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

论文题目: 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企业管理

作者: 徐晨光

导师: 王道平,李树丞

关键词: 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治理

文献来源: 湖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中被共同关注的焦点,但是治理机制却被关注的不够。然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不仅有赖于规范的治理结构,更依赖于有效的运行机制。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之一——董事会的运行机制。在现有的国资监管体系下,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本文按照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将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运行机制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内部治理机制是指董事会的内部治理规则,是董事会有效运行的内部基础,包括董事的任免与董事会的结构管理,董事会的考核与激励,董事会的约束与义务三个方面。外部治理机制是指董事会的外部治理规则,是董事会有效运行的外部基础,包括董事会与股东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关系,以及董事长与董事会的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董事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是从空间的维度划分的,而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就是从时间的维度划分的。因为,在建立、健全董事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之后,最终的目的是要产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分为决策信息的分类及其获取,董事会会议的议事规则,董事会会议的组织,董事会会议的议题与决议,董事长如何发挥作用五个部分。基于这样一些认识,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个部份。 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界定了研究对象,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的创新之处。当前,根据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暂时得到了遏制。各级国资委如何依据公司法和国资监管条例,实现从管资产、管企业到管资本的依法依规行使出资人职责的过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而现有的关于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关于一般性企业的,并没有重点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性和新型国资监管体系,尤其是没有对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与整合、推理、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一个基本介绍,旨在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对象、方法、思路和成果。 第二章从国别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国别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治理模式。主要有英美的单层董事会制、德日的双层模式、东南亚模式,国有企业的新加坡淡马锡模式,以及我国学者研究提出的多种模式。这一部分是后续研究的实证基础,旨在从国别比较的角度探讨工业化时代以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制度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长期演化的特征和趋势,为我国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的运行机制提供一个普遍的框架。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

1.2.3 评述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董事会的基本模式:基于国别比较的角度

2.1 英美模式

2.1.1 英美模式的基本特征

2.1.2 英美模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

2.1.3 英美模式的优缺点与最新的改革

2.2 德日模式

2.2.1 德日模式的基本特征

2.2.2 德日模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

2.2.3 德日模式的优缺点

2.3 东南亚模式

2.3.1 东南亚模式的基本特点

2.3.2 东南亚模式形成的决定因素

2.3.3 东南亚模式的优缺点

2.4 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几种模式

2.4.1 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几种模式

2.4.2 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2.4.3 小结

2.5 国内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运行

2.5.1 经济型治理结构

2.5.2 主体系统+辅助系统的治理模式

2.5.3 共同治理模式

2.5.4 综合型治理模式

2.5.5 金融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

2.5.6 多样化治理模式

2.5.7 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型的治理结构模式

第3章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内部治理机制

3.1 董事的任免与董事会的结构管理

3.1.1 董事会的结构管理

3.1.2 董事的任免

3.1.3 关于在国有企业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

3.2 董事会的考核与激励

3.2.1 考核的价值

3.2.2 现有的考核办法

3.2.3 本文采用的考核办法

3.2.4 董事的激励

2.2.4 国有企业董事会考核与激励办法的改善

3.3 义务与约束

3.3.1 普通法系下对董事责任的规定

3.4.2 我国内地有关法规对董事责任的规定

3.4.3 国有企业董事应承担的约束和义务

3.4 董事的培训与开发

第4章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外部治理机制

4.1 国有企业董事会与股东会(出资人)的关系

4.1.1 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关系

4.1.2 国有企业中出资人与董事会的关系

4.2.国有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

4.2.1 二者的基本关系

4.2.2 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分工

4.2.3 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

4.2.4 评估与被评估的关系

4.2.5 小结

4.3 董事长与董事会的关系

4.4 董事长与CE0的关系

4.5. 国有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

4.5.1 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基本关系

4.5.2 国有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

第5章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决策机制

5.1 决策信息的分类及获取

5.2 董事会议事规则

5.3 董事会会议的组织

5.3.1 董事会会议的频次与持续时间

5.3.2 董事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5.3.3 会议记录

5.4 董事会议题与决议

5.5 如何发挥董事长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董事自我评价指南

发布时间: 2006-05-10

参考文献

  • [1].权变视角下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 郝洁.浙江工商大学2017
  • [2].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 袁涌波.复旦大学2005
  • [3].基于治理理论的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研究[D]. 董奕.吉林大学2008
  • [4].经理“败德行为”的监督成本—收益与董事会结构关系研究[D]. 陆智强.辽宁大学2010
  • [5].董事会结构特性与企业经营绩效关联性研究[D]. 黄士哲.暨南大学2007
  • [6].大股东存在下的董事会结构模型研究[D]. 段云.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 [7].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决策机制研究[D]. 张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 [8].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 曹德芳.东北大学2012
  • [9].公司治理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D]. 陈新桂.重庆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国有公司董事会法律制度研究[D]. 胡改蓉.华东政法大学2009
  • [2].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 刘延龄.中共中央党校2005
  • [3].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建立[D]. 刘新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 [4].董事行为机制研究[D]. 魏秀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标签:;  ;  ;  ;  

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