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论文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物流被引入中国到现在,物流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将近40年,国内学者对于物流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工业物流的研究上,对农产品物流的关注相对较少。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产品的产量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生物特殊性,农产品在物流运输方面的困难也逐步显现出来。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难题,降低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就需要建立合适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来进行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本文首先对农产品物流所处的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选址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接着对农产品物流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在此理论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方法作出了详细的探讨。以武汉市为例,首先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三级指标组成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其中,目标层以选出最佳物流中心地址为目标,准则层通过对交通条件、经济条件和环境效益3个方面的分析来反映影响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的因素,子准则层由11个指标构成。在选取农产品物流中心候选地址时剔除了武汉市已有的两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所在的3个地区,对剩下的地区采用了集合覆盖模型进行求解,依据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的注意事项——农产品物流中心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建立在农产品的产地,在求解结果中剔除了农产品产量过低的青山区,选定了新洲区、江夏区、江岸区为候选地址,进行了问卷设计,并通过MATLAB程序计算出了各层的各个判断矩阵,并对这些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由此得出了准则层的3个方面和子准则层的11个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然后利用这些指标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的评判矩阵对上述三个候选地址分别进行了一级模糊评价和二级模糊评价,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影响因素的评判结果是通过频度法计算得到的;最后对评判集进行赋值,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了三个候选地址的综合分值,得出江夏区候选地址综合分值最高为4.1940,新洲区候选地址综合分值次之为3.7491,江岸区候选地址综合分值最低为3.3107,最终确定江夏区候选地址为最佳物流中心地址,并对选择江夏区作为最佳地址的合理性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以及政府政策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文章的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的结果,对本文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阐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概况
  • 1.3.1 国内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外研究方法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物流
  • 2.1.2 物流中心
  • 2.1.3 农产品物流中心
  • 2.2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
  • 2.3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 2.4 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的基本理论
  • 2.4.1 早期研究理论
  •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3 绿色物流理论
  • 3 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原理及方法
  • 3.1 选址的原则
  • 3.2 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
  • 3.3 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的注意事项
  • 3.4 选址的一般方法
  • 3.4.1 连续型选址方法
  • 3.4.2 离散型选址方法
  • 4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模型构建
  • 4.1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 4.2 层次分析法
  •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 实证分析
  • 5.1 武汉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概况
  • 5.2 候选地址的确定
  • 5.2.1 初选地址
  • 5.2.2 确定候选地址
  • 5.3 层次分析法
  • 5.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3.2 确定指标权重
  • 5.4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
  • 5.4.1 建立评判矩阵
  • 5.4.2 一级评价
  • 5.4.3 二级评价
  • 5.4.4 计算综合分值
  • 5.4.5 选定最佳地址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次分析法在中小城市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以六安市E物流中心选址为例[J]. 物流技术 2017(05)
    •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流中心选址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07)
    • [3].供应链视角下应急物流中心选址研究[J]. 综合运输 2015(10)
    • [4].物流中心选址求解模型与方法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6(12)
    • [5].离散模型的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简介[J]. 科技视界 2015(23)
    • [6].基于综合评价法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物流中心选址文献综述[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8)
    • [7].基于灰色决策的物流中心选址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11(05)
    • [8].基于混合多属性决策的应急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J]. 物流技术 2016(02)
    • [9].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在大型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科技 2015(06)
    • [10].层次分析法在物流中心选址过程中的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 2011(10)
    • [11].城市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12].物流中心选址因素分析及方案评价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0)
    • [13].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公共物流中心选址方案评价中的应用[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9(03)
    • [14].基于神经网络的粮食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J]. 价值工程 2009(09)
    • [15].物流中心选址与建设的综合规划研究[J]. 建筑与预算 2020(03)
    • [16].求解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的猴群算法[J]. 系统仿真学报 2018(06)
    • [17].青岛港矿石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7)
    • [18].不确定需求下的鲁棒物流中心选址问题[J]. 物流技术 2014(03)
    • [19].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天津港煤炭物流中心选址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03)
    • [20].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算法研究[J]. 新型工业化 2014(06)
    • [21].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制药企业物流中心选址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02)
    • [22].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物流中心选址应用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3].基于竞争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及算法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05)
    • [24].煤炭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5].大型快递物流中心选址与规划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0(12)
    • [26].不确定性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 物流科技 2013(06)
    • [27].带时间窗的突发灾害应急物流中心选址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7(01)
    • [28].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 铁道货运 2008(11)
    • [2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河南省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选址分析[J]. 科技视界 2020(13)
    • [30].一种快递物流中心选址的优化算法[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22)

    标签:;  ;  ;  ;  

    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