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早衰生理研究

超级杂交稻早衰生理研究

论文摘要

以易早衰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培两优E32及具有一定早衰现象的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为材料,以不早衰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对照,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常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超级杂交稻早衰组合生育后期的早衰生理,结果如下:1.培两优E32和Y两优1号叶片叶绿素含量从齐穗期后迅速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合两优培九;三个超级杂交稻组合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为前期上升,至齐穗期升至最高点后下降,但早衰组合叶片净光合速率各生育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合,其中培两优E32始终最低;培两优E32叶片气孔导度在乳熟期后逐渐高于对照组合,而Y两优1号和对照相差不大;培两优E32叶片胞间CO2浓度始终高于对照组合两优培九,尤其在孕穗期后达到了显著性,Y两优1号和对照相差不大;两优培九蒸腾速率最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2.早衰组合培两优E32和Y两优1号较对照组合具有较不协调的“源、库、流”特性。在同化物的转运分配和转化过程中,早衰组合的同化物运输效率则相对较低,对照组合两优培九各生育期同化物向穗中的转化能力最强,Y两优1号次之,培两优E32最弱。同时各器官同化物转化为淀粉的能力也以早衰组合最弱,其中以培两优E32最弱,而对照组合两优培九始终具有最强的同化物转化能力。3.三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中,早衰组合具有较弱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和欠佳的干物质分配能力,同时具有最弱的氮素吸收能力,而对照组合两优培九具有较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和较优的干物质分配能力及最强的氮素吸收能力。4.相对于对照组合,早衰组合培两优E32和Y两优1号剑叶和穗中具有较低的IAA、Z、ZR含量,和较高的ABA含量。早衰组合剑叶和穗中IAA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合两优培九,尤其在乳熟期后显著低于对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三个超级杂交稻组合剑叶中ABA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以早衰组合上升速率最高,蜡熟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合。穗中ABA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蜡熟期时早衰组合穗中AB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合;各超级杂交稻组合剑叶和穗中Z和ZR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早衰组合体内Z和ZR始终低于对照组合两优培九。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1 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影响水稻早衰的因素
  • 1.2.2 水稻衰老的生理机制
  • 1.2.3 杂交水稻早衰生理研究
  • 1.2.4 水稻早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1.2.5 示踪技术在水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1.3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超级杂交稻各生育期剑叶光合特性变化规律与早衰关系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剑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
  • 2.2 剑叶净光合速率(Pn)
  • 2.3 剑叶叶片的气孔导度(Cond)
  • 2.4 剑叶叶片的胞间二氧化浓度(Ci)
  • 2.5 剑叶叶片的蒸腾速率(Tr)
  • 2.6 相关性分析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级稻各生育期剑叶同化物转运分配特性与早衰关系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4CO2同位素的引入与14C-同化物检测'>1.2.2 剑叶14CO2同位素的引入与14C-同化物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14C-同化物分配'>2.1 超级杂交稻剑叶14C-同化物分配
  • 14C-同化物在穗中的转化效率'>2.2 超级杂交稻剑叶14C-同化物在穗中的转化效率
  • 14C-同化物在叶片中的转化效率'>2.3 超级杂交稻剑叶14C-同化物在叶片中的转化效率
  • 14C-同化物在茎中的转化效率'>2.4 超级杂交稻剑叶14C-同化物在茎中的转化效率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级杂交稻氮素利用特性及其与早衰关系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试验方法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超级稻组合生物学产量
  • 2.2 超级稻植株叶部氮素含量动态变化
  • 2.3 超级稻植株茎部氮素含量动态变化
  • 2.4 超级稻植株穗部氮素含量动态变化
  • 2.5 三种超级杂交稻氮肥利用率动态变化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植物激素含量变化与超级杂交稻早衰关系研究
  • 1.1 供试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植物激素的提取及测量
  • 2 结果分析
  • 2.1 超级杂交稻体内生长素(IAA)含量变化
  • 2.2 超级杂交稻植株体内脱落酸(ABA)含量变化
  • 2.3 超级杂交稻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Z和ZR)含量变化
  • 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1 讨论
  • 1.1 剑叶光合功能变化与早衰关系
  • 1.2 “源、库、流”协调性与早衰关系
  • 1.3 超级杂交稻吸氮特性与早衰关系
  • 1.4 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早衰关系
  • 2 全文小结
  • 3 创新之处
  • 4 后续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早衰的内源激素和营养生理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11)
    • [2].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内源激素和营养生理研究[J]. 作物研究 2013(05)
    • [3].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作物生长率的气候模型及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04)
    • [4].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低温强光适应特性[J]. 激光生物学报 2008(01)
    • [5].两优培九及其父本扬稻6号抽穗后叶片与根系衰老特点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3)
    • [6].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1)
    • [7].两优培九再生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 2012(06)
    • [8].“两优培九”及其亲本苗期对氮素的生理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1)
    • [9].生殖生长期两优培九功能叶光反应特性[J]. 作物学报 2010(11)
    • [10].9个水稻品种的比较[J]. 农技服务 2010(08)
    • [11].两优培九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 2011(07)
    • [12].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齐穗期株型的区域差异及对冠层结构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05)
    • [13].单季稻应用防虫网育秧的适宜秧龄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08(02)
    • [14].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对两优培九物质分配与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3)
    • [15].精准生产设计与管理决策模型技术在超级稻两优培九上的应用[J]. 中国稻米 2010(01)
    • [16].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04)
    • [17].沿江稻区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3)
    • [18].德优8258在江汉平原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 2010(12)
    • [19].不同耕作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08(04)
    • [20].高产杂交水稻剑叶全展后主要光合生理特征的研究[J]. 核农学报 2008(05)
    • [21].高产杂交稻生长和产量边际效应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2)
    • [22].不同水稻品种对施氮量的响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3)
    • [23].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3)
    • [24].浙南山区2008年杂交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分析报告[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03)
    • [25].超级杂交稻的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J]. 杂交水稻 2010(S1)
    • [26].外源生长素对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生理活性和结实率的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 [27].超级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结实特性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04)
    • [28].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根系特性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08(04)
    • [29].环境因子对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5)
    • [30].臭氧胁迫使两优培九倒伏风险增加——FACE研究[J]. 生态学报 2011(20)

    标签:;  ;  ;  ;  ;  ;  

    超级杂交稻早衰生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