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危机传播管理

基于网络环境的危机传播管理

论文摘要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2年印尼巴厘岛爆炸、2003年在全球蔓延的SARS病毒、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中国雨雪冰冻灾害……,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推动,社会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其自身发展不确定性的加剧,各种社会风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世界。社会危机的此起彼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危机如虎添翼,其爆发频率和影响规模都有了爆炸性的增长,所有关于危机治理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脱离不开信息传播的框架。与信息爆炸和危机高频发生相形见绌的是,社会组织尚未完善的管理缺陷和制度缺陷显露无遗,模糊的危机发展观使社会组织的控制体系在信息时代的危机面前形同虚设。什么是危机?它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预防危机?如何控制危机?如何转“危”为“安”?如何化“危”为“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一套传播视野内的危机管理体系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本文从危机的起源出发,在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相关学术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危机、危机传播、危机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并将此置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背景下,指出我国的危机传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是:受众知情权在政府控制面前难以得到保障,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有“缺位”行为,民众媒介素养尚待提高,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电子政务水平提升失衡。网络媒体在本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其已成为信息时代具有新特点和代表性的电子媒介形式,并成为推进我国信息公开与舆论开放的重要力量,在廓清我国危机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将危机传播置于网络环境中进行探讨,能够更加显而易见地看到危机在传媒力量辅佐下的变化:危机发生的偶然性增大,规模扩大,应对危机的反应时间急剧减少,信息的聚焦性、混乱性和先入为主性增强,最终导致危机的影响力剧增。在网络环境下探讨危机传播管理,本文认为,网络在危机传播中具有如下功能:提供“观点的自由市场”,即时传播危机有关信息,动员公众参与危机应对处理。如何利用这些作用功能构建出一套基于网络环境的危机传播管理体系?本文最后结合我国的危机现状和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误区,对网络环境下危机传播管理的预警、实施等体系进行构建,提出危机预警的组织体系、工作职能、预警策略,危机应对策略和网络媒介管理策略,并据此对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危机信息传播管理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从风险社会说起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资料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2、危机、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 2.1 有关危机
  • 2.1.1 危机的定义
  • 2.1.2 危机的特点
  • 2.2 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 3、我国的危机传播机制现状
  • 3.1 我国危机传播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网络媒体与危机传播
  • 4.1 互联网的个人传播特性
  • 4.2 网络环境下危机传播情势的加剧
  • 4.3 网络在危机传播中的功能
  • 5、基于网络环境的危机预警
  • 5.1 网络环境下的危机管理组织
  • 5.2 网络环境下危机管理组织的预警工作职能
  • 5.3 网络环境下危机预警策略
  • 6、基于网络环境的危机处理
  • 6.1 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处理策略
  • 6.2 网络媒介的管理策略
  • 6.3 警惕网络谣言
  • 6.3.1 谣言及网络谣言
  • 6.3.2 网络谣言的成因
  • 6.3.3 网络谣言传播模式及控制
  • 7、建立完善的网络危机信息传播体系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基于网络环境的危机传播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