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理论论文-陈思

绘画理论论文-陈思

导读:本文包含了绘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魏晋至五代,绘画思想,审美趣味,文人化

绘画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1](2019)在《魏晋至五代时期绘画理论的文人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绘画理论萌芽于先秦,形成于魏晋,迨至隋唐五代,已经在发展中形成了品评、着录、画史、画论等多种类型。本文以历史为脉络梳理不同类型画学文献的写作特点,提炼品评术语,分析着述观念,旨在体察此间绘画思想和审美趣味逐渐向文人化演变的进程。(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10期)

王小柠,祝遵凌[2](2019)在《从透视正法到透视网格——论阿尔贝蒂绘画理论中的空间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提出了"透视正法",以"视觉棱锥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视觉金字塔原理",由此衍生出绘画工具"网格"。"网格"(grid)源出于比例,运用透视学原理,以唯一中心点为准则,建立了一个以比例为核心纵横交错的坐标体系。它的出现是绘画比例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运用,连接了自然与画布。(本文来源于《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小柠,祝遵凌[3](2019)在《比例介入艺术——从西奥菲勒斯到琴尼尼绘画理论中的科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不断被重新审视,比例是科学介入视觉艺术的直观体现,较之透视法则更早地影响了艺术的科学化进程。艺术"模仿论"在强调摹写现实的同时,也是一种智性创造,视觉形式的"和谐"体现的是比例作用,这一传统在中世纪被另一种规则所取代。绘画技法理论发展至琴尼尼,开始用文字全面阐释绘画技术,比例成为一种法则而对实践产生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理解艺术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9年04期)

满小娟[4](2019)在《统一与变异——浅谈赵孟俯的绘画理论与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画的发展在隋唐、五代才得以稳步上升,画家们更多的是在研究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作品多为精工细作,残山剩水也能表现得十分精致,南宋的山水画在造型方面也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用客观真实的形象再现自然的过程似乎走到了尽头。到了元代,文人画家则是厌倦了这种画风,赵孟俯作为宋朝遗留下来的皇室,对院体画风也很熟悉,所以他在绘画方面的努力必然是提出一种新的思想,开创新的风格,进行一场绘画的革命。(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3期)

王舒灏[5](2019)在《邹一桂“八法四知”绘画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康乾年间邹一桂的《小山画谱》,是一部重要的花鸟画专着。邹一桂作为古代花鸟画中以“格致”思想为主线的最后一次高峰,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人们过多的关注,而邹一桂《小山画谱》中的绘画理论,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文献研究入手,以邹一桂“八法四知”绘画思想为关键词,运用思想史研究、观念史研究、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试图进入《小山画谱》原文语境以考证文本的真正内涵。通过文本分析和思想史模型的建构,笔者发现邹一桂的“八法四知”绘画思想与两宋时期的“格物”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八法”总结前人画法的经验得来,“四知”思想上承先秦诸子的修身方式,下启清代科学主义格致思想。他的绘画理论对于花鸟画的研究来说具有新价值,其背后的思想观念正是形而上的“理”与“气”。(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刘晓陶[6](2019)在《刘悲鸿“中西融会”之绘画理论与艺术实践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徐悲鸿"中西融会"绘画理论与艺术实践予以全方位的阐析,以让读者了解一个真实、完整的徐悲鸿艺术体系。一"中西融会"美学思想的渊源徐悲鸿的"中西融会"绘画主张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受到了多(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9年03期)

于小雨[7](2019)在《传统绘画理论对当前中国画教学发展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代表着中国绘画的漫长发展过程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作为当下中国美术学类的重点学科,中国画的教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是由于当下教学观念的不同和西方绘画技术的流入,导致我国中国画的教学发展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更好地理解传统的绘画理论,以及利用传统绘画理论来进行当前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发展,是当下制约中国画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流行色》期刊2019年03期)

贾斐[8](2019)在《波斯绘画理论经典——《绘画原则》译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斯绘画历史悠久、作品众多,但近代以前相关的理论总结和研究论着却寥寥。伊朗萨法维时期的文人和宫廷画家萨迪基·贝格所写的《绘画原则》作为波斯绘画史上第一部绘画理论的作品,是研究波斯绘画源流及发展的重要作品。《绘画原则》包括绘画理念、写作缘起、制笔执笔、基础造型和颜料配制等内容,是最早提出波斯绘画"七种基础(样式)"的史料之一。本文依照波斯语抄本对其进行了原文翻译及注释,同时运用《绘画原则》中的原理解读萨迪基的两幅作品,以使读者对这部理论经典有进一步了解。(本文来源于《西域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于跃[9](2019)在《传统绘画理论对当代油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方美术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双方在碰撞探讨、窥探猎奇的过程中,都试图丢弃自身的绘画传统,但又都异化于对方的传统。在表面看来,双方都在兼容对方在美术上的优点,但究其根本,其实是双方对自身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的不"自容",简而言之,就是有条件地抛弃自我,而热烈地追求对方。例如,在徐悲鸿追求解剖学上的精当准确时,实则已经丢弃了中国传统绘画最为重要的不似,而马蒂斯在惊讶于中国绘画的"不求形似"的"意到"时,其实已经接受了中国传统的美术价值观,并对传统绘画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另外,在传统绘画理论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无处不在展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中华美术文化。油画作为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已经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虽然油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绘画表现形式,但经过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兼容,传统绘画理论已经对中国当代油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3期)

龙锦营[10](2018)在《刍议西方绘画理论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绘画艺术的快速发展,西方绘画理论方法逐渐在绘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丰富绘画艺术形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西方绘画理论方法的理论依据看,以现象学为主,旨在强调悬置、直观性、未完成性等特点,在展现事物本真的基础上,可释放精神层面的内涵。本文主要对西方绘画理论作概述,并对该方法加以解读,研究其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8年11期)

绘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提出了"透视正法",以"视觉棱锥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视觉金字塔原理",由此衍生出绘画工具"网格"。"网格"(grid)源出于比例,运用透视学原理,以唯一中心点为准则,建立了一个以比例为核心纵横交错的坐标体系。它的出现是绘画比例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运用,连接了自然与画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绘画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思.魏晋至五代时期绘画理论的文人化倾向[J].美术大观.2019

[2].王小柠,祝遵凌.从透视正法到透视网格——论阿尔贝蒂绘画理论中的空间转化[J].美术研究.2019

[3].王小柠,祝遵凌.比例介入艺术——从西奥菲勒斯到琴尼尼绘画理论中的科学观[J].艺术百家.2019

[4].满小娟.统一与变异——浅谈赵孟俯的绘画理论与创作[J].明日风尚.2019

[5].王舒灏.邹一桂“八法四知”绘画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6].刘晓陶.刘悲鸿“中西融会”之绘画理论与艺术实践刍议[J].荣宝斋.2019

[7].于小雨.传统绘画理论对当前中国画教学发展的作用[J].流行色.2019

[8].贾斐.波斯绘画理论经典——《绘画原则》译释[J].西域研究.2019

[9].于跃.传统绘画理论对当代油画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9

[10].龙锦营.刍议西方绘画理论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美术文献.2018

标签:;  ;  ;  ;  

绘画理论论文-陈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