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分析银行项目信贷风险

基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分析银行项目信贷风险

论文摘要

从2008年7月份起,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预期下滑,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针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中央政府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从2007年末的“双防”转变为2008年年中的“一防一保”(防止通货膨胀上升过快,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将前期执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财政支出,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增加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鼓励居民消费。同时,中央陆续拨款四万亿资金,希望通过地方基建拉动经济的恢复。这四万亿分散到各地方政府后,只能发挥一小部分作用,剩下的融资需要地方政府配合完成。由于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财政收取范围和力度有限,财政收入的金额基本上覆盖现有的财政支出,这使得地方财政处于饱和状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模式出现,它代表地方政府以合法的身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处融资,投资、管理、经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高效率的平台公司确实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时间融资平台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相关风险也日趋引发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往往是通过获得政府注资后才能进行正常的投融资业务,其本身不经营具体业务,没有相关的项目或风险部门,没有或只有少量实物资本,一旦其投资项目收益或第二来源出现非预期差异,信用风险将产生连锁反应,银行和整个经济的运行都会受到影响。本文正是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引出其项目风险,并结合具体银行的数据进行论证分析,从而总结出风险应对策略。全文分六部分,由绪论及正文五章组成。第一部分,即本文绪论。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思路,简练介绍了本文拟分析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项目信贷风险研究情况和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梳理,进一步明确本文研究及分析问题的角度。第二部分主要揭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背景、发展阶段和现状。本部分通过对《贷款通则》《预算法》《担保法》部分涉及到政府融资条款的分析,指出地方融资的法律限制,阐明地方融资平台的必要性。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阶段来进一步说明它在经济建设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地方融资平台在数量和项目贷款数额上的变化,引出下一章节对其风险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信贷风险的分析。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自身经营风险:项目资本金严重不足、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投资的效益不明显或较长时间内不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贷款的期限过长,集中度过高,带来安全性和流动性风险。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挪用现象严重,项目还款来源的风险。第二个方面主要是分析商业银行项目贷款管理风险,商业银行作为风险评估的主体在评估过程中也存在着风险:客户评级中的贷款信息缺失、贷后评级中的混淆项目资金流、银行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银行之间的资源非共享状态。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分析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公司风险。观察得出,地方融资平台一定程度上说为了保证刺激政策中项目建设而建立发展的,但是短时问随着政策的放开,平台数量激增、质量下降,这就要高度重视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融资实体能力和在项目资金运作模式上的风险,这都是银行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的上源风险。除这几个方面外,信贷担保、财政状况和国家政策变动都给银行的平台项目信贷带来不稳定性。第四部分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银行的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进行数据细化分析。以土地收入作为银行融资平台贷款的第二来源比例有明显的扩大趋势。政策以及地方财政的现状,致使积极政策的传导把土地、房产价格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建设与银行的信贷紧紧联系在一起。房地产是主要的经济刺激投资行业,它和土地出让的价格也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作用于银行的不良贷款。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收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贷款偿还风险等级的影响。第五部分主要是以兴业银行和重庆的投资平台公司为例,通过对兴业银行具体贷款比例、主要贷款客户类型和贷款比例来分析融资平台公司对兴业银行的重要性。由于本文第四部分分析了土地价格与银行资金安全的关系,这部分就详细阐述了资产注入这一政府支持模式的可行性及试点案例,从而分析土地估值和计价变化对兴业银行资本安全的影响,充分论证本论文观点。第六部分主要是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银行的项目风险规避和预警单单依靠银行内部的风险措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商业银行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本部分就是逐一总结他们各自的应对策略和相互配合。地方融资平台的过度建立离不开政府融资难这个大坏境,所以要改变这个环境,扩展政府财政的融资渠道。平台贷款的银行风险是由平台直接融资造成的,所以应该拓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渠道。这样政府财政和平台多元化融资就可以缓解平台风险,使它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地方融资平台是中国经济刺激背景下特殊的产物,也是中国地方经济在新环境中的革新。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是伴随着经济形势变化的,也是到了2008年年初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相关经济研究也相对较少。新课题引发新讨论,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现状,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风险的背景、种类,从具体的银行和平台公司入手,通过比例分析总结出规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策略。论文从参与到政府融资平台的多元主体入手,先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揭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点,分别以实证的方式证明了房价地价等资产价格变动与银行平台贷款风险的关系,继而用兴业银行的年报数据分析了重大贷款客户的性质,点出其平台风险。风险的防范是重点,商业银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政府部门只有在制度、监管、度量、融资等多方位通力合作,才能在风险控制上有所成效,才能为以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规避留下宝贵经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产生的背景
  • 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思路、目的和意义
