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景观规划途径研究

城市新区景观规划途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为社会生活载体的城市景观日益受到关注,其合理的布局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并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扩张产生了大量新区,这些城市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也越来越关注景观的塑造,并将其作为提升新区形象、引导新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的重要载体。由此,城市新区景观在尺度、功能和形态上都与传统城市绿地有着诸多不同,呈现出新的时代需求。如何应对这一需求和挑战便成为当前风景园林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我国当代大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新区景观规划出现的新特征和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分析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景观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相关理论、实践进行梳理与剖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当代城市景观发展与城市有机体之间从分离走向整合的时代趋势。其次,依据这一大的趋势并立足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提出适应城市新区时代特征的景观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强调新区景观需要实现与交通、场地特征、城市文脉、自然资源、外围环境等相关城市要素的整合。第三,按照场地综合分析、景观分级评估体系、空间形态布局、控制性导则制定四个步骤详细论述了与城市新区发展整合的风景园林规划途径。最后,提出从规划的开发时序、以城市事件作为建设推动力和政府主导开发三方面来推动新区景观规划实现的行动策略。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释题
  • 1.1.1 城市新区
  • 1.1.2 城市新区用地类型特征
  • 1.1.3 城市新区景观
  • 1.1.4 城市新区景观规划的特征
  • 1.2 研究背景
  • 1.2.1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新区景观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
  • 1.2.1.1 新区环境场所感的缺失和城市失忆
  • 1.2.1.2 新区公共环境空间尺度失衡
  • 1.2.1.3 新区生态景观破碎度增加
  • 1.2.1.4 新区大尺度绿地建设并不一定意味着可持续发展
  • 1.2.2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风景园林的机遇与挑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城市景观的规划与实践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 2.1 技术革命和分工细化带来城市景观从城市有机体中分离
  • 2.1.1 产生分离的时代背景
  • 2.1.2 奥姆斯特德与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公园作为城市“庇护所”
  • 2.1.3 城市美化运动把城市景观作为装饰城市的手段
  • 2.1.4 现代主义城市理论与实践中城市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分离
  • 2.2 走向整合—实现城市景观与城市的融贯发展
  • 2.2.1 回归的探求——对城市景观建设的反思和回归传统城市空间的思想
  • 2.2.1.1 田园城市理论代表了人本主义回归的萌芽
  • 2.2.1.2 对功能主义城市的批判和人本主义回归
  • 2.2.1.3 理性的回归强调创造多功能的城市景观
  • 2.2.2 生态主义思潮介入——强调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 2.2.2.1 麦克哈格与《设计结合自然》
  • 2.2.2.2 生态思想的发展
  • 2.2.3 人居环境科学与多学科融贯的创造性设计
  • 2.2.4 西方当代城市景观发展相关理论和思想
  • 2.2.5 走向整合——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的发展趋势
  • 2.2.5.1 保护和延续场地景观和城市文脉
  • 2.2.5.2 营造融入日常生活的人性化城市景观
  • 2.2.5.3 维护城市生态
  • 2.2.5.4 走向可持续发展
  • 2.3 小结
  • 第3章 实现城市景观与新区发展整合的风景园林规划途径
  • 3.1 整合观念要求下的新区场地分析
  • 3.1.1 区域尺度下的场地分析
  • 3.1.1.1 场地与外围环境的关系
  • 3.1.1.2 现有城市建成区的景观特征
  • 3.1.2 场地综合分析(解读场地)
  • 3.1.2.1 场地中的自然元素
  • 3.1.2.2 地域特征与文化景观
  • 3.2 城市新区景观评估体系
  • 3.2.1 整合观念要求下的景观分级评估
  • 3.2.1.1 场地景观保护层级
  • 3.2.1.2 场地景观改造层级
  • 3.2.1.3 满足城市功能的新区景观规划层级
  • 3.2.2 依据景观分级评估制定新区土地利用导则(Guideline)
  • 3.3 城市新区景观空间形态体系建构
  • 3.3.1 公园绿地与开放空间整合构建联系的新区景观体系
  • 3.3.1.1 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公园
  • 3.3.1.2 多目的导向的线形带状绿地空间的联系作用
  • 3.3.1.3 回归传统的多功能混合事件导向的广场
  • 3.3.1.4 非设计空间在整合环境体系中的意义
  • 3.3.1.5 作为整合媒介的边界空间
  • 3.3.2 整合景观要求下的多样交通选择
  • 3.3.2.1 城市景观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 3.3.2.2 步行友好的街道景观品质塑造
  • 3.3.2.3 城市景观体系与自行车交通体系的整合
  • 3.3.3 与旧城区城市文脉的联系
  • 3.3.3.1 城市新区应当是旧城区的有机生长
  • 3.3.3.2 从空间尺度上的城市文脉联系是当代西方国家新区景观发展趋势
  • 3.3.4 与新区外围环境的整合
  • 3.3.4.1 与外围环境在视觉联系上的整合
  • 3.3.4.2 与外围环境在空间联系上的整合
  • 3.3.5 与场地地域特征的整合
  • 3.3.5.1 场地文脉的延续与再生
  • 3.3.5.2 场所感的塑造
  • 3.3.6 与自然资源的整合实现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
  • 3.4 整合的景观对城市新区开发控制性规划的导则(Guideline)
  • 3.4.1 公共空间与非公共空间
  • 3.4.1.1 现行开发和管理模式下缺少环境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
  • 3.4.1.2 部分景观品质高的公共空间有受到非公共空间侵占的倾向
  • 3.4.1.3 制定明确的公共空间控制导则保障高质量景观塑造
  • 3.4.2 街道景观与道路网红线控制性导则
  • 3.4.2.1 道路红线控制与街道景观空间塑造
  • 3.4.2.2 道路网控制与街道景观空间塑造
  • 3.4.3 新区控制性规划中绿地地块形态与开发建设地块形态的整合
  • 3.4.3.1 研究新区控制性规划中绿地地块形态的意义
