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对内皮细胞功能改善中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

丹参对内皮细胞功能改善中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

论文题目: 丹参对内皮细胞功能改善中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工

作者: 丁玫

导师: 元英进

关键词: 信号转导,丹参,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核转录因子,内皮单层通透性,跨膜连接蛋白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揭示现代中药的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有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传统中药丹参为例,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考察丹参对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特别是对内皮细胞功能有重要影响的黏附特性、屏障功能的调节,并对相关的信号分子进行了同步观察,从分子水平研究了丹参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虎红染色法研究了丹参提取物(ESM)预孵内皮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利用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ESM预孵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ESM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抑制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降解,进而阻止NF-κB的活化,因此推测ESM抑制黏附分子表达上调与它抑制NF-κB活化有关。采用Transwell小室内培养细胞的方法,考察了ESM和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DSS)、丹酚酸B(Sal B)和原儿茶醛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M和DSS、Sal B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通透性增加;研究还发现使用单体成分DSS、Sal B的效果不如ESM,说明ESM中各成分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这有利于临床上相对减少中药使用剂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这正体现了中药的优势。考察了ESM及其活性成分对内皮单层通透性调节有关的跨膜连接蛋白(VE-cadherin)和胞内蛋白β-catenin及相关的信号分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的调控效应,以探讨其中的信号转导途径。结果表明ESM和活性成分DSS、Sal B显著降低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分泌;抑制ERK活化;降低VE-cadherin和β-catenin的磷酸化水平;阻止β-catenin与细胞骨架脱离,因此推测ESM及其活性成分对内皮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是其抑制ERK活化,降低VEGF分泌,继而影响细胞间连接结构的结果。研究还发现ESM能有效地保护细胞膜,缓解H2O2对细胞的损伤。本文研究结果对阐明中药丹参对内皮细胞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中药丹参的现代化研究和二次开发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丹参的研究进展

1.1.1 化学成分

1.1.2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1.1.3 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

1.1.4 对内皮细胞的保护

1.1.5 改善微循环

1.1.6 抗炎与增强免疫功能

1.2 内皮细胞氧化性损伤机理

1.2.1 活性氧的产生

1.2.2 活性氧与内皮细胞损伤

1.2.3 活性氧参与的信号转导

1.3 内皮细胞黏附性变化及相关的信号转导

1.3.1 内皮功能改变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1.3.2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与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过程

1.3.3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调节

1.4 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变化及相关的信号转导

1.4.1 内皮细胞间连接结构

1.4.2 调节内皮屏障功能的信号转导途径

1.5 谷胱甘肽(GSH)参与的细胞信号转导

1.5.1 GSH 的结构和分布

1.5.2 GSH 的作用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丹参提取物对H_2O_2损伤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2.3 丹参提取物(ESM)制备

2.2.4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原代培养及传代实验

2.2.5 八因子免疫组化法鉴定内皮细胞

2.2.6 MTT 法检测ESM 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7 乳酸脱氢酶(LDH)渗出率测定

2.2.8 膜蛋白变化情况分析

2.2.9 胞内ATP 水平测定

2.2.10 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测定

2.2.11 显微镜下细胞形态观察

2.2.12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SM对H_2O_2损伤的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3.2 ESM对H_2O_2损伤的内皮细胞LDH渗出率的影响

2.3.3 ESM对H_2O_2损伤的内皮细胞膜蛋白的影响

2.3.4 ESM对H_2O_2损伤的内皮细胞胞内ATP水平的影响

2.3.5 ESM对H_2O_2损伤的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2.3.6 ESM对H_2O_2损伤的内皮细胞胞内SOD水平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丹参提取物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2.3 细胞培养

3.2.4 MTT 法检测TNF-α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5 虎红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与HL-60 细胞的黏附

3.2.6 酶联免疫法(细胞ELISA)检测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3.2.7 蛋白质浓度标准曲线绘制及含量测定

