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基于乡土依恋的农民德育研究

转型时期基于乡土依恋的农民德育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乡村的城市化和农民的市民化。在这种社会转型中,传统村庄的消亡和农民不断进入城市已成为不争得事实,传统农村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一切都“蚕食”着农民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传统。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进城务工,这才使中国、字典里有了“春运”、“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等一些有关当代农民的词语。有着乡土生活背景,却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农民最终发现,城市对他们是陌生和危险的,这种生活与他们乡村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感觉只有在乡土生活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全。农民对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传统的依恋,一直然左右着他们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道德行为方式。面对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农民的道德应该如何建设?农民德育应该需要何种价值引导?农民精神应该魂归何处?为力求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本文选取农民乡土依恋这一视角,对有着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和道德传统背景的农民道德教育展开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德育未来的价值引导提出尝试性的回答。绪论介绍了该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已有关于农民和乡村的研究做了综述,并介绍了本研究的对象、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章阐述了乡土依恋是中国农民道德的根基与困境,共三小节。第一小节对本文研究的农民乡土依恋进行了阐述,包括乡土依恋的意义、特征及其基础上养成的农民道德。第二小节阐述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生活在城市情节和乡二土依恋的碰撞中面临的道德选择的教育困境。第三小节在农民具有乡上依恋的基础上反思农民面临的道德教育困境,提出加强乡土德育建设重要性,帮助农民走出德育困境。第二章对华北某一农村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农民的典型案例阐述农民传统乡土道德的真、善、美以及对农民乡土德育的启示,分两小节。第一节介绍了邓村的背景资料。第二小节通过农民对乡、土和人情社会三个维度基础上的到的乡土依恋元素对农民德育的实例分析,论述农民道德教育必须复归传统乡上,并指出了邓村乡土依恋基础上农民道德教育的启示。第三章基于农村文明和农村教育发展的角度审视农民的道德教育,共三小节。第一小节论述乡土社会农村文明面临的危机及价值。第二小节追问农村教育的的价值,意在指出农民道德教育要培养农民热爱乡土,继承和发扬农民道德传统。第三小节指出加强农民德育的发展趋势和出路。第四章是对农民乡土德育的展望,呼唤乡土意识的回归,追求乡土德育的价值,展望乡土德育的未来。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可能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乡土依恋——农民德育的根基与困境
  • 一、关于农民乡土依恋的道德认识
  • (一) 乡土依恋的释义
  • (二) 乡土依恋的特征
  • (三) 乡土里“长出”的农民道德
  • 二、转型时期农民面临的道德选择及其道德困境
  • (一) 农民城市情结与乡土依恋之间道德“挣扎”
  • (二) 农民道德“钟摆”引发的德育困境
  • 三、从乡土依恋反思农民德育
  • (一) 加固农民乡土依恋的根基
  • (二) 走出农民德育的困境
  • 第二章 从乡土依恋看农民德育现状与问题——基于邓村个案调查
  • 一、邓庄村的背景资料
  • (一) 村庄的地理与历史
  • (二) 村民生产与生活
  • (三) 人口资料与习俗
  • 二、农民乡土依恋的德育功能与式微
  • (一) 乡土依恋及其对农民德育的影响和问题
  • 1、土地劳作:农民德育的形成条件
  • 2、居住方式:农民德育的角色定位
  • 3、家族关系:农民德育的制约保障
  • 4、邻里和谐:农民德育的天然环境
  • 5、婚姻过程:农民德育的传统途径
  • 6、娱乐习俗:农民德育的基本形式
  • (二) “老根发新芽”——基于邓村调查的德育启示
  • 1、德育:守望乡土素材的源泉
  • 2、农民:守住道德心灵的家园
  • 第三章 农民德育必要性——基于农村文明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审视
  • 一、农村文明:存在抑或消失
  • 二、农村教育的价值何在
  • 三、农民德育路在何方
  • 四、国外农民德育的借鉴与启示
  • (一) 韩国“新村运动”:重视农民道德精神的培养
  • (二) 印度“乡村治理”:加强农民道德传统的弘扬
  • (三) 以色列“基布兹”:促进农民道德观念的内化
  • 第四章 农民德育的企盼与展望
  • 一、乡土意识的回归和价值追求
  • (一) 回归乡土理想生活的农民德育
  • (二) 回归乡村传统美德的农民德育
  • (三) 回归农民精神世界的农民德育
  • (四) 回归德育本体价值的农民德育
  • 二、农民德育的未来
  • (一) 农民德育即乡土生活
  • (二) 农民德育超越乡土生活
  • (三) 农民德育是传统与现代道德资源的融合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育研究所简介[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8(03)
    • [2].德育研究70年:回顾与前瞻[J]. 教育研究 2019(10)
    • [3].知识生产视角下我国德育研究的特征与展望[J]. 全球教育展望 2017(09)
    • [4].开展初中数学学科德育研究的四点感悟[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Z2)
    • [5].浅析校长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7(06)
    • [6].中职“尚上”德育研究与实践[J].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2017(04)
    • [7].深化本土德育研究 打造特色课程建设[J]. 新课程(中) 2017(05)
    • [8].我国高校德育研究热点回顾——基于1979—2019年CNKI收录论文的关键词分析[J]. 中国德育 2020(06)
    • [9].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13)
    • [10].浅析网络环境下农村小学研学旅行中的德育研究[J]. 读写算 2018(26)
    • [11].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进展与趋势[J]. 基础教育研究 2008(11)
    • [12].生活德育研究十五年:反思与建议[J]. 教育科学论坛 2012(07)
    • [13].论多学科知识在高校德育研究实践中的交叉与融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34)
    • [14].当代中国德育研究的视域转换[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3)
    • [15].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 家长 2019(14)
    • [16].简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 科普童话 2020(18)
    • [17].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生德育研究[J]. 新课程 2020(40)
    • [18].抗联德育研究热点和知识网络可视化分析[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05)
    • [19].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磨蹭”[J]. 农家顾问 2014(09)
    • [20].我国生态德育研究述评[J]. 中国德育 2014(17)
    • [21].对省级德育研究中心共建体制优化的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05)
    • [22].德育研究所简介[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 [23].大学德育研究的文化取向[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12)
    • [24].行动研究:当代德育研究的新思路[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15)
    • [25].浅谈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化德育研究[J]. 读写算 2018(29)
    • [26].学校微德育研究:回顾、现状和展望[J]. 求知导刊 2019(33)
    • [27].开展初中数学学科德育研究的四点感悟[J]. 中华少年 2018(18)
    • [28].人本德育研究的唯物史观向度[J]. 河北学刊 2012(03)
    • [29].德育研究中的基本概念辨析[J]. 北京教育(德育) 2011(03)
    • [30].大德育体系:高职德育研究的新视域[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标签:;  ;  ;  ;  

    转型时期基于乡土依恋的农民德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