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区民主建设中市民社会的培育

试论社区民主建设中市民社会的培育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单位体制改革的进行,社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显现出来,逐渐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要地。而伴随城市居民自治的推行成长起来的社区民主,无疑成了中国民主发展的新生长点。社区民主为中国民主发展提供合格的民主主体、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日益成熟的社会直接参与机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全社会高度政治化,市民社会消失于国家中。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市民社会正再次经历着孕育、发展的过程。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在于国家重建和市民社会进程中的权力与权利的界分、冲突及整合,同时,西方法治的分殊、趋同及当代走向和我国的法治进程,同样体现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多样而又趋同的辩证发展进程之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复杂互动发展,奠定了法治的基础架构。因此,中国要真正走向民主与法治,就必须积极培育市民社会,重构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确立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和良法之治,并实现依法治国和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契合。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深化和拓展,出现了社会自主领域扩大、个体主体自由度增大、生活方式非政治化、文化世俗化等问题,国家对社会全面控制的局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权力要素流入社会,国家与社会一元化的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入发展,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市民社会正在生长、发育和崛起。探索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对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始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社区民主基本概念及理论内涵的探索,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与民主现状,试图对社区民主这一新生事物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从而引出市民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密切联系。旨在推进我国现时社区民主的进程以及我国市民社会的构建,以社区自治的方式呼唤自治回归、促进市民社会的成熟,并提出了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基本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社区民主的理论阐释
  • 2.1 社区民主的基本内涵
  • 2.1.1 社区概念的考察
  • 2.1.2 社区民主的涵义及其理论形态
  • 2.2 社区民主在我国民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2.2.1 社区民主自治为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 2.2.2 社区民主为中国民主发展提供合格的民主主体
  • 2.2.3 社区民主适应了基层民主发展需要
  • 2.3 社区民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3 社区民主语境中的市民社会
  • 3.1 市民社会的概念及要素
  • 3.1.1 市民社会概念产生及演变
  • 3.1.2 市民社会的性质特征及其理念
  • 3.2 社区民主与市民社会的互动关系
  • 3.2.1 社区是市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 3.2.2 社区民主为市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 3.2.3 社区民主契合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发展趋势
  • 3.2.4 市民社会将大力推进社区民主建设
  • 4 当前我国构建市民社会的土壤与障碍
  • 4.1 社区民主进程奠定市民社会的发展根基
  • 4.1.1 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巩固当代市民社会的经济基础
  • 4.1.2 培养和深化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
  • 4.1.3 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
  • 4.1.4 有利于培育理性的公民文化
  • 4.1.5 有利于重塑政府的公共权威,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
  • 4.2 我国的法治现代化呼唤市民社会
  • 4.2.1 市民社会是法治的基础
  • 4.2.2 法治保障、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
  • 4.3 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
  • 4.4 当前中国市民社会培育的制约因素
  • 4.4.1 现时中国市民社会构建对政府过度依赖
  • 4.4.2 中国长期存在的政治、法律文化传统排斥市民社会的培育
  • 4.4.3 构成市民社会主体力量的中间阶层发育不足
  • 4.4.4 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民社会的发展
  • 5 我国市民社会培育发展的基本路径
  • 5.1 培育理性的市民文化,为市民社会提供合格主体
  • 5.2 加快民间组织的发展,完善市民社会的组织体系
  • 5.3 健全社区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为市民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 5.4 建设成熟的市场经济,为市民社会奠定经济根基
  • 5.5 推进法治进程,为市民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J]. 青年与社会 2014(01)
    • [2].论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困境:自治与控制——以村民自治中的乡村矛盾作为分析视角[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4)
    • [3].浅析构建中国市民社会[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12)
    • [4].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及价值[J]. 理论探讨 2012(03)
    • [5].浅析中国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关系[J]. 法制与社会 2009(14)
    • [6].网络空间作为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途径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2)
    • [7].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10)
    • [8].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构建路径的选择[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09)
    • [9].中国市民社会特殊性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10)
    • [10].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述评[J]. 人民论坛 2014(17)
    • [11].市民社会:学理分析还是实体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述评[J]. 理论与改革 2012(02)
    • [12].中国市民社会形成的相关问题[J].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3)
    • [13].个体工商户:中国市民社会的重要力量及价值[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1)
    • [14].从近代史上的帮会兴衰看中国市民社会为何难产?[J]. 理论前沿 2008(18)
    • [15].浅析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建构[J]. 商场现代化 2010(21)
    • [16].中国市民社会的演进及当代建构路径探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01)
    • [17].市民社会研究与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18].构建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及其民法领域的发展——兼评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理论[J]. 政法学刊 2008(01)
    • [19].民法与我国市民社会的构建[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0].从等差之爱到平等之爱——中国市民社会背景下的伦理转换[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21].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建设[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4(02)
    • [22].构建中国特色市民社会儒家文化如何在场——以契约精神为例[J]. 延边党校学报 2013(05)
    • [23].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中国市民社会建构[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4].中国市民社会秩序下的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 2010(19)
    • [25].浅议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6)
    • [26].从中西方对比看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J]. 改革与开放 2010(02)
    • [27].改革后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述评与反思[J]. 人文杂志 2009(04)
    • [28].法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另类支持——基于行政许可法立法理念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影响的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08(14)
    • [29].一场风云际会的改革[J]. 法治与社会 2014(11)
    • [30].《是梦》[J]. 当代广西 2018(21)

    标签:;  ;  ;  

    试论社区民主建设中市民社会的培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