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

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

论文题目: 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谭雯

导师: 蒋凡

关键词: 日本诗话,中国诗话,诗歌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日本诗话在中国以外的诗话家族中堪称大宗,是诗学领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索。本论文在继承前人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具体的文献材料出发,采用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系统地分析日本诗话各类作品的前提下,探索其繁荣发展的学术渊源和诗学基础所在,从而发掘其在汉诗批评领域中的学术价值及汉字文化圈中的社会价值。 论文引言部分对日本诗话的概况,儒家文化对日本诗话的影响以及选题的意义和前人相关的成就作了总体的论述。 正文部分分为六章,讨论了日本诗话所探讨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并总结了日本诗话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之处,以及其本土化的特色。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日本诗话中诗史类诗话的总体特色和风貌,及其对中日诗歌的渊源、诗歌的发展情况和规律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第二章是日本诗话对于用韵、平仄、对仗、用事等诗歌格法问题的探讨,并阐述了日本诗话中有关声律论争的情况。 第三章是日本诗话对于诗歌本质问题的探讨,其中涉及到“诗歌”与“学问”的关系,以及“诗”与“文”、“和歌”等文学体裁的比较。 第四章是日本诗话对于诗歌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态度的探讨,其中涉及到对中日诗话本身的批评情况。 第五章是日本诗话对于日本诗人、中国诗人、中日诗人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唐宋诗之争的讨论。 第六章总结了日本诗话在诗话体例和诗话内容两方面对中国诗话继承和发展的情况,重新肯定了日本诗话的学术价值。 本论文的附录为日本诗话书目提要。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日本诗话概况

二、儒家文化与日本诗话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诗史论

第一节 诗史性诗话研究

第二节 诗歌史研究

一、诗歌渊源论

二、诗歌发展论

第三节 诗歌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 格法论

第一节 韵与平仄

一、押韵种类和方法

二、和韵诗

三、与诗韵相关的问题

第二节 对仗与用事

一、对仗

二、用事

第三节 诗歌声律的论争

第三章 本质论

第一节 诗本质说

第二节 诗与学问

第三节 诗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比较

第四章 批评论

第一节 诗歌批评标准

一、诗宜雅正

二、诗贵平淡

三、诗当可解

第二节 批评方法和态度

一、解读作品的方法

二、诗歌批评的态度

第三节 对诗话的批评

一、对诗话的认识

二、中国诗话批评

三、日本诗话批评

第五章 作家作品论

第一节 日本诗人诗作之比较

第二节 中国诗人诗作之比较

第三节 中日诗人诗作之比较

第四节 唐宋诗比较

第六章 对中国诗话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诗话体例

第二节 诗话内容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D]. 陈庆勋.上海师范大学2006
  • [2].“新批评”诗歌理论研究[D]. 李梅英.吉林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和汉朗咏集》研究[D]. 辛文.南开大学2012
  • [2].中国隐逸文学之日本接受研究[D]. 丁国旗.暨南大学2010
  • [3].宋诗话考论[D]. 邓国军.四川大学2003
  • [4].日本近代文学的性质及成立[D]. 关冰冰.东北师范大学2004
  • [5].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 李雁南.暨南大学2005
  • [6].中国诗法论[D]. 段宗社.四川大学2005
  • [7].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接受[D]. 张世响.山东大学2006
  • [8].日本式的东方学话语—近代日本汉学与中国游记[D]. 泊功.东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