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

昆明骏泽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经济建设以及公共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尤其是公共相关建设更是不胜枚举。相关建设如水利方面的建设、道路方面的建设、桥梁工程方面的建设以及隧道方面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穿过高山、河流、沙地、峡谷等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这就需要对复杂地质地形条件的岩土进行工程勘察及研究,克服地形困难,制定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的方案,保证公共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地形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

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为很多工程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岩土勘察在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显得艰难。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就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进行勘察与实践研究,然而很多工程的建设不只经过单一的地质地形条件,而是各种地质条件混杂的情形,但是就目前的勘探水平以及分析水平而言,完整全面的进行分析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前期勘察的结果不全面、分析不到位,就会导致后期工程施工的难度加大,不能按照工程预期开展项目。

一、我国复杂地形地质的环境特点

我国复杂地形地质环境特点整体来讲就是我国国土面积广大,自东往西成三级阶梯状分。每一层级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同,又不存在单一性,往往是各种地质条件杂糅在一起。地势高低起伏大,脆弱地带多,既有高原雪山,又有断层峡谷,在其中还夹杂着沙漠、滩涂、沼泽、冰川等,在这些不同的地质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又会出现滑坡、泥石流、雪崩、水土流失等各种地质灾害,如若在勘测分析不准确的情况下施工,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勘察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野外勘探问题

1、野外勘探点的深度以及间距

根据相关的资料以及规定,勘探点的间距是有要求的,如图所示:

勘察勘探点的间距(m)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点间距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点间距

一级(复杂)10-15三级(简单)30-50

二级(中级复杂)15-30

因为有相关规定的说明以及数值表述,所以在勘探前都会做出相应的勘探间距要求,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勘探人员往往就按照之前设定的勘探间距进行实际勘探,而不会针对地形地质的变化改变勘探的间距。但是,如果勘探的地方是比较复杂的地形条件,盲目按照之前的设定来进行勘探点的确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面对复杂勘探点应加密勘探点间距,确保勘探地质的准确性,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点很难做到,也不被勘探人员重视,导致工程不能顺利进展。根据相关的资料以及规定,勘探深度也是有要求的,如图所示:

初步勘查勘探孔深度(m)

工程重要性等级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

一级(重要工程)》=15》=30

二级(一般工程)10-1515-30

三级(次要工程)6-1010-20

同样是因为有相关的数据依据,再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时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处理问题,导致工程的延误。

2、地下水位的取样及水位测量

在实际的地下水位测量的过程中,是根据钻孔水位来进行测量的,钻孔因为地质条件的不同也应作出不同的分析测量,还要对抽水井以及陡壁滋生地下水情况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些细节经常被勘探人员忽视。这就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取样研究以及地下水位测量的不准确性,为后续的施工建设带来一定的麻烦。再者,若不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以及取样,也会导致取样及水位的偏差,带来不必要的后续问题。

(二)关于评价及评估问题

因目前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较为准确全面的规定,以此在评价和评估方面采用现有的标准是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震效应的预测和评估的不完善,导致在减震方面的造价及准确性无法保证,也会影响工程的顺利完工以及相关检测。

三、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常用岩土勘探方法

(一)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法主要是针对当时当地的地理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研究及勘测,并对当地的地形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要想做好地质测绘,研究人员就必须要对该地区的地表、地层构造、地壳活动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更好的做出对岩土的形成时间、形成原因以及形成特点性质等合理科学的推断与解释,为工程的下一步施工奠定岩土方面的基础。

(二)岩层钻探法

岩层钻探法是指用车装钻机以及台式钻机对岩层进行钻探的一种方法,是从钻孔中取出岩心以及土样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和判断出岩层的地基基础是否满足工程的要求及标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获悉地层结构以及分布特点,为后续的工程开展作业铺平道路。

(三)原位测试法

原位测试法的概念是:在岩土层原来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的天然结构,天然含水量以及天然应力状态下,测定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旁压试验、静载试验、扁板侧胀试验、应力铲试验、现场直剪试验、岩体应力试验、岩土波速测试等。利用这一方法,可以更加有效确定物理力学的性质标准。

(四)室内试验法

室内试验法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勘探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室内试验是针对在勘探过程中出现的相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或者取样进行深入化、系统性研究,以室内针对性的研究来确定其物理学指标。一般情况下的物理学指标包括:土层的的颗粒分析、压缩试验以及水质分析等。

四、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岩土工程的分析与处理

根据相关的研究与资料可见,复杂地形地质的条件下,岩土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软基处理、防渗、山体稳定性及不均匀下降。

(一)软基处理

软基处理是指:为了防止建筑后的地基下沉及拉裂造成建筑物的不稳定等事故,需对软地基进行的处理,使其沉降而变得足够坚固,提高软地基的固结度和稳定性达至设计的要求。在复杂地形地质的岩土勘探中,这种方法被经常利用,只有打好软基,才可能顺利进行下面的步骤。软基处理主要包括:复合地基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以及爆炸挤淤排水法等。

(二)防渗

对于一些特别的工程,诸如水利工程、矿井和油井工程、垃圾场的建立及填埋等岩土工程的勘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防渗工作,因为这类工程的防渗工作如果不能很好解决的话,整个工程的质量就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同时工程如果未解决好防渗问题就完工使用的话,或带来严重的后续问题。防渗的主要方法是堵塞及加固。

(三)山体稳定性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高大而且陡峭的山体,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山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测评,评估其在何种程度上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延伸。通过对山体稳定性的预测及评估,估测在山坡遭遇变形压迫时的破坏程度,从而进行稳定性方面的计算。

(四)不均匀沉降

不均匀沉降,主要的原因是建筑物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造成持力层地基土的附加应力不均匀;持力层地基土厚度分布不均匀,造成不同部位土体不均匀压缩变形;持力层地基土下卧层分布不均匀,造成土体总压缩变形的不均匀;基础持力层未选定在同一土层上。改善不均匀沉降的方法:设置沉降缝;基础底部做一定厚度的垫层,调整不均匀沉降;调整上部结构的荷载分布;使用桩基础,桩底落在下部较均匀,承载力较高的土层等。

结语:

无论何种的手段与方法,都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运用,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会对问题有最为准确的把控,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亟需展开对复杂地形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勘探研究,找出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案,做好工程前期勘察的准备事项,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常量.复杂地质地形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116

[2]程兴洪.复杂地质地形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17):153-154

[3]梁春雷.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3).

标签:;  ;  ;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