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立功成立构成要件之重构

试述立功成立构成要件之重构

论文摘要

立功制度是1997年刑法典确立的独立的一项量刑制度,刑法理论界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薄弱。正确地理解立功制度的本质以及立功成立的构成要件,是司法实践中正确地认定立功表现,从而对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准确地裁量刑罚的前提。本文以刑罚裁量阶段的立功制度作为研究课题,分为立功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立功制度的历史沿革、立功制度的价值、立功成立的构成要件以及立功成立的确认问题五个章节,逐层展开讨论。在第一章中,笔者采用列举与概括相结合的方式界定了立功的含义,即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具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或者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经查证属实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同时,分析了立功所具有内容法定性、主体特殊性、时间特定性、地位独立性和双重功利性五个方面的特征。第二章介绍了我国立功制度的历史沿革,指出立功制度是我国独特的一项量刑制度。早在秦朝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的有关立功制度,为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延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秉承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将立功确立为刑罚裁量和刑罚执行的一项奖励制度,在不同阶段的法律文件中规定了对立功者从宽处罚的量刑制度。1979年刑法典确立了我国立功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尚不完善。1997年刑法典沿用了立功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在内容上有较大变化,首次明确、系统、独立地规定了刑罚裁量阶段的立功制度。此后的相关司法解释、批复、意见则有针对性地阐释了立功表现的构成要件及其刑罚适用问题。第三章指出立功制度的本质就在于功利主义,是国家和犯罪分子的双重功利主义,这也是我国设立立功制度的立法目的,同时指出立功制度以牺牲被害方权益为代价,不利于对被害方权益的保护;有违于诚信社会的人性要求,不利于对道德的倡导;破坏国家整体法律秩序,有违于社会正义的要求。在立功制度的功利与公正问题上,应当坚持功利与公正并重,在社会公正的基础上追求社会功利,克服或者纠正当前追求功利主义的片面思维。第四章着重探讨了重构之后立功成立的四个构成要件。主体要件限于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时间要件包括起始和终止两个时间点,起始时间应当界定在犯罪以后,而终止时间应当限定于一审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届满之日止,对于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立功的终止时间应当拓展至死刑命令执行之时。行为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个方面。从实质上看,立功强调的是有用性。形式要件指的是立功行为所必须具备的表现形式,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五种形式。来源要件指的是构成立功表现的行为必须合法,实施立功行为的手段、方式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第五章分析了立功成立的确认问题。确认问题包含确认主体和确认标准两个方面。立功的确认应当由侦查机关负责证据查证、检察机关负责实体审查、审判机关负责法律确认,而对于查证属实问题不宜采取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应当根据刑事诉讼进程的不同阶段来确定查证属实的具体标准。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立功的概念与特征
  • 一 立功的概念
  • (一) 关于立功概念的学说及其评析
  • (二) 立功的概念
  • 二 立功的特征
  • (一) 内容法定性
  • (二) 主体特殊性
  • (三) 时间特定性
  • (四) 地位独立性
  • (五) 双重功利性
  • 第二章 我国立功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一 我国古代社会的立功制度
  • (一) 秦朝的立功制度
  • (二) 唐代的立功制度
  • 二 改革开放之前的立功制度
  • 三 1979 年刑法典之后的立功制度
  • 四 1997年刑法典之后的立功制度
  • 第三章 立功制度的价值
  • 一 立功制度的本质分析
  • (一) 关于立功制度本质的学说及评价
  • (二) 立功制度的本质
  • 二 立功制度的价值评判
  • 三 立功制度的价值重塑
  • 第四章 立功成立的构成要件
  • 一 关于立功成立的构成要件的观点及其评析
  • (一) 关于立功成立的构成要件的学术观点
  • (二) 对于相关学术观点的评析
  • 二 立功成立的构成要件
  • (一) 立功成立的主体要件
  • 1、立功成立的主体要件的含义
  • 2、关于立功成立的主体要件的学术观点及其评析
  • 3、立功成立的主体要件
  • 4、对于单位立功主体资格的分析
  • 5、对于“帮助立功”行为的界定
  • (二) 立功成立的时间要件
  • 1、立功成立的时间要件的含义
  • 2、立功成立的起始时间
  • 3、立功成立的终止时间
  • (三) 立功成立的行为要件
  • 1、立功成立的行为要件的含义
  • 2、实质要件
  • 3、形式要件
  • (四) 立功成立的来源要件
  • 1、立功成立的来源要件的含义
  • 2、立功成立的来源要件
  • 第五章 立功成立的确认
  • 一 立功成立的确认必要性
  • 二 立功成立的确认主体
  • (一) 关于确认主体的学术观点及其评析
  • (二) 立功成立的确认主体的界定
  • 三 立功成立的确认标准
  • (一) 关于确认标准的学术观点及其评析
  • (二) 立功成立的确认标准的界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 2016(06)
    • [2].监狱减刑假释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证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9(S1)
    • [3].锁爷[J]. 安徽文学 2011(10)
    • [4].立功表现中查证属实的认定[J]. 中国检察官 2009(03)
    • [5].未成年犯罪人有重大立功表现应减轻处罚[J]. 人民司法 2010(16)
    • [6].有重大立功表现的这名官员获刑10年[J]. 人民法治 2019(22)
    • [7].论死缓制度的立法完善[J]. 法学杂志 2009(12)
    • [8].协助抓捕行为认定中的几个实务问题[J]. 中国检察官 2008(06)
    • [9].要求认定判决宣告后生效前立功表现的申诉应如何处理[J]. 人民检察 2009(14)
    • [10].论立功制度[J]. 魅力中国 2008(16)
    • [11].对减刑若干问题的思考[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12].原声回放[J]. 廉政瞭望 2008(02)
    • [13].略论现行刑法对死缓犯在考察期间既有故意犯罪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处理与不足[J]. 法制与社会 2009(22)
    • [14].三点盗窃,四点救人,能否将功抵过[J]. 方圆 2017(20)
    • [15].简论当前减刑制度的理论和实践[J]. 学理论 2014(14)
    • [16].一则通告[J]. 杂文选刊(下半月版) 2013(09)
    • [17].对战时缓刑两个具体问题的探讨[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03)
    • [18].论我国立功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12)
    • [19].牛牛面馆[J]. 人民公安 2019(11)
    • [20].检举、揭发的犯罪人未被判处无期徒刑,能否认定有重大立功表现?[J]. 人民司法 2010(03)
    • [21].一页满载服刑人员希望的执行情况说明书[J]. 法律与生活 2020(06)
    • [22].索贿“跑官”的“博士书记”[J]. 法治与社会 2020(10)
    • [23].我国减刑根本条件的重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 [24].功不足以抵罪的认定[J]. 人民司法 2013(12)
    • [25].减刑制度的适用条件若干问题探讨[J]. 学理论 2009(28)
    • [26].面对复杂人性不宜“将功抵罪”[J]. 浙江人大 2017(11)
    • [27].关于立功问题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1(07)
    • [28].终身监禁的性质与适用[J]. 现代法学 2017(03)
    • [29].终身监禁型死刑执行方式的理解与适用[J]. 社会科学 2017(02)
    • [30].刑法立功制度若干问题刍议[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03)

    标签:;  ;  ;  ;  ;  

    试述立功成立构成要件之重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