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制度变革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分析 ——以东北T厂工人集体行动为例

国企制度变革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分析 ——以东北T厂工人集体行动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体制转型的进一步加深,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愈演愈烈,更加暴露出新的态势,化解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的路径也与此前不同。新近发生于东北某省T炼钢厂的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虽然参与资金重组的企业被迫撤资,却以一人殒命为其悲剧的结局。因此,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T厂工人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形成的维权的集体行动为研究对象,来剖析影响工人在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形成维权的集体行动的内外因素。并运用社会学理论对这些因素进行解析,同时试着探索化解工人在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维权的集体行动的路径。经过对访谈资料的深度剖析,本研究发现真正促使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发生的因素分为内外两部分:首先,导致国企改制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的外在因素为:地方政府、参股企业和工厂工人三者在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是制造政绩工程、追求行政效率,参股企业的行为逻辑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此过程中国企工人的权利与利益受到了侵害,他们在制度内维权行动失败的情况下,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第二,工人集体维权行动的内在逻辑为:改制中工人因其权利和利益受损而产生了不公正感,由此产生了集体行动的意识,并克服了搭便车问题。围厂而居的空间环境更加为消息的传播和集体行动意识的形成提供土壤,从而形成了集体行动。经过理论分析,本研究发现国企改制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带动社会其他领域转型,出现了“规范真空”、“制度缺失”的状态,从而导致社会生活领域局部失序。因此要化解国企改制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经过分析,本文发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民民主参政制度,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建设乃是化解国企改制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的重要手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学者对于集体行动的研究状况
  • 1.3.2 国内学者对于集体行动的研究状况
  • 1.3.3 简要评述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国有企业工人
  • 1.4.2 集体行动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T厂概况及集体行动事件回溯
  • 2.1 T厂概况
  • 2.1.1 T厂地理位置
  • 2.1.2 T厂概况
  • 2.1.3 J集团概况
  • 2.2 集体行动事件回溯
  • 2.2.1 T厂与J集团的前缘
  • 2.2.2 T厂工人集体行动的初始阶段
  • 2.2.3 T厂工人集体行动的发展阶段
  • 2.2.4 T厂工人集体行动的高潮阶段
  • 2.2.5 T厂工人集体行动结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T厂工人集体行动形成因素分析
  • 3.1 J省政府的行为逻辑
  • 3.1.1 政府利益的二重特性
  • 3.1.2 对行政效率的追求
  • 3.2 J集团的行为逻辑
  • 3.2.1 J集团内退下岗的减员增效方案
  • 3.2.2 J集团惯用的改革模式
  • 3.3 工人制度内维权行为的失败
  • 3.3.1 改制前工会职能的混乱
  • 3.3.2 改制后工会职能的弱化
  • 3.3.3 工人表达利益诉求的信访制度失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T厂工人集体行动形成的逻辑
  • 4.1 工人集体行动意识的产生
  • 4.2 对搭便车问题的克服
  • 4.3 集体行动的空间环境
  • 4.4 集体行动的导火索
  • 4.5 集体行动的新趋势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化解工人集体行动的路径
  • 5.1 规范真空导致社会局部失序
  • 5.1.1 规约政府利益及其行为的制度缺失
  • 5.1.2 经济领域的规范真空
  • 5.1.3 保证公民民主参政的制度缺失
  • 5.1.4 社会局部失序
  • 5.2 化解工人集体行动路径的初步探索
  • 5.2.1 正视国企改制中工人集体行动
  • 5.2.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5.2.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5.2.4 完善公民民主参政制度
  • 5.2.5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认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三个维度[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9(34)
    • [2].试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原则[J]. 商业研究 2020(01)
    •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创新世界周刊 2020(01)
    •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国企管理 2020(01)
    • [5].系列述评之一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更加健全[J]. 国资报告 2020(09)
    • [6].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路径探究[J]. 商讯 2019(32)
    • [7].从国投集团改革转型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15)
    • [8].“四个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国资报告 2017(12)
    • [9].努力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现代国企研究 2017(Z1)
    • [10].为什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在党组织?[J]. 红旗文稿 2017(06)
    • [11].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征及治理[J]. 国资报告 2017(06)
    • [12].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研究文献综述(下)[J]. 学术评论 2016(03)
    • [13].锦界煤矿创新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的思考[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34)
    • [14].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7)
    • [15].不能把国企腐败与国企制度混为一谈[J]. 中国盐业 2013(21)
    • [16].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J]. 国企管理 2020(01)
    • [17].浅析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现实选择[J]. 商业观察 2020(01)
    • [18].以人本理念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班组天地 2018(12)
    • [19].上海国企党建与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融合[J]. 山东国资 2019(10)
    • [20].建设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不能与公司制划等号[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8(02)
    • [21].当前国企改革的方向: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学习与实践 2017(02)
    • [22].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研究文献综述(上)[J]. 学术评论 2016(02)
    • [23].“十一五”时期山西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33)
    • [24].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中制度不协调问题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3)
    • [25].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J]. 创新世界周刊 2020(01)
    • [26].发挥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优势 提升国企海外机构竞争力[J]. 江苏建材 2020(04)
    • [27].关于国有企业制度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22)
    • [28].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军工文化 2020(04)
    • [29].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 国企管理 2017(15)
    • [30].国有企业制度成本的一般分析[J]. 江汉论坛 2008(02)

    标签:;  ;  ;  

    国企制度变革中工人维权的集体行动分析 ——以东北T厂工人集体行动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