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作业辅导软件取代了学生的思考

莫让作业辅导软件取代了学生的思考

韩涛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西校区277100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情急切,开始给自己的孩子配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辅助学习。于是,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如“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作业辅导的软件。

这些产品功能极其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库,能够瞬间获取广泛的知识,而且使用之方便,速度之快捷,信息之详细且丰富,让人叹为观止: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英汉互译,瞬间完成……另外,软件还有配套的知识过关游戏,过关还有相应的积分奖励,更促使一部分学生爱不释手。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笔者对本校六年级级部做了调查,发现70%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家长的手机上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也免去家长不会辅导的尴尬,也深受众多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此类作业辅导类软件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共享互助精神的:学生在遇到作业难题,而家长无力辅导时,能够通过互联网求助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拿来分享讨论,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过度依赖辅导软件,做作业应付了事,对知识不求甚解,只关注答案的对错。这滋生了学生的惰性,使学生渐渐失去了钻研的热情和思考的能力。

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的成长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经常会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如果用作业辅导软件取代了学生的思考环节,养成对学习软件的依赖心理,便可能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习能力提高,更不利于人格的养成,将遗患无穷。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领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个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过程,势必会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如果没有“量”的积累,永远不可能有“质”的突破。学生唯有认真对待作业、积极思考,努力领会知识的基本结构、内在逻辑和相互联系,才能实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转变。

笔者认为中小学生尚处于自律能力相对较弱的年龄段,要养成独立思考、不过度依赖作业辅导软件的习惯,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合力引导和有效监督。

1.使用作业辅导软件前,教师要先告知学生此类作业辅导软件的利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合理使用这一新生事物。

2.教师要关注作业布置和评价的科学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有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的作业。如经常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经常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势,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让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脑。

3.教师应做好与家长的有效衔接,提醒家长在家中适时引导和监督学生做作业。如遇难题需要使用此类软件时,家长应和学生一起探讨,督促学生弄清解题步骤。教师和家长应通力合作,使学生的关注点回归到知识本身,而非答案的对错,让作业辅导软件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引导学生在“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业辅导软件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将软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对其产生依赖或被其奴役,成为知识王国中的“行尸走肉”。

标签:;  ;  ;  

莫让作业辅导软件取代了学生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