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走出去”战略的文化经纪客体研究

基于“走出去”战略的文化经纪客体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文化产品的生产群体与消费群体不能完全重合:大部分的文化消费者不是他所消费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或提供者,文化生产者也往往不是他产品的消费者。文化经纪的客体居于文化经纪主体两端:生产性客体生产用于消费的文化商品和服务;另一端的文化消费者是文化商品和服务的终端,对文化商品和服务进行拥有、欣赏、享受和使用,其实质是对文化产品、服务进行消化、继承、积蓄、促进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本文从文化经纪的客体: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角度入手,以文化经纪客体中最常见的三大主要行业:出版、演出和旅游为剖析重点,从这三个具体行业的生产性客体和消费性客体的联系研究、现状研究出发,给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性建议。我国文化经纪生产性客体在国际市场的弱势地位和文化经纪消费性客体的萧怠现状,有其行业自身的原因和各消费群体的差异选择,也有国家文化体制、经济政策的不同。在认识文化经纪客体的现状后,我国必须坚持文化经纪客体自身发展与国家政府扶持的“走出去”战略,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安排和文化产品发展规律,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4 文章架构思路及主要内容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文化经纪客体的分析
  • 2.1 文化经纪概析
  • 2.2 文化经纪客体分析
  • 2.2.1 生产性客体分析
  • 2.2.2 产品客体分类
  • 2.2.3 消费性客体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化经纪生产性客体研究
  • 3.1 出版经纪业
  • 3.1.1 出版经纪主体与客体
  • 3.1.2 出版生产性客体国内外比较
  • 3.1.3 出版生产性客体如何“走出去”
  • 3.2 演出经纪业
  • 3.2.1 演出经纪主体与客体
  • 3.2.2 演出市场现状分析
  • 3.2.3 演出生产性客体如何“走出去”
  • 3.3 旅游经纪业
  • 3.3.1 旅游经纪人与旅行社
  • 3.3.2 旅游经纪主体与客体
  • 3.3.3 旅游生产性客体国内外差距比较
  • 3.3.4 旅游生产性客体如何“走出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化经纪消费性客体研究
  • 4.1 国外文化消费的产生原因
  • 4.1.1 政治原因
  • 4.1.2 经济原因
  • 4.1.3 社会原因
  • 4.1.4 媒介原因
  • 4.1.5 中国文化的影响
  • 4.2 国外客体消费选择行业分析
  • 4.2.1 出版行业
  • 4.2.2 演出行业
  • 4.2.3 旅游行业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化经纪客体要“走出去”
  • 5.1 我国文化经纪客体现下“走出去”的不足点
  • 5.2 我国文化经纪生产性客体实现“走出去”的必要性性
  • 5.3 国家如何扶持文化经纪客体实现“走出去”
  • 5.3.1 总体思路
  • 5.3.2 工作原则
  • 5.3.3 支持政策
  • 5.3.4 国际联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觉知条件下的客体注意效应[J]. 心理科学 2019(06)
    • [2].数据环境下的数描客体概念探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7)
    • [3].芳香弥散04[J]. 书城 2017(10)
    • [4].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5)
    • [5].教育与人生[J]. 教育 2017(52)
    • [6].“主客体理论”与环保法治建设[J]. 学术月刊 2017(04)
    • [7].我国民法典总则编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设计[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3)
    • [8].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公益微电影理论建构[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06)
    • [9].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11)
    • [10].中外档案职业比较研究——以职业客体为视角[J]. 办公室业务 2015(21)
    • [11].“凡客体”“咆哮体”应区分使用场合[J]. 成才之路 2011(15)
    • [12].试论治安主体与治安客体之关系辨析[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5)
    • [13].林业行政处罚证明客体探析[J]. 森林公安 2010(03)
    • [14].浅论艺术设计客体的功能与形式表现[J]. 大众文艺 2013(11)
    • [15].论治安主客体研究的现实意义[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3)
    • [16].扩大实用新型保护客体的探讨[J]. 知识经济 2010(19)
    • [17].论翻译主体与翻译客体[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 [18].论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的关系[J]. 焦作大学学报 2008(03)
    • [19].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救济客体的认定[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1)
    • [20].哲学视域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J]. 科技风 2017(22)
    • [21].论群众工作的主客体统一规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10)
    • [22].论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及其当代意义[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3].关于民法典规定客体制度的几点思考[J]. 政法论丛 2016(01)
    • [24].浅析手印的承痕客体与作案行为的关系[J]. 法制博览 2016(30)
    • [25].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及其关系[J]. 读天下 2016(15)
    • [26].数字时代编辑主体客体研究[J]. 中国编辑 2013(03)
    • [27].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02)
    • [28].客体连续性的加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5)
    • [29].浅谈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J]. 医院院长论坛 2010(04)
    • [30].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过渡客体”[J]. 教育学术月刊 2008(05)

    标签:;  ;  ;  

    基于“走出去”战略的文化经纪客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