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小团簇Be_nLi和B_nNi的理论研究

掺杂小团簇Be_nLi和B_nNi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集中研究碱金属锂原子掺杂铍团簇和过渡金属镍原子掺杂硼团簇的结构和性质。团簇是几个到几十个甚至上千个原子或分子的聚集体。近来,团簇科学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研究热潮。团簇作为一个巨大的物质宝库,人类对它的挖掘才刚刚开始,然而它所展现的财富,已经在科学界造成巨大的震撼。碳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元素,随着C60等碳簇的发现,人们对碳又有了新的认识,并因此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投入C60研究的科学家之多,涉及的学科面之广,发表的论文数之多,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而每一类新团簇的发现,都会兴起一波又一波的研究热潮。其实,C60等富勒烯还只是碳簇的一种,其它结构形式的团簇,其它元素的团簇,以及更为丰富的多元团簇,都可能一一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对于人们熟悉的铍、锂、硼、镍等元素所组成的团簇是十分感兴趣的,因为团簇的这些非同寻常的结构往往会导致某些奇妙的特性,通过广泛地研究,甚至具有工业生产的潜力。关于这些特性的研究,无论从基础研究还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谱学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大量的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促进了较大尺寸的铍、锂、硼、镍等团簇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和实验结合的研究方法加深了人们对团簇微观行为的物理图像和化学结构的理解。本文集中于碱金属锂原子掺杂铍团簇和过渡金属镍原子掺杂硼团簇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方法,在密度泛函B3LYP/6-31G(d)的水平上对BenLi(n=1-14)团簇的各种可能同分异构体进行了研究,找出其中的基态结构,并对这些基态结构进行了相对稳定性、振动频率、电子性质和极化率的分析。从几何构型看,随尺寸的增加Li原子趋向于BeN团簇的外围。计算结果表明n=4、9和13是BenLi团簇的幻数。随着尺寸的增加,能隙逐渐减小,s,p轨道杂化逐渐增强。掺杂锂原子后降低了BeN主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增加了BeN主团簇的极化率。2.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选择Becke交换梯度修正和Perdew-Wang关联梯度修正,并采用带极化的双数值原子基组(DNP)对BnNi(n≤5)小团簇进行全部构型优化和磁性计算,确定了其基态结构。计算结果表明:BnNi(n≤5)小团簇基态结构的自旋多重度分别为2,1,2,1,2;B2Ni基态团簇较其近邻稳定; Ni原子掺入B团簇后增大了其结合能;Ni原子磁矩和团簇总磁矩随团簇尺寸增大而呈振荡趋势,B2Ni基态团簇和B4Ni基态团簇出现“磁矩淬灭”现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团簇与团簇科学简介
  • 1.2 团簇的分类和幻数
  • 1.3 团簇的有关基本概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理论和计算方法
  • 2.1 密度泛函理论(DFT)
  • 2.1.1 Hohenberg-Kohn(H-K)定理
  • 2.1.2 Kohn-Sham 方程
  • 2.1.3 局域密度近似(LDA)
  • 2.1.4 广义梯度近似(GGA)
  • 2.2 电荷分析
  • 2.2.1 马利肯布局数(Mulliken population)分析
  • 2.2.2 Hirshfeld 电荷分析
  • 2.3 计算软件简介
  • 2.3.1 Gaussian03 计算软件介绍
  • 2.3.2 MS.Dmol计算软件介绍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团簇 BENLI(N=1-14)的物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计算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几何结构与稳定性
  • 3.3.2 团簇的相对稳定性
  • 3.3.3 团簇的电子性质
  • 3.3.4 团簇的极化率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BNNI(N≤5)小团簇的结构和磁性
  • 4.1 引言
  • 4.2 计算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小团簇的几何结构
  • 4.3.2 基态团簇的相对稳定性
  • 4.3.3 基态团簇的磁性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掺杂小团簇Be_nLi和B_nNi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