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4~2016.4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8例,均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29)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29)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护理前营养风险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腹腔镜;结肠癌;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203-02

结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主要为结肠黏膜上皮受到类型多样的致癌因素影响后出现恶变,据调查[1]在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结肠癌位列第三,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变化,结肠癌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目前治疗结肠癌的主流术式为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其优势在于微创,然而手术必然会损伤患者,为此,临床高度关注如何在有效治疗疾病时使患者遭受到的创伤减至最小。受此影响临床不断提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相应地发展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为探讨该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对其胃肠功能的影响,现将患者58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4~2016.4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8例,均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29)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29)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中17例为男,12例为女,年龄为26~57岁,平均(39.2±6.3)岁;对照组中16例为男,13例为女,年龄为25~58岁,平均(39.7±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全部患者均于术前2~3d食用流质食物,同时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与手术有关的知识并掌握注意事项。术前严格禁水禁食,同时开展静脉补液。给予抗生素口服3d,术前1d行导泻处理,给予番泻叶口服,术前1d晚及次日清晨行清洁灌肠,术前将胃管放置好,肛门排气后可拔除。术后将导尿管放置好,肛门排气后可恢复流质饮食。

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本组患者入院后护士需详细告知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实施目的、主要措施、不同阶段采用的干预手段、可能出现的状况及预处理方案,若有必要可开展全方位护理干预,无论患者出现何种情况均有应对方案。详细介绍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的优势与必要性,同时告知手术风险与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尊重患者知情权。若患者仍存在疑虑心理,可列举成功案例,使其做好心理准备。②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前1d给予流质饮食,富含蛋白,术前约5h禁水,约10h禁食。若手术在下午术前约5h口服500ml红糖水。③胃肠道准备:术前1d口服抗生素,术前晚给予磷酸钠盐溶液口服,1次灌肠即可。无需放置胃管,若患者病情所需需放置则拔除于术后麻醉消退后。④尿管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使其尽快习惯与适应,可将放置尿管时间缩短。术后24h将患者尿管拔除,早期鼓励离床或床上排便。放置尿管期间每日清洗会阴部,2次/d,对尿液量及颜色予以观察。⑤术后饮食与补液护理:满足生理所需前提下行肠外营养补充,术后第2d给予口香糖让患者咀嚼,3次/d,20~30min/次,采用假饲法促使胃肠功能尽快恢复。而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渐向半流质及普食过渡,再行肠内营养。⑥术后鼓励早期活动:术后鼓励患者尽早床上被动活动或离床活动,使其了解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与好处,促进胃肠蠕动。护士在此期间需开展安全防护,避免出现护理风险事件。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同时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价两组患者营养风险,分析术后有无营养不良现象。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用标准差(x-±s)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见表1。

表1两组观察指标对比(x-±s)

3.讨论

在消化系统中结肠癌为主要恶性肿瘤,WHO报道相较于发展中国家,结肠癌在发达国家如北美、西欧等发生率更高[2]。然而,近年来我国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不断变化调整,社会活动方式类型多样,明显提升结肠癌发生率。当前临床尚未明确结肠癌发生病因及病机,手术为主要疗法。然而手术具有侵入性,会损伤患者,患者遭受手术创伤后出现应激,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出现一系列变化。研究称[3-4]腹部手术后受到麻醉、解剖关系变化及创伤等因素影响,阻断部分神经支配,致使胃肠神经激素调节出现紊乱现象,术后肠麻痹后抑制胃肠功能,无法尽早开展肠内营养,阻碍恢复速度,甚至诱发诸多并发症。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越慢肠功能被抑制越久,患者易肠麻痹、黏膜屏障受损及增加肠压力,进而致使菌群失调,将中性粒细胞激活,大量释放炎症因子,诱发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IRS(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等,严重者会致死。此外,长时间放置胃管会损伤食道或咽喉,且导致呼吸道感染。为此本院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护理前营养风险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报道一致[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减少营养风险,避免营养不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颖.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9):329-330.

[2]孙秀军.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73例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3):35-37.

[3]赵优.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343-344.

[4]黄敏.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5):2649-2650.

[5]卢明,胡昇庠,陆志斌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16):1858-1861.

标签:;  ;  ;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