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因素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

认知因素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言语理解中的认知因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探究当代认知隐喻理论并将其运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从传统上说,隐喻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其研究大多局限于文学和修辞学之间,本质上主要起到修饰词语的作用。然而,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乔治·莱克夫的观点,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在人们的日常语言和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隐喻在组织人们的思想概念体系方面起着基础结构的作用;它并不是偏离常规语言的,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为目的一种手段。这一观点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语言是和大脑活动及其内部加工过程紧密相联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根据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学习者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他们利用各种策略来学习和掌握语言系统。 本论文系统地分析了认识知语言学和认知因素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首先,本文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背景及其研究范畴;其次,进一步解释了概念隐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言语理解中的三个基本认知因素:源域、目的域和经验基础;最后,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阐明了认知因素在外语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第一部分阐释了我们是如何根据自身经验运用概念隐喻来理解抽象的理论。作者回顾了认知语言学并详尽地描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所持观点,提出了认知因素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并系统分析了思维体验与语言意义的关系。 本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乔治·莱克夫的概念隐喻到Fauconnier的概念整和理论,详细阐明了概念隐喻的本质、特性及其分类;与此同时,分析了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即影射和整合。 本文的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三个基本认知因素,即源域、目的域和经验基础,在这三个基本因素中,作者认为“经验基础”是莱克夫等人对隐喻研究的基石。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形成“思维体验假设”。 本文的第四部分解释认知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在听力、阅读和口语教学等方面应用,指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因素对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中,总结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认知因素在言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语言学研究所做的贡献。总而言之,本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言语理解中的认知因素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试图对英语学习的加工过程进行认知分析,提出了隐喻式英语学习策略,即理解策略、记忆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将隐喻认知引入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无意识的隐喻式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有意识的应用,从而极大地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An Over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 1.2 The Scop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 1.3 The Assump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 1.4 Embodied Experie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 1.4.1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the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 1.4.2 The New Way to the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 1.5 Summary
  • 2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2.1 Lakoff's Cognitive Approach to Metaphor
  • 2.1.1 The Esse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2.1.2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2.1.3 The Properti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2.1.4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
  • 2.2 Conceptual Blending Approach to Metaphor
  • 2.2.1 Mapping
  • 2.2.2 Integration
  • 2.3 Summary
  • 3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Cognitive Elements in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 3.1 The Researches on the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in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 3.1.1 The Metaphoric Concept and Non-metaphoric Concept
  • 3.1.2 The Concepts in the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 3.1.3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 3.2 The Researches of the Experiential Basis in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 3.2.1 The Experiential Gestalt
  • 3.2.2 The Image Schema
  • 3.2.3 The Embodied Mind Hypothesis
  • 3.3 Summary
  • 4 The Researches of Applying the Cognitive Theory to EFL
  • 4.1 Applying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 4.1.1 A Cognitive View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 4.1.2 Schema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 4.1.3 The Cognitive Analysis of Reading Models
  • 4.1.4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earning to Read
  • 4.2 Applying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o O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 4.2.1 The Cognitive Analysis of Oral Language Learning
  • 4.2.2 The Cognitive Theory of O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 4.2.3 Cultivating Autonomou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 4.3 Summar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Notes
  • Publications During M.A Study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部反映生态语言学最新进展的权威论著——《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述评[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4)
    • [2].“国际认知语言学前沿课题讲座”系列丛书书讯[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6)
    • [3].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述[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4].生态语言学的新型模式:根性生态语言学——史蒂芬·考利教授访谈录[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如何用R作语言学研究:数据探索与统计分析》评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5)
    • [6].生态语言学研究从这里走向世界——第四届国际生态语言学研讨会综述[J]. 中国外语 2020(01)
    • [7].语言学的温度[J]. 汉字文化 2020(05)
    • [8].佛教传播与语言变化——第十四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J]. 古汉语研究 2020(01)
    • [9].语言生态化研究及生态语言学的两个转向[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0].书讯:《认知语言学十讲》[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3)
    • [11].《语言学基本理论》之初探——《需要遵循的原则》评介[J]. 汉字文化 2020(07)
    • [12].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历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分析[J]. 文化学刊 2020(06)
    • [13].生态语言学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困境与措施[J]. 海外英语 2020(14)
    • [14].论语言学引发的工业生态环境思考——评《生态语言学:语言、生态与我们信奉和践行的故事》[J]. 材料保护 2020(07)
    • [15].语言学国际学术期刊论文选[J]. 上海翻译 2020(05)
    • [16].从机械语言学到有机语言学[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3)
    • [17].社会认知语言学[J]. 现代外语 2019(03)
    • [18].体认语言学发凡[J]. 中国外语 2019(06)
    • [19].关于高校声乐教学中语言学的重要性[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23)
    • [20].我国生态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07-2016年期刊文献的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4)
    • [21].《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语言学要义》述评[J]. 外文研究 2016(02)
    • [22].《生态语言学:语言、生态与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评介[J]. 现代外语 2016(06)
    • [23].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J]. 价值工程 2016(36)
    • [24].古印度语言学中的现代意识[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5].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J]. 中国培训 2017(04)
    • [26].生态语言学视阙下的网络流行语[J]. 高教学刊 2017(04)
    • [27].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融合研究综述[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28].“第九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征集论文(第一号通知)[J]. 当代语言学 2017(01)
    • [29].论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 才智 2017(10)
    • [30].从生态语言学的新视角探究当今网络语言[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标签:;  ;  ;  

    认知因素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