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稳定化论文-石清云

相稳定化论文-石清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稳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胶-凝胶法,氧化锆粉末,热稳定性,晶体生长行为

相稳定化论文文献综述

石清云[1](2018)在《高温相稳定化氧化锆粉末及热障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ZrO_2由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硬度、低热容及热导率、高的热膨胀系数、高熔点、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好的抗腐蚀性能等,被视为优异的热障涂层材料之一。其中,纳米ZrO_2粉末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性质。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ZrO_2粉末,研究其工艺参数、不同稀土元素掺杂(La,Ce,Gd,Yb,Y)、掺杂量和多元掺杂对粉末相稳定性和形貌等影响;选取Yb-YSZ、Gd-YSZ和YSZ粉末经等离子喷涂制备成热障涂层,在1200℃条件下讨论其高温氧化性能及腐蚀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氧氯化锆作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制备方法,以无水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添加甲酰胺为干燥化学控制添加剂,冰乙酸为螯合剂,采用110℃常压干燥成制得纳米氧化锆ZrO_2粉末。通过研究工艺参数对氧化锆相组成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锆离子浓度为0.025mol/L,甲酰胺与Zr4+之比1:1,醇水比为1:3,凝胶温度为80℃。(2)选取部分稀土元素La、Ce、Gd、Yb和Y的氧化物作为掺杂剂,掺杂量为12%(wt.),通过研究加入不同掺杂剂制备的氧化锆粉末的相组成发现选取的稀土元素均能将四方相氧化锆(t-ZrO_2)稳定在室温。经1300℃下热处理2h后,样品12La、12Yb、12Ce、12Gd和12Y中,四方相的含量(体积分数)分别为5.88%、10.86%、52.22%、74.30%和100%。确定氧化钇稳定氧化锆(1YSZ)粉末的高温相稳定性最佳,能够在1200℃条件下稳定存在。(3)氧化钇的掺杂能够抑制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提高氧化锆的热稳定性。在掺杂量低于12%(wt.)时,氧化钇的掺杂量越高,氧化锆的高温相稳定性越好。其中,12YSZ能在1200℃不发生相变。(4)通过对稀土元素(La、Ce、Gd、Yb)协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RE-YSZ)粉末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稀土元素稳定YSZ对其四方相的高温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离子半径与Zr4+相近的稀土元素掺杂YSZ粉末具有更高的四方相高温稳定性。本文成功制备了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钆、氧化镱掺杂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末并对其相稳定性、晶体生长行为、微观组织形貌和热导率进行了分析。其中,Yb-YSZ粉末能在1300℃下稳定存在,高温相稳定性明显优于所选取的其他稀土元素稳定的YSZ粉末。(5)Yb-YSZ热障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最佳,经1200℃热处理后相组成未发生变化。Yb-YSZ、Gd-YSZ和YSZ热障涂层的高温抗腐蚀性能均表现优异,经1200℃热处理50h后未发现腐蚀产物。(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0)

王志威[2](2011)在《β相稳定化元素对Ti-25.0Nb-1.5O(at.%)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noek型高阻尼合金是一种基于点缺陷所引起的Snoek弛豫效应的高阻尼合金,其阻尼机制为:体心立方结构的合金在外应力作用下,固溶于八面体间隙位置的间隙原子在应力诱发作用下向其近邻间隙位置扩散,同时造成能量损耗。β-Ti合金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Snoek型高阻尼合金。保持稳定的β相结构(体心立方)是获得稳定Snoek阻尼效应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系统研究了共晶型(Mo、Zr)和共析型(Fe、Cr)β相稳定化元素对Ti-Nb-O合金的相稳定性、阻尼性能、动态力学性能、Snoek驰豫热力学参数的影响。Moeq和Bo /Md值的计算结果和XRD研究结果均表明:Mo、Fe较适宜作为Ti合金的β相稳定化元素。其中共晶型Mo元素的添加应控制在2.0-6.5at.%的范围,共析型Fe元素则应控制在3.0at.%以内。Ti-25.0Nb-1.5O(at.%)阻尼合金的阻尼峰峰值Q-1为0.03,添加β相稳定化元素后阻尼峰峰温上升、峰形拓宽、动态储能模量提高,但峰值Q-1下降,这与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共析型β相稳定化元素更容易导致Q-1显着下降;相比而言,共晶型β相稳定化元素含量较低时合金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与动态力学性能。β相稳定化元素的添加对Ti合金Snoek阻尼峰的激活能影响显着。当稳定化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小且含量较高时,晶格常数显着减小,导致弛豫激活能急剧上升,阻尼特性趋于恶化。当稳定化元素的原子半径与Ti、Nb原子半径相差较小时,弛豫激活能会小幅上升,可改善合金的阻尼特性和动态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1-12-01)

