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传质机理研究及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

微尺度传质机理研究及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

论文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一些新兴技术如微流控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对微尺度流动和传质现象的研究也变得越发重要。除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之外,计算机数值仿真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最常用的流体仿真方法是基于NS方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但是由于NS方程本身要求满足连续性假设,导致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分子动力学(MD)方法是公认的最准确的模拟方法,但是它巨大的计算量是常规实验条件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既可以分析不连续流场,又相对节省的模拟方法。格子Boltzmann方法(LBM)作为一种新颖的利用微观模型来模拟流体宏观行为的介观方法在近20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虽然LBM在宏观尺度下模拟流体复杂流动和建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对于微尺度流动模拟,LBM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本论文主要着眼于微尺度流动模拟方法的研究。首先根据微尺度流动的基本假设,推导出相应的流体力学方程组,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款被动微混合器,并引入混合强度因子评价混合效果的好坏。然后,系统地推导了从Boltzmann方程到格子Boltzmann方程的离散过程,通过Poiseuille流动、圆柱绕流和稳态扩散三个典型的流体力学实例验证LBM的准确性;最后将LBM应用到微尺度流动问题,通过比较几种常见的τ-Kn关系,确定了微尺度流动模拟中松弛因子τ的最优计算方法,并构造了一种用于有速度滑移情况的边界条件格式,再以此为基础对一款主被动相结合的微混合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的流场运动状态与实验相符,证明了设计思路的合理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微流控技术及芯片实验室的概念
  • 1.2 常用流体仿真分析方法比较
  • 1.3 微尺度流动的划分标准
  • 1.4 格子Boltzmann方法发展简述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微尺度流动的流体力学方法
  • 2.1 基本概念及菲克定律
  • 2.2 粘性流体的应力及本构方程
  • 2.3 边界层概念
  • 2.4 连续性方程
  • 2.5 动量方程
  • 2.5.1 定常流动动量方程
  • 2.5.2 Navier-Stokes方程
  • 2.6 对流扩散方程
  • 2.7 被动微混合器设计及优化
  • 2.7.1 设计和数值验证
  • 2.7.2 结构优化
  • 2.8 小结
  • 第3章 格子Boltzmann方法基础理论
  • 3.1 Boltzmann方程
  • 3.1.1 速度分布函数
  • 3.1.2 Boltzmann方程
  • 3.1.3 Boltzmann H定理和平衡态分布函数
  • 3.2 BGK近似
  • 3.3 格子BGK模型
  • 3.3.1 BGK方程的离散化
  • 3.3.2 格子BGK方程
  • 3.4 二维9速的方形格子模型
  • 3.4.1 单松弛时间模型
  • 3.4.2 多松弛时间模型
  • 3.5 LBM的演化过程和边界条件
  • 3.5.1 演化过程
  • 3.5.2 边界条件
  • 3.6 小结
  • 第4章 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
  • 4.1 二维Poiseuille流
  • 4.1.1 Poiseuille流动理论
  • 4.1.2 LBM模拟分析
  • 4.2 圆柱绕流分析
  • 4.2.1 单圆柱绕流分析
  • 4.2.2 双圆柱绕流分析
  • 4.3 多相多组分模型
  • 4.3.1 二元易混溶流体的混合
  • 4.3.2 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微尺度流动LBM
  • 5.1 松弛时间与Knudsen数的关系
  • 5.2 滑移边界条件
  • 5.2.1 离散漫反射边界条件
  • 5.2.2 反弹/镜面反射边界条件
  • 5.2.3 反弹/漫反射边界条件
  • 5.2.4 可调系数与滑移速度的关系
  • 5.3 一种新颖的滑移边界格式
  • 5.4 ZHR格式应用分析
  • 5.5 一款主动微混合器的LBM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振动的微尺度对象操作实验研究[J]. 微纳电子技术 2016(03)
    • [2].“微尺度”:学科交叉引领新科学重大突破[J]. 国际人才交流 2020(11)
    • [3].面向宇航元器件的微尺度材料的可靠性问题及测试评价技术[J]. 中国航天 2020(S1)
    • [4].电迁移对低银无铅微尺度焊点力学行为的影响[J]. 焊接学报 2015(12)
    • [5].基于热扩散率的微尺度特性表征方法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4(08)
    • [6].焊点高度对微尺度焊点力学行为的影响[J]. 焊接学报 2013(08)
    • [7].微尺度内流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及实验[J]. 农业机械学报 2010(03)
    • [8].电场驱动熔融喷射微尺度3D打印微结构[J]. 电加工与模具 2019(06)
    • [9].微尺度下非均相反应的研究进展[J]. 化工学报 2013(01)
    • [10].组织工程细胞培养研究的新方法——微尺度技术[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03)
    • [11].微尺度通道平板集热器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 现代化工 2014(12)
    • [12].微尺度组织工程与组织结构的组装构建[J]. 中国材料进展 2015(Z1)
    • [13].计算智能在微尺度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 工程力学 2009(06)
    • [14].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扰动增长率冲击模型的微尺度效应[J]. 实验力学 2019(01)
    • [15].基于微结构图像的风生微尺度波频率谱初探[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4)
    • [16].微尺度模型在密西西比河治理中的应用[J]. 人民黄河 2009(03)
    • [17].微尺度正丁烷催化反应的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9(05)
    • [18].微尺度铝膜自氧化及其在防伪标签中的应用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10)
    • [19].纳微尺度铜金属有机框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异丁香酚[J]. 应用化学 2016(10)
    • [20].低渗透储层中氮气的微尺度流动及其对渗流的影响[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21].新型微尺度气象监测服务系统研究[J]. 吉林农业 2019(12)
    • [22].微尺度力敏器件力学特性及随机响应抑制研究[J]. 光学精密工程 2019(07)
    • [23].不同体积无铅微尺度焊点的蠕变力学性能[J]. 焊接学报 2014(06)
    • [24].微尺度型腔内液态金属流动规律模拟研究[J]. 物理学报 2008(08)
    • [25].微尺度蜂窝芯层的等效面内弹性参数研究[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06)
    • [26].微尺度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可视化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29)
    • [27].单晶硅微尺度侧磨表面质量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7)
    • [28].微尺度氧化铁粉的低温还原机理[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2(02)
    • [29].基于微尺度压电振动发电机的微电源设计[J]. 压电与声光 2016(02)
    • [30].喷管内传递特性对微尺度扩散火焰的影响[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9(03)

    标签:;  ;  ;  ;  ;  

    微尺度传质机理研究及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