四章 个性发展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二) 尊重教育对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
        (三) 落实教育对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和法律保障
    二、 形成教育者的教育个性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产生的根源分析
        (二) 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的内在规定
        (三) 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的实践探索
    三、 发挥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作用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 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 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为教育对象自我教育创造条件
        (三) 教育对象自身应积极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 尊重教育对象及其个性,教育内容因人、因时而异
        (二) 教育内容注重培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性
        (三) 教育内容重视个性潜能的挖掘,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性
        (四) 教育内容具有特色,形成特色化教育
    五、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 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二) 由显性为主向显隐结合转变
        (三) 由集中教育向集分结合转变
        (四)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五) 由单一方法向综合方法转变
第五章 个性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探析
    一、 个性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原则要求
        (一) 以人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总原则
        (二) 针对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应具有针对性
        (三) 科学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四) 时代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应不断创新
    二、 个性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标准
        (一)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认知标准
        (二)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情感标准
        (三)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意志标准
        (四)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信念标准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行为标准
        (六)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能力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四、论个性教育的支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D]. 李迪.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9)
  • [2]个性教育的内容及实施策略[J]. 霍凯丽,米俊魁. 文学教育(下), 2019(10)
  • [3]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D]. 叶长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基于学习者个性的教育资源推荐服务研究[D]. 李光泉. 江西财经大学, 2018(01)
  • [5]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性教育的实务研究 ——以DH学院为例[D]. 莫益宏. 井冈山大学, 2017(07)
  • [6]教师教学个性的教育价值研究[D]. 马小芳. 山西大学, 2017(03)
  • [7]凹凸教育为何获得资本青睐[J]. 牛禄青. 新经济导刊, 2016(10)
  • [8]蒋梦麟个性教育思想研究[D]. 何志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
  • [9]个性教育与互联网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周建波,朱振林,刘晟楠.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06)
  • [10]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 李兰.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论人格教育的支持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