3.2.8 免疫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3.2.9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2 ESM 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与HL-60 黏附的影响

3.3.3 ESM 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3.3.4 在ESM对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调节中GSH的作用

3.4 小结

第四章 丹参提取物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的调节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2.3 免疫组化法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转位

4.2.4 蛋白质浓度测定

4.2.5 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转位

4.2.6 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降解

4.2.7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

4.2.8 DTNB 法检测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

4.2.9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ESM 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转位的影响

4.3.2 ESM 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核因子抑制蛋白降解的影响

4.3.3 ESM 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4.3.4 ESM 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丹参提取物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2.2 细胞单层通透性测定

5.2.3 酶联免疫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

5.2.4 蛋白质浓度测定

5.2.5 免疫组化法观察跨膜蛋白分布及细胞间隙形成

5.2.6 免疫印迹法检测跨膜蛋白表达及MAPK 活化状态

5.2.7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ESM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5.3.2 ESM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5.3.3 ESM 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跨膜蛋白(VE-cadherin)分布及细胞间隙形成的影响

5.3.4 ESM 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VE-cadherin 表达的影响

5.3.5 ESM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MAPK活化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丹参提取物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跨膜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6.2.2 胞内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测定

6.2.3 胞内磷酸酯酶活力测定

6.2.4 免疫荧光法检测内皮细胞间连接部位酪氨酸磷酸化状态

6.2.5 免疫沉淀法检测VE-cadherin 和β-catenin 磷酸化状态

6.2.6 免疫印迹法法检测内皮细胞β-catenin 与细胞骨架的连接

6.2.7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ESM 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胞内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磷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6.3.2 ESM 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间连接部位磷酸化的影响

6.3.3 ESM 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VE-cadherin 和β-catenin 磷酸化状态的影响

6.3.4 ESM 及主要活性成分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β-catenin 与细胞骨架连接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7-10

参考文献

  • [1].小檗碱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内皮细胞保护机制研究[D]. 刘亚旭.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 [2].胸痹通方对AS家兔内皮细胞的保持作用及其凋亡的影响[D]. 黄修涛.湖北中医学院2004
  • [3].脂脉康对高血脂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庞剑.辽宁中医学院2004
  • [4].3,4,5,6-四羟基(口山)酮对缺血心肌及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D]. 戴忠.中南大学2004
  • [5].复方川芎当归对血管细胞作用机理[D]. 侯永忠.天津大学2004
  • [6].姜黄素对血管内皮损伤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凋亡的影响[D]. 丁奇峰.河北医科大学2006
  • [7].异丹叶大黄素等四种化合物对氧化LDL(Ox-LDL)引起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阻断氧化应激相关信号传导机制研究[D]. 刘颖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8].海参糖胺聚糖抑制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及其机制的研究[D]. 王曼玲.复旦大学2006
  • [9].激活NNMR中药配伍对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 陈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
  • [10].二氢杨梅素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 侯小龙.华中科技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丹参水提取物(DS)和丹参素(DSU)对实验性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崔燎.四川大学2004
  • [2].复方丹参方活性单体对TNF-α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D]. 周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3].微循环障碍及TNF-α/IL-10在SD大鼠ANP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及丹参的干预效应[D]. 张建新.复旦大学2005
  • [4].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复方丹参及其有效单体的内皮保护作用机理[D]. 吕俊萍.四川大学2004
  • [5].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保护药物的筛选研究[D]. 任德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6].丹酚酸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D]. 杜冠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
  • [7].丹参脂溶性成分吸收机理及促吸收方法研究[D]. 王凌.四川大学2006
  • [8].丹参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 李欣.四川大学2006
  • [9].复方丹参配伍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D]. 曾桂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
  • [10].复方丹参方活性单体及其组合对炎性因子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D]. 邢雅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标签:;  ;  ;  ;  ;  ;  ;  

丹参对内皮细胞功能改善中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