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观察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穿刺点按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来在医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病患儿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对象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N=45)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穿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对穿刺部位护理掌握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穿刺点按压护理干预,明显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心脏介入;按压穿刺;效果分析

小儿心脏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延缓患儿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出现死亡。临床对小儿心脏病的需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给小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1]。小儿心脏病的治疗临床多应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由于患儿的疼痛耐受力和治疗依从性均较低,术后对穿刺点给予人工按压,能降低穿刺点出血可能性,缓解局部血肿[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此中的应用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近一年来在医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病患儿作为这次分析对象,纳入标准[3]:入选患儿入院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心电图确定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入院的各项指证均符合手术适应症;这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的审核;患儿及其家属对这次研究知情,且均同意配合研究。入选患儿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5)中男性患儿26例,占57.78%,女性患儿19例,占42.22%,患儿年龄在0.5~12岁,中位年龄6.0岁;房间隔缺损患儿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28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4例,肺动脉瓣狭窄患儿5例。研究组(N=45)中男性患儿25例,占55.56%,女性患儿20例,占44.44%,患儿年龄在0.5~11岁,中位年龄5.4岁;房间隔缺损患儿9例,室间隔缺损患儿26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例,肺动脉瓣狭窄患儿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在术前给患儿家属讲解手术的特点,将腹股沟区的皮肤进行清洗;术前一天进行访视,给家属讲解术前的注意事项,指导患儿术前禁食、禁饮;在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才能进食;术前指导患儿在床上大小便。围手术期指导患儿合理饮食,对患儿进行日常生活护理。

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穿刺点按压护理干预,主要有:①在患儿进行股静脉后,告知患儿家属股动脉、股静脉的具体位置,告知家属对穿刺点进行正确按压,根据患儿的年龄,告知如何正确掌握股动、静脉的压力,掌握适当力度,合理调节按压时间,合理掌握术后按压时间,股静脉的时间约3h。股动脉的按压时间约为6h;②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家属讲解股动静脉搏动强度;③现场演习,挑选一名患儿作为模特,进行现场演示,指导告知患儿家属如何确定股动脉、股静脉的具体位置,掌握该静脉、动脉的搏动情况,并告知家属正确的按压手法,在相关的讲解介绍后,对家属的按压方法、力度进行相关的考核;③指导家属在动静脉按压过程中严格观察穿刺点周围的皮肤颜色变化,关注皮肤的温度、适度,以免出现按压力气过大或是按压方法不正确,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1.3指标观察[4]

记录两组患儿护理穿刺的时间,患儿的住院时间;患儿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出现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血液循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正确掌握穿刺点按压的程度(按压部位、按压压力掌控、按压时间),分成基本掌握、部分掌握和未掌握三个等级。

1.4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穿刺和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穿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家属对穿刺部位护理的掌握程度比较

研究组家属对穿刺部位护理的未掌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541,P<0.05),详见表2..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在小儿疾病中较为常见,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随着科技发展,医学进步,临床医疗模式种类多样化,介入手术在小儿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率,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面积小,患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5]。但介入手术由穿刺点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按压过紧,可能影响手术侧肢的血液出现循环障碍,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局部缺血坏死。小儿心脏病治疗通过皮肤进行血管穿刺,将特殊的导管顺延血管的路径进入患儿体内,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介入手术是一类新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但穿刺点的按压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临床护理中需着重强调按压的作用,护理中给患儿及其家属诊断判读股静脉和股动脉的具体位置,掌握其搏动的强度和压力;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现场演习,便于他们快速掌握,并正确把握按压手法,给术后按压的效果提供保障[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的穿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对穿刺部位护理掌握率高、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果说明,对介入治疗的患儿应用正确按压穿刺点护理,有效提高按压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给患儿身体康复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穿刺点按压护理干预,明显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云华,李梅,李滟飞.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效果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15-16.

[2]胡志清.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2015,15(6):135-136.

[3]潘萍.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6C):3-4.

[4]杨翠琼.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5(12):148-149.

[5]朱勇,张美春,胡俊灵,等.心脏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改良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14(15):77-79.

[6]陈丽霞,陈容,黄桂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5-16.

标签:;  ;  ;  

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