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研究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研究

论文摘要

环境犯罪是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司法领域的新型犯罪,近年来更是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运用刑事制裁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实践中依据环境刑法来处罚损害环境行为的却不多见,究其根本,还在于环境犯罪构成要件在法律上的设计不科学,实践中操作难度比较大。文章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对比、归纳、演绎等推理论证方法,结合我国与国外环境刑事立法、司法实际,以最具典型性的“四要件说”为例,就环境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进行阐释、评述,并着力探讨要件当中相关的一些重点难点议题,以期为我国环境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改革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第一部分为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确立了研究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原则和依据。第二部分为环境犯罪客体界定,重点探讨“双重客体说”及其对于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实际影响。第三部分为环境犯罪客观方面研究,着力探讨我国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应借鉴适用“推定原则”及吸收危险犯立法问题。第四部分为环境犯罪主体研究,重点探讨国家、政府机构与国际组织的环境犯罪主体资格问题。第五部分为环境犯罪主观方面研究,着力探寻我国环境刑法的归责原则不宜采用严格责任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概述
  • 2.1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理论概述
  • 2.1.1 一般犯罪构成理论概说
  • 2.1.2 环境犯罪
  • 2.1.3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
  • 2.2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界定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 2.2.1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确定的基本原则
  • 2.2.2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界定的根据
  • 3 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
  • 3.1 国外概说
  • 3.2 国内关于环境犯罪客体的争议及评述
  • 3.3 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双重客体说
  • 3.3.1 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
  • 3.3.2 界定环境犯罪客体对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影响
  • 3.3.2.1 对环境刑法伦理支点界定的影响
  • 3.3.2.2 对环境犯罪具体罪名界定的影响
  • 4 环境犯罪客观方面研究
  • 4.1 外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环境犯罪客观方面的规定
  • 4.2 我国环境犯罪客观方面的规定
  • 4.3 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应借鉴适用“推定原则”
  • 4.3.1 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证明的特殊性
  • 4.3.2 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理论研究
  • 4.3.2.1 理论概述
  • 4.3.2.2 各国的立法态度
  • 4.3.2.3 我国当前的立法现状
  • 4.3.3 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 4.3.4 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与民法上的过错推定原则之比较
  • 4.3.5 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 4.3.6 小结
  • 4.4 我国环境犯罪构成应当吸收危险犯立法
  • 4.4.1 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立法建议
  • 4.4.1.1 增设有关处罚环境犯罪危险犯的具体条文
  • 4.4.1.2 以处罚环境犯罪具体危险犯为主,处罚抽象危险犯为辅
  • 4.4.1.3 增设对过失危险犯的处罚
  • 4.4.2 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立法技术建议
  • 4.4.2.1 关于环境犯罪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的条款
  • 4.4.2.2 关于环境犯罪过失危险犯的条款
  • 4.4.3 增设环境犯罪危险犯应注意的问题
  • 5 环境犯罪主体研究
  • 5.1 国外环境刑法中的犯罪主体
  • 5.1.1 英美法系的环境犯罪主体
  • 5.1.2 大陆法系的环境犯罪主体
  • 5.1.3 小结
  • 5.2 我国刑法中的环境犯罪主体
  • 5.2.1 一般理论
  • 5.2.2 单位环境犯罪
  • 5.3 国家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国际环境犯罪的主体
  • 5.3.1 理论研究现状
  • 5.3.2 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案”
  • 5.3.3 难点剖析
  • 5.3.4 政府机构的环境犯罪主体资格问题
  • 5.3.5 国际组织的环境犯罪主体资格问题
  • 6 环境犯罪主观方面研究
  • 6.1 国外环境犯罪主观方面之规定
  • 6.1.1 国外立法及认定
  • 6.1.2 归责理论
  • 6.1.3 小结
  • 6.2 我国环境犯罪主观方面之规定
  • 6.2.1 我国立法及认定
  • 6.2.2 归责理论
  • 6.3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不宜直接采用严格责任原则
  • 6.3.1 理论概说
  • 6.3.2 我国环境刑法不宜采用严格责任
  • 6.3.2.1 立法状况决定
  • 6.3.2.2 司法状况决定
  • 6.3.2.3 我国国情决定
  • 6.3.2.4 刑罚本身的局限性决定
  • 6.3.3 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大法系犯罪构成要件的关键词——兼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之争[J]. 清华法治论衡 2016(00)
    • [2].对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犯罪构成要件的几点理解[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10)
    • [3].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事实同一性标准关系论纲[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3)
    • [4].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排列顺序之争[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8(05)
    • [5].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探析[J]. 党史博采(理论) 2011(03)
    • [6].浅论犯罪构成要件[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3)
    • [7].犯罪客体要件“排除论”之否定[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4)
    • [8].试论主观方面在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地位[J]. 法制与社会 2014(18)
    • [9].日本“三阶层”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与前苏联“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3)
    • [10].犯罪构成要件研究[J]. 品牌(下半月) 2013(Z1)
    • [11].博弈分析视角下行贿犯罪构成要件之结构性完善[J]. 政法论坛 2014(03)
    • [12].犯罪、犯罪论、犯罪构成要件关系浅析[J]. 消费导刊 2008(12)
    • [13].浅谈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从小野清一郎的观点探析[J]. 财经政法资讯 2013(02)
    • [14].证明困难解决体系视野下的刑事推定[J]. 中国检察官 2012(03)
    • [15].犯罪构成要件:形式抑或实质类型[J]. 政法论坛 2008(05)
    • [16].论犯罪客体不宜作为犯罪构成要件[J]. 消费导刊 2008(13)
    • [17].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和三要件说[J]. 法制博览 2016(11)
    • [18].犯罪构成通说之批判[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9].故意犯的客观和主观归责[J]. 清华法律评论 2008(00)
    • [20].犯罪构成层次理论视野下犯罪构成要件逻辑顺序新探索[J].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11(00)
    • [21].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03)
    • [22].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0(07)
    • [23].论渎职罪中“徇私”定位[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02)
    • [24].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25].论明知的范围和程度[J]. 法制博览 2015(25)
    • [26].刑法分则条文中“情节严重”类综合性犯罪构成要件研究——以司法实践将综合性要件转化为单一性要件的需求为视角[J]. 政治与法律 2012(08)
    • [27].“犯罪构成要件”:也是历史的、哲学的和伦理的范畴[J].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09(S1)
    • [28].简析渎职罪中“徇私”的涵义、地位与性质[J]. 法制与社会 2008(24)
    • [29].浅析犯罪构成要件顺序[J]. 法制与社会 2013(35)
    • [30].挪用特定款物罪新审视及其完善[J]. 大众商务 2009(22)

    标签:;  ;  ;  ;  ;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