王志威,陈鼎,余黎明[3](2011)在《β相稳定化元素Zr和Cr元素对Ti-Nb-O系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β相稳定化元素会对Snoek型高阻尼合金的阻尼特性和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β相稳定化元素Zr和Cr对Ti-25Nb-1.5O(at%)高阻尼合金的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r、Zr的引入会导致该合金的Snoek阻尼峰非对称展宽,峰温升高,峰高降低;Cr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该合金的动态储能模量。组织与物相分析表明,尽管Zr和Cr添加有助于增强TiNbO基体β相的稳定性,但由于合金中大量O元素以CrOx,TiOx等氧化物形式析出,导致能够参与Snoek驰豫过程的间隙O原子的数量降低,进而造成合金的阻尼性能恶化。(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1-09-22)

宋会青,温月芳,杨永岗,王茂章[4](2008)在《聚丙烯腈纤维的液相稳定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液相稳定化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稳定化纤维。采用密度分析、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液相稳定化所得纤维的性能,测试了碳化后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稳定化时间、温度的增加,纤维的致密性增加,纤维的密度逐渐增大;所得稳定化纤维表面光滑,结构均匀,截面无皮芯结构;随稳定化时间、温度的增加,纤维结构转变加快,环化度逐渐增大;碳化后纤维的力学性能良好,即使在未拉伸情况下其强度也可达到2.02GPa。(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08年03期)

相稳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Snoek型高阻尼合金是一种基于点缺陷所引起的Snoek弛豫效应的高阻尼合金,其阻尼机制为:体心立方结构的合金在外应力作用下,固溶于八面体间隙位置的间隙原子在应力诱发作用下向其近邻间隙位置扩散,同时造成能量损耗。β-Ti合金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Snoek型高阻尼合金。保持稳定的β相结构(体心立方)是获得稳定Snoek阻尼效应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系统研究了共晶型(Mo、Zr)和共析型(Fe、Cr)β相稳定化元素对Ti-Nb-O合金的相稳定性、阻尼性能、动态力学性能、Snoek驰豫热力学参数的影响。Moeq和Bo /Md值的计算结果和XRD研究结果均表明:Mo、Fe较适宜作为Ti合金的β相稳定化元素。其中共晶型Mo元素的添加应控制在2.0-6.5at.%的范围,共析型Fe元素则应控制在3.0at.%以内。Ti-25.0Nb-1.5O(at.%)阻尼合金的阻尼峰峰值Q-1为0.03,添加β相稳定化元素后阻尼峰峰温上升、峰形拓宽、动态储能模量提高,但峰值Q-1下降,这与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共析型β相稳定化元素更容易导致Q-1显着下降;相比而言,共晶型β相稳定化元素含量较低时合金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与动态力学性能。β相稳定化元素的添加对Ti合金Snoek阻尼峰的激活能影响显着。当稳定化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小且含量较高时,晶格常数显着减小,导致弛豫激活能急剧上升,阻尼特性趋于恶化。当稳定化元素的原子半径与Ti、Nb原子半径相差较小时,弛豫激活能会小幅上升,可改善合金的阻尼特性和动态力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稳定化论文参考文献

[1].石清云.高温相稳定化氧化锆粉末及热障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

[2].王志威.β相稳定化元素对Ti-25.0Nb-1.5O(at.%)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

[3].王志威,陈鼎,余黎明.β相稳定化元素Zr和Cr元素对Ti-Nb-O系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C].第叁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4].宋会青,温月芳,杨永岗,王茂章.聚丙烯腈纤维的液相稳定化[J].合成纤维.2008

标签:;  ;  ;  ;  

相稳定化论文-石清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