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贫困地区发展特殊教育的特殊意义及其策略

试论贫困地区发展特殊教育的特殊意义及其策略

试论贫困地区发展特殊教育的特殊意义及其策略

作者姓名:冉广大

作者单位:奉节特殊教育希望学校

内容提要: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要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的专门教育,“关心特殊教育”首次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展特殊教育尤其是发展贫困地区特殊教育意义重大。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是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试论贫困地区发展

特殊教育的特殊意义及其策略

内容提要: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要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的专门教育,“关心特殊教育”首次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展特殊教育尤其是发展贫困地区特殊教育意义重大。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是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发展特殊教育意义策略

特殊教育即对有特殊需要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的专门教育。过去,由于人们在观念上存在偏差,在认识上没能到位,所以,一般都认为,聋哑、智障残疾儿童少年读不读书无所谓,特殊教育发展与否无关紧要,而且,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这种观念越落后,从而造成贫困地区的残疾儿童少年无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不断丰富,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特殊教育事业也愈来愈受到关注。“关心特殊教育”的字句首次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新的《义务教育法》中有五处涉及特殊教育,2008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部署,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并把发展残疾人教育摆在了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位置。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并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有九个条款对残疾人教育作了明确表述;从2008年起,国家开始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由此可见,发展特殊教育尤其是发展贫困地区特殊教育意义重大,我们理应抢抓机遇,不断探索特殊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策略。

一、发展特殊教育的特殊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5月28日发布的公报称:全国有残疾人8300多万,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其中,0至14岁、6至14岁的残疾儿童分别为387万、246万,分别占残疾人口总数的4.66%和2.96%。照此推算,100万人口的大县残疾人口约有6万多,残疾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5%左右,其中,0至14周岁的残疾儿童为2800多人。试想,2800多个残疾儿童少年该影响多少家庭,涉及多少家庭人口,所以,关心、支持和发展特殊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发展特殊教育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切实尊重人的权利,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而残疾人群体虽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残疾人应该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权利和地位。但是,由于残疾人的心理、生理有严重缺陷,所以在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尤其是残疾人教育方面困难会更大,发展的环境要求会更高,这就迫切要求积极发展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正是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残疾类别等个体差异去探索、解决残疾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缺点、盲点和难点问题,最终帮助残疾儿童少年发展为一个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回报社会的健康群体,并实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从教育的角度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贫困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但有的贫困地区往往忽略了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忽略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从而直接影响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社会稳定与人口的整体素质,也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碍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二)、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如果一个100万人口的地区有6万左右的残疾人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四处乞讨;如果一个100万人口的地区有上千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学无所教,无缘接受义务教育;如果一个地方聋哑人的犯罪率直线上升……我想,这个地区肯定不够和谐,这个环境肯定不是和谐的环境,当然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当若干和谐地区、和谐环境与和谐关系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时,才利于社会的和谐。如果贫困地区特殊教育有了持续快速发展,那么残疾孩子不但学有所教,还能够充分享受优质特殊教育,享有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身心补偿和职业技能的特殊需要,残疾家庭人口也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和谐社会的实惠,可以这样说,多培养教育一个残疾儿童少年就多消除一个残疾家庭的贫困,减少一个残疾家庭人口的忧虑,降低一些不稳定的社会因素。所以,我国把特殊教育作为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特殊教育作为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试金石,作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三)、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残疾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反过来,特教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调动残疾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中去。通过集中安排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形成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从而唤醒残疾人的社会价值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真情回报社会。那么,贫困山区更应该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因为通过特殊教育手段可以使残疾儿童少年成为学有所获、获有所专且具有良好品德的合格劳动者,可以改变残疾人口的命运,提高残疾人口的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增添一份力量,创造一份财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策略

既然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意义重大,时不我待,那么,我们贫困地区怎样才能又好又快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呢?

(一)、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

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特殊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特殊教育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当前,特殊教育有良好的政治保障和外部环境、有特殊的政策支撑和运行机制、有领导的高度关怀和大力支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珍惜发展机遇,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努力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把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培养成为合格劳动者,最大限度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着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我们要把身心有残疾的儿童少年,培养教育成合格的劳动者,关键在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一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谁要是自己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我们必须增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一要端正专业态度,即良好的师德。贫困地区特殊学校的学生百分九十以上来自边远偏僻的乡村,往往这些残疾学生的背后,就是一个贫困的家庭,有的一户多残,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是多子女家庭,总之,贫困地区特殊学校的孩子既是弱势群体又是特殊群体,他们长年留守在校,十分渴望老师的呵护,因此,特殊教育对教师专业态度的要求会更高更严。特殊学生时刻都离不开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只有教师奉献了真诚的爱才能走进特殊学生的心灵,化解特殊学生内心的痛苦,唤起特殊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二要提高专业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必须熟练而规范地学习和掌握国家推行的“手语”。“手语”是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尤其是聋教育的“入场券”、“打门锤”,一个手势就是一种语言,表达一个意思,教师与聋孩子的一切交流、沟通都离不开手语,所以,学习手语、掌握手语、使用手语是对特殊教育的基本要求,不仅如此,更要发现、研究、总结手势语言的规律。2、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一点对我们特殊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有的是听觉言语残疾,有的是智力障碍孩子,所以对特殊教育师资的知识结构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既要掌握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还要有艺体方面的特长,既要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职业技术,还要探索特殊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律。3、必须促进特教师资专业化成长。一要把自培自训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从根本上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要从“想我学”转变为“我想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不学也行”转变为“不可不学”,自觉把自培自训作为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把身边同事、特教书刊、特教网络作为专业化成长的主阵地,把“真才实学”、“终身学习”作为专业化成长的主流意识。二要树立开拓开放的师资培训意识。要乐于把教师送出去学,善于把县内外有影响力的特教工作者、专家等请进来,从而更新特殊教育观念,捕捉前沿特教信息,拓宽专业化成长道路,提高特教专业化水平。

三要解放思想,健全机制,大胆从高校选聘特教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特教学校任教,逐步建设一支结构优化、配置合理、专业突出的特教师资队伍。

(三)、努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我们贫困地区的特殊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绝大部分学生家住农村家境相对贫困;二是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信息闭塞造成学生入学年龄相对偏大,大部分学生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在20岁左右;三是贫困地区的残疾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很少有条件升入高中或者高校继续读书,一般九年义务教育可能就是贫困地区残疾学生的终端教育。所以,我们特殊教育学校除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身心补偿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首创者黄炎培先生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去者,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职业教育目标和作用。因此,我们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必须要指导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融入主流社会的生存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残而不废、残而有为的自立自强意识。近年来,我校有20多名聋生顺利走上了就业岗位,而且劳动回报率丰厚,欧建成等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为此,我们根据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从学生进校起就对他们进行广泛的职业陶冶与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学生树立公共劳动的参与意识,利用校内资源和厂校联姻开设了计算机、美工雕刻、缝纫等职业技术指导课,通过这些途径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激扬了学生生活生存的勇气。

标签:;  ;  ;  

试论贫困地区发展特殊教育的特殊意义及其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