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陕西省西乡县中医医院内科陕西汉中7235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在血压控制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社区2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100例自愿参加规范化管理作为实验组,100例自我管理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效果。结果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正确的生活习惯均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规律、病情、并发症的发生、生存质量等得到明显改善,应重视和推广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和诊疗意识,从而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人群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

1绪论

1.1背景及意义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脑卒中、心脏病、肾病等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每年约造成7百多万非正常死亡。目前,全球高血压的患病率约3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每年新增长高血压患者1000万,2006年高血压人数估计已达2亿,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遗传、饮食、环境、吸烟、精神等因素均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集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高血压患者并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除了针对药物治疗外,更应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的管理,让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主动参与自我管理,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病情,改善生活不良习惯,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1.2目的及目标

目的:通过对2014年1年我社区200例高血压病人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化引导,治疗效果评价分析,总结方法,探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及重要性,研究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效果,探讨综合干预经验及模式,为今后高血压病人提供规范化管理方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标:通过应用积累丰富经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进一步达到减轻社会负担。

1.3关键词定义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心疾病。

规范化管理指不仅在治疗方法上规范,更要在生活方式上、护理指导上进行规范干预。

效果评价是指分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目的在于对项目计划的价值做出科学的判断。例如卫生目标指制定项目计划时,根据人群卫生需求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如降低发病率、提高期望寿命、生活质量等。

1.4文献回顾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脑卒中、心脏病、肾病等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每年约造成7百多万非正常死亡。目前,全球高血压的患病率约3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一系列不健康生活方式,如膳食不平衡,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增加等,导致了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我国在1958年、1979年、1991年曾分别进行3次大规模的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其患病率分别是5.1%、7.73%和11.88%;2002年我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8.8%,比1991年增长了31%,增加高血压患者7000万,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的“三高三低”体征,其防治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我社区20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分组,100例接受规范化管理(实验组),100例任其自我管理(对照组),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

2.2一般资料

本社区高血压患者200例,选取其中自愿参加规范化管理且依从性好的10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比较。

2.3研究方法

根据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对自愿参加规范化管理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评估并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体检,登记基本信息、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尽量做到详尽可靠。每月进行健康教育讲座,针对如何服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知识传授,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减重、膳食限盐、减少膳食脂肪、增加和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保持乐观心态、戒烟限酒等)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干预来实现规范管理,对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进行主动上门随访,及时转诊,这100例规范化管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100例未实行规范化管理,患者自行保健诊疗作为对照组,通过随访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3讨论

高血压一旦确诊即为终身性疾病,需要漫长的治疗过程。它不仅是心血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脑卒中、心衰、心肌梗死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精神及经济负担。保持血压平稳,减少并发症是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的。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每年新增长高血压患者1000万,2006年高血压人数估计已达2亿,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遗传、饮食、环境、吸烟、精神等因素均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集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高血压患者并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除了针对药物治疗外,更应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的管理,让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主动参与自我管理,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病情,改善生活不良习惯,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我们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库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针对危险因素进行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减重、膳食限盐、减少膳食脂肪、增加和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保持乐观心态、戒烟限酒等)相结合的原则,减少靶器官损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病人群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中国居民2002年营业及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5,(07):478—484

[2]杨金友.藩思春.刘林飞.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研究进展,2009.3(20);84-86

[3]左志平,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1年效果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9,15(47):195

标签:;  ;  ;  

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