  • 3.4.3.2 线性带状绿地地块形态可以更好的实现与城市形态的整合
  • 3.4.3.3 整合景观思想对地块形态控制的导则
  • 3.5 国外当代城市新区景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 3.5.1 德国慕尼黑市Riem 新区景观规划建设
  • 3.5.2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Hammarby Sjostad 新区景观规划建设
  • 第4章 推动城市新区景观发展的策略研究
  • 4.1 建立城市新区景观行动计划
  • 4.1.1 整体规划,环境先行,循环发展的开发策略
  • 4.1.2 引入投资效益估算机制
  • 4.2 “大事件(Event)”——作为城市新区景观发展的推动力
  • 4.2.1 城市事件是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的助推力
  • 4.2.1.1 城市事件的组织、利用方式及发展趋势
  • 4.2.1.2 大型城市事件对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的影响
  • 4.2.1.3 德国慕尼黑市的成功经验
  • 4.2.2 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景观建设的启示
  • 4.2.2.1 我国举办的大型事件和特点
  • 4.2.2.2 制造事件和利用事件的城市发展策略
  • 4.3 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保证城市景观与新区发展的整合
  • 4.3.1 政府主导筹措和引导多种投资模式(PPP 模式)
  • 4.3.2 规划实施的监测机制
  • 第5章 城市新区景观体系构建的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 5.1 厦门市集美杏林新区园博园片区规划
  • 5.1.1 规划历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 5.1.2 与城市发展整合的园博园片区规划
  • 5.1.3 实施机制研究
  • 5.2 绍兴市镜湖新区核心区域规划
  • 5.2.1 规划历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 5.2.2 与新区发展整合的湿地公园规划
  • 5.2.3 实施机制研究
  • 第6章 结语
  • 6.1 我国城市新区景观建设的新问题和规划中的新特征
  • 6.2 城市景观规划发展历程的梳理与发展趋势
  • 6.3 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风景园林规划途径
  • 6.4 推动城市景观发展的行动策略
  • 参考文献
  • 插图目录
  • 个人简介
  • 参加项目情况
  • 导师简介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与措施[J]. 四川水泥 2020(04)
    • [2].口袋公园在城市新区建设中的设计应用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14)
    • [3].城市新区道路建设理念初探[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03)
    • [4].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新区[J]. 宁波通讯 2019(17)
    • [5].城市新区:演进、问题与对策[J]. 青海社会科学 2018(02)
    • [6].我国城市新区发展现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10)
    • [7].本期聚焦:国家级城市新区发展路径与实践探索[J]. 现代城市研究 2015(02)
    • [8].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的规划导向及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 2015(02)
    • [9].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设立的战略背景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5(02)
    • [10].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城市新区发展[J]. 中国工程咨询 2015(06)
    • [11].生态交通规划在城市新区中的实践[J]. 城市地理 2017(04)
    • [12].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经验对天府新区的启示与借鉴[J]. 先锋 2014(02)
    • [13].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相关思考[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04)
    • [14].体育赛事与城市新区耦合联动——以兰州新区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 2019(05)
    • [15].关旗健:城市新区建设的“拓荒牛”[J]. 当代广西 2017(05)
    • [16].中国严控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J]. 中国经济周刊 2016(08)
    • [17].我国城市新区发展的战略观察与思考[J]. 城市 2014(10)
    • [18].河南15个城市新区引领产业转型[J]. 领导决策信息 2013(13)
    • [19].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化[J]. 人民之声 2012(04)
    • [20].城市新区开发的供需关系分析[J]. 城市规划 2012(07)
    • [21].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特征与问题[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10)
    • [22].科学管理和引导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J]. 中国发展观察 2012(10)
    • [23].基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新区建设的探讨[J]. 工程与建设 2011(04)
    • [24].城市新区设计中的文化植入[J]. 城市问题 2011(10)
    • [25].广西创新城市新区发展模式:让城市新区迸发活力[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1(11)
    • [26].桂林城市新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3)
    • [27].城市新区居住空间整体规划探讨——对邻里模式的承继和超越[J]. 建筑与文化 2009(11)
    • [28].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新区发展问题研究——以湖北黄石开发区为例[J]. 中国房地产 2014(09)
    • [29].新型城镇化时期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研究[J]. 城市 2013(06)
    • [30].让城市新区迸发活力——广西创新城市新区发展模式助推城镇化提质转型[J]. 广西城镇建设 2011(10)

    标签:;  ;  ;  ;  

    城市新区景观规划途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