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公共空间自出现开始就是人们交往活动的场所,因此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城市公共空间的一切应当是基于人的需要而建立的。然而,新闻报道中,我们常能见到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活动时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事件,小到跌倒擦伤,大到丧失性命。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大课题,它主要包括有人的心理安全、行为安全、防卫安全和灾害安全四种安全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最为基本的安全——心理安全,它直接影响到人们是否愿意使用公共空间,而人气是城市公共空间得以继续存在的“生命”。从简·雅各布斯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于生》到CPTED(环境预防犯罪理论),不难发现环境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环境的优化可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环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心理安全问题的解决可从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着手。处于不同的环境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有所不同,环境、心理、行为三者的关系的密不可分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心理安全与行为安全同属于人们在公共空间的日常安全所需,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本文从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角度分析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特征,以总结城市公共空间的心理安全需求和行为安全需求这两种日常安全需求。再对城市公共空间心理安全需求有清楚的认识后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要素分析,从而找出适合构建心理安全性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要素,植物景观和夜间景观照明景观。通过对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和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夜间照明景观的研究,探寻适合营造城市公共空间心理安全性景观的途径和方法。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以人为本,把大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为了让城市公共空间的心理安全性景观切实体现公众心理所需,同时便于后续管理,因此,在设计和管理阶段引入公众参与的方式来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心理安全性景观的理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路径
  •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 城市公共空间日常安全需求分析
  • 2.1 城市公共空间日常安全需求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 城市公共空间基于日常安全需求的案例研究
  • 2.3 城市公共空间日常安全需求分析
  • 2.4 心理安全研究方向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要素选择
  • 3.1 空间私密性对城市公共空间心理安全性景观的要求
  • 3.2 环境可识别性对城市公共空间心理安全性景观的要求
  • 3.3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要素分析
  • 3.4 城市公共空间心理安全性景观应遵循的原则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 4.1 植物要素与心理安全的关系
  • 4.2 基于空间私密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研究
  • 4.3 基于环境可识别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夜间照明景观
  • 5.1 光源的发展与照明文化
  • 5.2 照明景观理论基础
  • 5.3 基于空间私密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夜间照明景观研究
  • 5.4 基于环境可识别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夜间照明景观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6 城市公共空间心理安全性景观中的公众参与
  • 6.1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阶段的公众参与
  • 6.2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管理阶段的公众参与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健康环境与优化策略研究——以T市为例[J]. 理论与现代化 2019(06)
    •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公共空间复兴实践 以顺德逢简村为例[J]. 中华建设 2019(12)
    • [3].旧城商业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更新策略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
    • [4].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让山城江岸公共空间回归生活日常[J]. 重庆建筑 2019(12)
    • [5].线性公共空间的宏大与微小设计思维辨析——以武汉市东湖绿道与美国普罗维登斯市城市步道为例[J]. 规划师 2019(22)
    • [6].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管控策略[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25)
    • [7].基于共享理念的校园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 智能城市 2020(01)
    • [8].公共空间表演艺术在中国——以乌龙剧团为例[J]. 上海艺术评论 2019(06)
    • [9].空间正义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实现路径研究——以W市J社区停车系统改造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 2019(11)
    • [10].网络公共空间分化及其发展新趋向——基于缺场网络公共空间的话语实践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1].基于混沌理论的乡村公共空间重塑策略分析——以雷励贵州大项目活动营地设计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2)
    • [12].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下涧槽社区公共空间居民行为研究[J]. 居舍 2020(03)
    • [13].以武汉大学摄影空间为例谈高校公共空间改造潜力[J]. 山西建筑 2020(04)
    • [14].“空间正义”视角下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实施机制优化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9(12)
    • [15].吉林省高校公共空间营造场所精神方面存在问题初探[J]. 国际公关 2020(01)
    • [16].大学园区基于学生团体活动使用户外公共空间评价及规划优化[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2)
    • [17].贫困地区乡村网络公共空间微信建构研究——以巴东县石板水村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1)
    • [18].当代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嵌入[J]. 建筑实践 2019(11)
    • [19].基于居民美好生活的社区公共空间构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0].浅析校园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的方法[J]. 大众文艺 2020(06)
    • [21].晋江市乡村点状公共空间景观营建——以上垵村点状公共空间为例[J]. 南方园艺 2020(01)
    • [22].宁波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满意度及优化研究[J]. 江苏商论 2020(03)
    • [23].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02)
    • [24].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意大利公共空间使用[J]. 上海城市规划 2020(02)
    • [25].社区公共空间与社区居民道德建设关系探析[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0(02)
    • [26].社区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 设计 2020(06)
    • [27].“互联网+”视域下网络公共空间与农村社会治理关系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5)
    • [28].基于环境行为分析的景区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研究——以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 住宅科技 2020(05)
    • [29].浅析关中中小城市室外公共空间的问题与设计思路[J]. 城市建筑 2020(11)
    • [30].一次超越建造本体的乡村微更新探索——以重庆三河村公共空间营造为例[J]. 新建筑 2020(02)

    标签:;  ;  ;  

    基于心理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