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雇员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和控制模式选择 ——以胶东半岛制造业企业为例

核心雇员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和控制模式选择 ——以胶东半岛制造业企业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企业间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进入了一个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以知识的生产和使用为生存手段的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人才是企业中惟一不断增值的资源。企业的成功依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而核心雇员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关键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因而核心雇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主要力量,甚至对一些企业来说,核心雇员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间的人才竞争不断升级,核心雇员往往是竞争对手们觊觎的对象,他们往往以更优厚的待遇、更高的职位等诱使核心雇员流出原来的企业。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全社会表现出浮躁性和物质倾向性,频繁的雇员流动,包括核心雇员的流动,成为社会上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甚至是困扰许多企业的严重问题。当然,对一个企业来说,保持合适的雇员流动率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它有利于补充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并调动雇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过高的员工流失率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生产效率,而且也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成本支出。另外,由于核心雇员不同于普通雇员的特点,核心雇员的流失更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成本,包括易衡量的显性成本和难以估计量化因而易被忽视的隐性成本。综观当今社会,雇员的过度流动,尤其是核心雇员的流失,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黑洞,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以及各种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吞噬企业的利润等。据称企业界现在正面临着几十年来竞争最为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如何在这个挑战性的环境中留住核心雇员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以我国企业的核心雇员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首先从核心雇员的内涵和特征着手,阐述了有关核心雇员流失的相关概念,包括核心雇员的内涵及其群体特征,雇员流动与雇员流失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雇员流动的模式以及劳动力市场机制等等;然后进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探讨,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理论拓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企业核心雇员的流失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据此分析可能导致核心雇员流失的因素并以建议的形式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核心雇员的控制模式。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 2.1 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性机制
  • 2.1.1 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性机制
  • 2.1.2 市场性机制与计划性机制的区别
  • 2.2 雇员流动与雇员流失
  • 2.2.1 雇员流动的内涵及分类
  • 2.2.2 雇员流失的内涵及分类
  • 2.2.3 雇员流失与雇员流动的关系
  • 2.3 核心雇员
  • 2.3.1 核心雇员的内涵
  • 2.3.2 核心雇员的特征
  • 2.4 雇员流动率
  • 2.5 工作满意度
  • 第三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3.1 雇员流动的必要性理论分析综述
  • 3.1.1 国外学者的研究
  • 3.1.2 从人力资本属性看—雇员流动有其必然性
  • 3.2 雇员流失影响因素的理论回顾
  • 3.2.1 国外研究综述
  • 3.2.2 国内研究综述
  • 3.3 雇员流失的主要分析模型
  • 3.3.1 马奇和西蒙模型(1958)
  • 3.3.2 莫布雷中介链模型(1977)
  • 3.3.3 Price-Mueller模型(2000)
  • 3.3.4 Steers和Mowday的综合模型
  • 3.3.5 报酬组合—人才流失模型
  • 3.4 关于员工保持的研究
  • 3.4.1 国外研究情况
  • 3.4.2 国内研究情况
  • 3.5 其它相关理论
  • 3.5.1 心理契约理论
  • 第四章 核心雇员流失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4.1 实证研究设计
  • 4.1.1 模型的提出
  • 4.1.2 研究假设
  • 4.1.3 测试问卷
  • 4.1.4 样本范围与样本结构
  • 4.2 核心雇员流失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 4.2.1 对核心雇员流失影响因素量表的项目分析
  • 4.2.2 信度检验
  • 4.2.3 效度检验
  • 4.3 相关分析及研究假设的验证
  • 4.3.1 核心雇员流失影响因素与流失意愿的相关分析
  • 4.3.2 研究假设的验证
  • 4.4 其它分析
