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思考

关于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思考

余辉辉

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推动我国基层群众文化良性发展的普及工程。本文阐述了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对策。

关键词:基层;文化;志愿服务

基层文化志愿是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新鲜力量,对于社会主义文化更好、更快、更繁荣地建设、发展都起到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能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另一方面在基层公益性文化服务能力起到有效地提升作用。因此文化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开展创新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促进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水平。

1.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也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文化提到了战略发展的地位,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1]。《决定》在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阐述中提出:“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党的十八大报告亦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2]。人才队伍匮乏越来越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工作人员的缺乏成为一大难题,这就迫切的需要发展一大批文化志愿者参与进来。

对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而言,文化志愿者的加入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1)是基层群众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在基层群众文化传播中,文化志愿者以社会文化辅导员的身份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培训等工作。

(2)对基层群众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有效满足群众的要求,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中。

(3)来源广泛。都是从群众来,然后再将自身具备的文化特长应用到群众中去,志愿为群众服务。在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过程中,更能了解群众之、所需,开展的文化传播活动更能引起群众支持。

(4)有助于在基层群众中间形成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者都是来自基层,他们通过建立基层文化学习活动等形式,有助于在基层群众中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和谐团结的良好氛围。通过营造这种氛围,不仅能促进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形成以一种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还能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支持、参与基层群众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有利于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基层文化的良好氛围。

(5)文化志愿者的加入,可以不断扩大我国基层群众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将基层文化的触角延伸至一些相对偏远的乡镇,使更多的基层群众近距离地进行接触、参与和感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2.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组建起包含不同年龄、文化层次、行业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名片。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在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文化志愿服务考评激励、文化志愿服务运行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志愿服务的稳定性、长期性难以做到。对志愿者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志愿服务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现象较为普遍,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2.2文化志愿服务认识理念不准

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目的、意义的理解有误区,对文化志愿服务的“志愿文化”理念认识不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2.3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尚未形成

对志愿服务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这里既有各界群众在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我们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2.4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够

有组织的参与多,自发参与的少;临时参与活动的多,固定、长期的少。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志愿活动有待进一步丰富,对老弱病残、低保贫困、偏远地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供给不足、服务方式单一。

2.5志愿服务的资金以及其他物质保障方面有困难

政府财政虽拨付一定的经费,用于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但与实际所需经费相差太大,经费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和效果。

3.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思路与对策

3.1加快汇聚一批有热情、有水平的志愿服务人才队伍

打造基本、骨干、核心和专业四个层级的文化志愿服务人才库。加快推进以注册志愿者为主;以各文化志愿分会、社团、单位的志愿服务召集人为主,组建骨干志愿者队伍;不断挖掘长期坚持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核心志愿人才;通过技能培训、宣传报道、网络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为文化强县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3.2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强化宣传使志愿者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宣传志愿行动的系列活动,举办征文比赛、主题论坛,征集志愿服务公益广告等,不断扩大宣传力度;注重日常渗透,把志愿服务要求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各类市民教育活动中,积极引导各界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实践;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文体活动等,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

3.3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着力完善全县志愿服务平台,为全县志愿服务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依托江苏省文化志愿者管理平台搭建我县文化志愿者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文化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3]。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和表彰等管理机制,抓好培训,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帮助志愿者不断增强信念,拓宽视野,提高素质。建立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专职工作人员、志愿者个人考核评价制度,引导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志愿服务工作自我管理、运行、约束。

3.4切实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牵头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全县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各部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定期召开协调会,总结表彰推广先进经验,协调解决矛盾问题,确保文化志愿服务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持续开展。

3.5巩固提升文化志愿服务综合水平

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文化志愿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普遍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站。依托县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和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搭建文化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公共场所志愿服务机制。深入村(社区),关注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群众需求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愿望,积极搭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不断拓展文化志愿服务领域,扩大文化志愿服务覆盖面,确保文化志愿服务高质量、上水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得以传播,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志愿服务工作,需要构建优秀的志愿服务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领导,巩固提升文化志愿服务综合水平,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更多群众享受公共文化建设新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鹏.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5(4):105-107.

[2]申思.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3).

[3]陈海军.浅析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问题及措施[J].山东青年,2017(5).

标签:;  ;  ;  

关于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