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大兴安岭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作为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问题多,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更是凸显了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如何在加快林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同时注重林区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问题的解决,克服可能出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在经济与社会的高水平协调互动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林区、实现林区全面小康,是今后大兴安岭林区解困振兴、建设现代化林区必须要明确的一大重点,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首先总结出了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然后选择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量方法将其具体应用于评价该林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协调度结果显示,在1998-2006年这段时期,从总量指标的增长来看,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明显偏低,而且其社会发展水平始终都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发展状态上看,这段时期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低水平协调、失调、协调水平略有提高、轻微失调这样一条轨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互动局面的实现,例如经济基础薄弱、协调发展层次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发展内驱力不足、组织支撑力量薄弱,等等。论文最后从发展理念、经济基础、制度供给、内部驱动力、劳动力优化配置等几个角度提出了推进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及评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及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关理论基础
  • 2.1 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
  • 2.2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 2.3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 2.3.1 系统理论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3 科学发展观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
  • 3.1 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3.1.1 经济发展现状
  • 3.1.2 社会发展现状
  • 3.1.3 基于省内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
  • 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
  •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3.2.2 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
  • 3.2.3 权重计算方法
  • 3.2.4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
  • 3.2.5 子系统发展水平值的计算方法
  • 3.2.6 协调度计算方法
  • 3.3 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分析
  • 3.3.1 具体计算过程
  • 3.3.2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1 林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制约林区社会发展
  • 4.2 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协调尚未实现
  • 4.3 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4.4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引发经济社会发展负效应
  • 4.5 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 4.6 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组织支撑力量薄弱
  • 4.7 本章小结
  • 5 推进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适应生态林区定位的转变,强化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发展观
  • 5.2 加快林区产业发展进程,巩固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
  • 5.2.1 以特色产业培育为重点加快林区产业结构调整
  • 5.2.2 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 5.3 深化林区社会管理制度改革,以改革推进协调发展
  • 5.3.1 建立健全地方财政体制,推进政企分开
  • 5.3.2 以中心社区为载体,逐步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 5.4 健全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在稳定中求取协调发展
  • 5.4.1 当前林区社会保障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人群定位
  • 5.4.2 当前健全林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切入点
  • 5.5 加快林区社会文化建设,增强协调发展的内在支撑
  • 5.5.1 以价值观为重点推进林区社会文化建设
  • 5.5.2 林区社会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 5.6 推进林区社会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经济社会结构的协调互动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年度原始数据表
  • 附表2: 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标准化数据及权重表
  • 附录3: 各因子的重要性判断矩阵及其权重结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创新推动林区经济发展的探讨——以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为例[J]. 林业经济 2018(08)
    • [2].内蒙古林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 2014(05)
    • [3].黑龙江省林区经济转型的政策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0)
    • [4].内蒙古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思考[J]. 内蒙古林业 2013(05)
    • [5].林区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性综合评价[J]. 计算机仿真 2011(05)
    • [6].解决林农矛盾 促进林区经济发展[J]. 吉林农业 2011(11)
    • [7].加快开发人才资源,促进林区经济发展[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04)
    • [8].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路径的思考[J]. 中国高新区 2017(05)
    • [9].林区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利用采伐迹地资源发展林参间作[J]. 中国林业 2010(01)
    • [10].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林区经济转型[J]. 今日国土 2020(07)
    • [11].强化理论指导实践 推动林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J]. 奋斗 2016(10)
    • [12].以菇耳延伸林业 有利林区经济持续发展——锦溪镇菇耳栽培规模与阔叶林消长的研究[J]. 食用菌 2012(03)
    • [13].谈经营方式与林区经济发展的关系[J]. 林业勘查设计 2012(03)
    • [14].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3)
    • [15].国营林场营林生产技术管理分析[J]. 现代园艺 2020(02)
    • [16].关于延边林业系统全民创业的调研报告[J]. 延边党校学报 2010(05)
    • [17].完善金融服务 推动经济转型 振兴林区经济[J]. 黑龙江金融 2009(05)
    • [18].新常态下林区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思维——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为例[J]. 林业经济 2015(05)
    • [19].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与林区经济增长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11(04)
    • [20].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 统计与咨询 2015(02)
    • [21].兴安绿色通道助力林区经济[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1(02)
    •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林区转型发展[J]. 奋斗 2020(20)
    • [23].如何发展林区经济、改善林区生活质量[J]. 农民致富之友 2012(10)
    • [24].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新路探讨[J]. 学术交流 2016(09)
    • [25].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0(05)
    • [26].把握新型工业化内涵 推动林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 中国林业经济 2008(02)
    • [27].林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关理论基础[J]. 知识经济 2011(16)
    • [28].浅议国有林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J]. 林业勘查设计 2015(04)
    • [29].生态文明建设与林区经济发展思考[J]. 林业经济 2013(05)
    • [30].全力推进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区经济建设[J]. 经济师 2016(01)

    标签:;  ;  ;  ;  

    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