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严重精神病性障碍,它的高复发特点严重伤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药物治疗仍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主要手段,心理社会干预措施,作为药物维持治疗的辅助手段,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阴性症状尤为重要。目前,多种心理疗法被尝试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社会功能。集中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集中内观认知疗法一个疗程7天,在此期间被治疗者需要在一个封闭、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里连续集中接受治疗,对环境和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患者仍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残留精神症状和药物副作用使患者很难达到认知疗法所要求的时间和环境,因此也限制了该疗法的推广普及。分散内观认知疗法,采取不连续的时间设置方法,使患者间断接受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依从性。本次研究将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应用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治疗,评价其疗效,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患者探索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方法:将2009年6月至12月住院病人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一次或多次发作;目前处于临床痊愈水平,PANSS评分=60;男性,年龄16-4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自愿参与研究,征得监护人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既往一个月和估计今后一个月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不需调整。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分散内观认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服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连续四周,每天3个小时的分散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原有药物治疗,提供与研究组相同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四周;在入组时、四周末、十二周末各组分别进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结果:共纳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00例,11例脱落,最终治疗组40例,对照组49例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①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反应缺乏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偏执因子以及抑郁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5.430,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中阳性症状量表分和偏执因子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2.412,P<0.05),抑郁因子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32),治疗后研究组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复合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反应缺乏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及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876,P=0.000;t=-3.789,P=0.000;t=-2.251,P=0.027;t=-3.306,P=0.001;t=-2.128,P=0.036;t=-2.462,P=0.016;t=-3.865,P=0.000),十二周随访研究组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反应缺乏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偏执因子以及抑郁因子的评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4.764,P<0.05),十二周随访对照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量表分、激活性因子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2.274,P<0.05);②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PRS量表总分、焦虑抑郁因子、迟滞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敌意猜测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7~4.234,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量表评分中只有迟滞因子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1,P=0.039),焦虑抑郁因子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P=0.029),治疗后研究组BPRS量表总分、焦虑抑郁因子、活动过多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16,P=0.010;t=-3.436,P=0.001;t=-3.626,P=0.000),十二周随访研究组BPRS量表总分、焦虑抑郁因子、迟滞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敌意猜测因子的评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3.583,P<0.05),十二周随访对照组焦虑抑郁因子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42);③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CL-90量表总分、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3.701,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量表评分中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2.221,P<0.05),焦虑因子、抑郁因子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9~-2.106,P<0.05),治疗后研究组SCL-90量表总分、强迫症状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351,P=0.001;t=-2.983,P=0.004;t=-3.685,P=0.000;t=-2.891,P=0.005;t=-2.995,P=0.004;t=-2.628,P=0.010),十二周随访研究组SCL-90量表总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3.172,P<0.05),十二周随访对照组患者SCL-90量表评分中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3,P=0.016);④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OSIE量表总消极因素、激惹因子、迟缓因子、抑郁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3.138,P<0.05),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因子、社会兴趣因子、病情总估计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0~2.199,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OSIE量表评分中激惹因子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P=0.007),社会能力因子、个人整洁因子、总消极因素、抑郁因子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2.041,P<0.05),治疗后研究组NOSIE量表总消极因素、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953,P=0.000;t=-4.312,P=0.000),社会兴趣因子、病情总估计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125,P=0.002;t=3.088,P=0.003),十二周随访研究组NOSIE量表总消极因素、激惹因子、迟缓因子、抑郁因子的评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2.567,P<0.05),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因子、社会兴趣因子、病情总估计因子的评分仍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8~-2.054,P<0.05),十二周随访对照组患者NOSIE量表评分中总消极因素因子、社会能力因子、个人整洁因子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2.072,P<0.05),激惹因子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2,P=0.000)结论:①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改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②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改善患者惯性思维方式、矫正患者非理性认知,帮助患者应对应激性事件,减少心理应激,促进心理和谐,降低复发危险。③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能够使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到已拥有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康复后的消极情绪,降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④分散内观认知疗法作为一种操作更为方便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内观疗法与精神分裂症社会心理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观矫治程式化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6(10)
    • [2].我的一日内观[J]. 大众心理学 2009(06)
    • [3].内观疗法对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实践[J]. 天津教育 2019(35)
    • [4].《钟吕传道集》——论内观第十六[J]. 现代养生 2020(11)
    • [5].循证矫正视野下内观矫正方法阐释[J]. 中国司法 2014(03)
    • [6].论内观教育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创新[J]. 前沿 2014(Z2)
    • [7].参加日本第33届内观学会大会记[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01)
    • [8].内观式培训:让员工学会自我“修炼”[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19)
    • [9].用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对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8)
    • [10].内观认知疗法在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患者中的疗效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9)
    • [11].内观认知疗法对40名大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04)
    • [12].内观和谐认知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5)
    • [13].内观认知疗法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可行性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03)
    • [14].内观认知疗法对攻击倾向大学生的干预研究[J]. 重庆医学 2014(21)
    • [15].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06)
    • [16].我国内观教育矫正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8(09)
    • [17].内观心理健康 获得幸福绿光——让内观训练成为改进家庭关系的新模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11)
    • [18].内观:个体的经济化[J]. 艺术界 2013(04)
    • [19].内观与外观[J]. 青海湖 2015(08)
    • [20].内观认知管理法在精神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9)
    • [21].内观认知疗法对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患者相关指标和疗效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06)
    • [22].内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04)
    • [23].“内观”矫治罪犯的工作实践与效果[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7(05)
    • [24].青少年网络成瘾内观治疗的疗效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10)
    • [25].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内观”追求[J]. 文艺研究 2013(12)
    • [26].药物与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治疗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临床效果[J]. 双足与保健 2017(11)
    • [27].内观对罪犯的改造作用[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7(08)
    • [28].经济景观及其批判——“内观:个体的经济化”艺术展对谈实录[J]. 画刊 2013(07)
    • [29].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非理性信念干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5)
    • [30].内观认知疗法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临床观察[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03)

    标签:;  ;  ;  ;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