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环境意识的结构、特点及综合测评研究

青少年环境意识的结构、特点及综合测评研究

论文摘要

环境意识是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环境意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而,了解青少年环境意识的结构,把握他们环境意识的发展状况及特点,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也能为今后青少年环境意识的研究工作和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本研究采用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在确定环境意识所包含的三部分——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承诺行为的基础上,获得了这三部分的具体内容,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了《青少年环境意识调查初问卷》;运用此问卷对922名青少年进行施测,通过对结果数据的因素分析和交互验证,最终确定了青少年环境意识结构及《青少年环境意识调查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青少年环境意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采用《青少年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对初中、高中、大学生共944人进行大样本施测,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青少年环境意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测评法对青少年环境意识进行了综合测评,得到了当前在校青少年环境意识的整体发展状况,并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的环境意识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建议和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青少年环境意识是一个三阶结构。第一层为环境意识,第二层为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承诺行为三部分;第三层为环境知识下的环境问题知识等六个因子,环境态度下的资源与发展的极限等四个因子,环境承诺行为下的日常生活行为等四个因子,共十四个因子。2、“青少年环境意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共分三级,第一级为环境意识(权重为1.00);第二级为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及环境承诺行为三个部分(权重分别为:0.164、0.297、0.539);第三级为二级指标下的十四个因子(具体权重见正文)。3、当前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处于较高的水平,发展趋势较好,但是环境意识的三部分发展不均衡。青少年的环境态度和环境承诺行为处于较好水平,但环境知识的水平还有待提高。4、不同群体青少年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有显著差异。其中,女性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于男性;高中生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生物环境学科和文科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于理工科。5、不同性别青少年在环境意识三部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环境知识水平高于女性;女性环境态度和环境承诺行为水平高于男性。6、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环境意识三部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青少年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其环境知识的水平不断下降,而其环境态度却呈上升趋势;高中生环境承诺行为水平最高,大学生最低。7、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环境意识三部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环境知识与环境态度上,生物环境科学专业的得分最高;在环境承诺行为上,文科专业得分最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1 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环境意识的意义
  • 1.1.2 研究青少年环境意识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环境意识的内涵及结构
  • 2.1.1 环境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 2.1.2 环境意识的层次与结构
  • 2.1.3 环境意识内涵、结构研究的述评
  • 2.2 环境意识的相关理论
  • 2.2.1 计划行为理论
  • 2.2.2 知识-态度-行为模式
  • 2.2.3 海尼斯环境行为模式
  • 2.2.4 环境素养模式
  • 2.2.5 Marcinkowski环境行为模式
  • 2.2.6 环境意识理论述评
  • 2.3 环境意识的测评及人口统计学分析
  • 2.3.1 环境意识的测评
  • 2.3.2 环境意识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 2.3.3 环境意识测评研究的述评
  • 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整体思路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方法
  • 3.3.1 研究一: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初步调查
  • 3.3.2 研究二:《青少年环境意识调查问卷》的编制
  • 3.3.3 研究三:“青少年环境意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4 研究四:青少年环境意识的综合测评及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一):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初步调查结果
  • 4.1 环境知识的内容及频数分布
  • 4.2 环境态度的内容及频数分布
  • 4.3 环境承诺行为的内容及频数分布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二):《青少年环境意识调查问卷》的编制
  • 5.1 因素分析
  • 5.1.1 环境知识的因素分析
  • 5.1.2 环境态度的因素分析
  • 5.1.3 环境承诺行为的因素分析
  • 5.2 环境意识结构模型
  • 5.2.1 模型拟合指数分析
  • 5.2.2 因素载荷和维度之间的相关
  • 5.3 《青少年环境意识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5.3.1 环境知识部分的信效度检验
  • 5.3.2 环境态度部分的信效度检验
  • 5.3.3 环境承诺行为部分的信效度检验
  • 6 研究结果与分析(三):“青少年环境意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 6.1 总述
  • 6.2 “环境意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 6.3 指标的计算
  • 6.4 环境意识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6.5 环境意识三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6.5.1 环境知识的权重计算
  • 6.5.2 环境态度的权重计算
  • 6.5.3 环境承诺行为的权重计算
  • 6.6 “环境意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 7 研究结果与分析(四):青少年环境意识综合测评及人口统计学的差异分析
  • 7.1 青少年环境意识的描述统计
  • 7.1.1 环境知识的描述统计
  • 7.1.2 环境态度的描述统计
  • 7.1.3 环境承诺行为的描述统计
  • 7.2 青少年环境意识模糊综合测评
  • 7.2.1 青少年环境意识三部分的模糊测评
  • 7.2.2 青少年环境意识总体的模糊测评
  • 7.3 青少年环境意识人口统计学的差异分析
  • 7.3.1 不同群体青少年环境意识总体的差异分析
  • 7.3.2 环境知识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7.3.3 环境态度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7.3.4 环境承诺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8 综合讨论
  • 8.1 青少年环境意识的结构
  • 8.2 “青少年环境意识综合测评指标体系”
  • 8.3 青少年环境意识综合测评
  • 8.4 青少年环境意识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8.4.1 不同群体青少年环境意识总体的差异分析
  • 8.4.2 青少年环境知识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8.4.3 青少年环境态度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8.4.4 青少年环境承诺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 9 结论及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境态度及其与环境行为关系的文献评述与元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18(06)
    • [2].小学生认知性与情感性环境态度对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以昆明市为例[J]. 绿色科技 2018(13)
    • [3].广东省高职学生环境素养调查研究[J]. 时代教育 2017(03)
    • [4].企业环境态度的消费者感知差异形成原因及其对策[J]. 上海管理科学 2013(05)
    • [5].生态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对环境态度影响机制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6].物欲之蔽:物质主义对亲环境态度及行为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18(04)
    • [7].情景对环境态度的影响——以农贸市场执行限塑令为例[J]. 环境保护 2011(05)
    • [8].自然遗产地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倾向研究——以九寨沟为例[J]. 旅游学刊 2009(11)
    • [9].山东省烟台市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06)
    • [10].在游牧与农耕之间:新疆定居游牧民自然观与环境态度的变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05)
    • [11].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关系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04)
    • [12].桂林居民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责任行为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4)
    • [13].环境破坏情景下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形成机制——环境解说的前因影响与儒家价值观的调节效应[J].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0(03)
    • [14].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5].对大学生公共环境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变量分析[J]. 创新 2011(01)
    • [16].全球绿色环保消费中国排第三[J]. 商务周刊 2008(22)
    • [17].环境态度对企业绿色IT/IS利用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2)
    • [18].关于城市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研究——对深圳部分居民的问卷调查[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02)
    • [19].临安生态旅游区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查[J]. 江苏商论 2015(01)
    • [20].大学生环境素养测评研究[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1].旅游体验对旅游者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9)
    • [22].从环境关注到环保意愿——知识、财富与组织经历的调节作用[J]. 浙江学刊 2018(03)
    • [23].环境态度与门票支付意愿及其关系研究综述[J]. 江苏商论 2018(08)
    • [24].游客环境意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紫竹院和香山公园为例[J]. 河北林果研究 2010(03)
    • [25].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特征研究[J]. 价值工程 2014(35)
    • [26].高校提升大学生环保行为执行力的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8)
    • [27].环境综合治理背景下农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07)
    • [28].边境旅游地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实证分析——以丹东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区为例[J].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9].生态旅游地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形成机制——以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12)
    • [30].环境态度和低碳消费态度对低碳消费意向的影响——基于生态价值观的调节机制[J]. 生态经济 2016(09)

    标签:;  ;  ;  ;  

    青少年环境意识的结构、特点及综合测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