  •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
  • 2.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2.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背景
  • 2.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特点
  • 2.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
  • 2.4.1 探索阶段
  • 2.4.2 推广阶段
  • 2.4.3 发展阶段
  • 2.5 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
  • 2.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
  • 2.7 商业银行和关键部门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关注
  •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概述
  • 3.1 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 3.2 微观项目及平台风险
  • 3.2.1 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自身经营风险
  • 3.2.2 政府投融资平台项目公司体制风险
  • 3.2.3 商业银行项目贷款管理风险
  • 3.3 担保风险问题
  • 3.4 宏观政策调整风险与平台信贷风险的作用与反作用
  • 4. 资产价格变动对银行贷款影响实证分析
  • 4.1 政府融资平台以土地收入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来源比例有明显的扩大趋势
  • 4.2 房价地价与不良贷款关系
  • 4.3 贷款偿还风险等级比例变化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 5. 案例分析——兴业银行
  • 5.1 兴业银行贷款数据分析
  • 5.2 土地资产注入城投公司模式
  • 5.2.1 资产注入作用
  • 5.2.2 资产注入的政策许可
  • 5.2.3 先发城市探索
  • 5.2.4 兴业银行平台贷款客户中的注入资本情况
  • 5.2.5 注入资本价值核算对兴业银行的影响
  • 6. 应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分析
  • 6.1 规范商业银行行为
  • 6.1.1 对于存量贷款
  • 6.1.2 对于增量贷款
  • 6.2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 6.2.1 定位平台,整合资源
  • 6.2.2 关注资本金,限制财务比率
  • 6.2.3 健全平台治理结构,内外兼修
  • 6.2.4 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化操作
  • 6.3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 6.3.1 规范地方政府短期行动
  • 6.3.2 长期性制度改革
  • 6.4 开拓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
  • 6.4.1 让政府直接面对市场,加快债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 6.4.2 推动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市场化,引入民间资本
  • 6.4.3 地方融资平台其他渠道
  • 6.5 政策协调减少平台风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以及风险防范[J]. 财会学习 2019(35)
    • [2].浅谈政府融资担保公司如何优化处置风险企业资产[J]. 财经界 2019(35)
    • [3].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方式创新思路[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
    • [4].浅谈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与升级[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1)
    • [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 管理观察 2019(36)
    • [6].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 财会学习 2020(09)
    • [7].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与对策[J]. 区域治理 2019(51)
    • [8].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 财经界 2020(09)
    • [9].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推进新疆基础设施“补短板”[J]. 新疆社科论坛 2020(01)
    • [1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03)
    • [1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挤出了中小企业贷款吗?[J]. 经济研究 2020(03)
    • [12].基层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及治理对策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1)
    • [13].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研究[J]. 会计师 2020(06)
    • [1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对策[J]. 市场研究 2020(04)
    • [1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挤出了中小企业贷款吗?[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6)
    • [16].新形势下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J]. 中国商论 2020(14)
    • [17].加强地方政府融资服务“六稳”大局[J]. 地方财政研究 2020(06)
    • [18].政府融资平台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J]. 财经界 2020(20)
    • [19].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J]. 山西农经 2020(14)
    • [2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境外发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20(07)
    • [21].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演进与债务扩张机制[J]. 金融发展评论 2019(12)
    • [22].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问题的思考[J]. 西部金融 2020(05)
    • [2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及转型策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19)
    • [24].新形势下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09)
    • [2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务管理体系构建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2)
    • [26].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治理[J]. 时代金融 2017(32)
    • [27].控股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研究——以天津为例[J]. 时代金融 2017(29)
    • [28].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8(06)
    • [29].政府平台公司的税收核算研究[J]. 金融经济 2018(20)
    • [30].浅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战略思路及转型发展路径[J]. 全国商情 2016(26)

    标签:;  ;  ;  

    基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分析银行项目信贷风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