  • 4.4.1 流出意愿与未实际行动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 4.4.2 年龄与流出意愿之间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 4.4.3 性别与流出意愿之间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 第五章 核心雇员的控制模式
  • 5.1 满足雇员的人和需要(Satisfy the Need of Harmony)
  • 5.1.1 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与友好的同事关系
  • 5.1.2 具有人格魅力的领导
  • 5.2 满足雇员受尊重的需要(Satisfy the Need of Respect)
  • 5.2.1 人权尊重
  • 5.2.2 信任
  • 5.2.3 个人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等的尊重
  • 5.3 满足核心雇员的发展需要(Satisfy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 5.3.1 提供培训
  • 5.3.2 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
  • 5.3.3 完善晋升方式与晋升机制
  • 5.3.4 建立长短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制度
  • 5.4 满足核心雇员对公平的需要(Satisfy the Need of Fairness)
  • 5.4.1 营造公平的基础
  • 5.4.2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 5.4.2 晋升公平
  • 5.4.4 管理层的公平对待
  • 5.5 满足核心雇员的安全感需要(Satisfy the Need of Safety)
  • 5.5.1 雇员不安全感
  • 5.5.2 满足核心雇员安全感需要的措施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1.1 理论贡献
  • 6.1.2 实践贡献
  •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2.1 在实证研究中的不足
  • 6.2.2 在提出的核心雇员控制模式方面的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6.3.1 基于其它行业基础上的研究
  • 6.3.2 基于雇员性格分类基础上的研究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者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法律管控助力企业海外雇员属地化战略[J]. 法制博览 2020(05)
    • [2].互联网平台用工的“类雇员”解释路径及其规范体系[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03)
    • [3].基层治理中的非正式雇员与“隐形之轨”——基于L县的实证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论大数据时代欧美雇员信息隐私权立法模式[J]. 科技与法律 2020(03)
    • [5].基于公司高管雇员劳动法适用规则问题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6)
    • [6].亚马逊计划提高所有美国雇员的最低时薪至15美元[J]. 世界知识 2018(20)
    • [7].论公司雇主责任承担与雇员权益维护[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04)
    • [8].香港破产机制中的雇员权利及其保障[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04)
    • [9].变革型领导将是管理边际雇员的发展趋势[J]. 科教导刊(下旬) 2015(01)
    • [10].国际传媒雇员关系处理策略研究[J]. 山东纺织经济 2013(12)
    • [11].糊涂的雇员[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适用) 2012(Z1)
    • [12].雇员何以为企业“在线发声”?——个体动机视角下雇员在线口碑推荐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3].非洲项目当地雇员工会管理探索[J]. 铁道建筑技术 2017(02)
    • [14].雇员职业幸福感起源、影响因素与促进机制研究[J]. 东南学术 2015(03)
    • [15].风雨雇员路[J]. 当代工人 2019(03)
    • [16].绝对不能对雇员说的六句话[J]. 半月选读 2010(11)
    • [17].雇员对雇主财产损害赔偿责任规则探析[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01)
    • [18].雇员揭发会计舞弊动机研究综述[J]. 会计之友 2014(15)
    • [19].违反法规——雇员重大过错的认定标准[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14)
    • [20].师友计划作为企业、雇员和社区的三赢方案[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 [21].论雇员主观因素在不可避免泄露原则适用中的影响——在未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前提下[J]. 法制与社会 2012(17)
    • [22].跨国石油企业在苏丹面临的雇员管理问题[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 [23].成功的临时雇员[J]. 当代经理人 2010(05)
    • [24].德国雇员发明制度研究[J]. 学习月刊 2010(18)
    • [25].对《雇员流动管理》公开课的总结[J]. 现代交际 2010(11)
    • [26].电子邮件雇主知情权与雇员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27].德国政府要使更多雇员成为“小资本家”政策的剖析[J]. 国际论坛 2009(02)
    • [28].论雇主对雇员的安全保障义务[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7)
    • [29].瑞典劳动法中雇员忠诚义务及其启示[J].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9(01)
    • [30].谈国际工程当地雇员管理[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20)

    标签:;  ;  ;  ;  

    核心雇员流失问题的理论分析和控制模式选择 ——以胶东半岛制造业企业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