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医案病证与方药的关联性研究

清宫医案病证与方药的关联性研究

论文摘要

1目的①建立清宫原始医药档案数据库,构建数据仓库,实现清宫原始医药档案数据库的多维数据查询分析。②病证方药相应理论揭示了病证与方药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在医案的研究中,如何判定病证与方药相应的程度,对此进行方法学上的探索。③对一些以往没有总结的清宫医案经验进行基于智能数据分析的发掘,多角度、多层次探讨病证、方证以及药症之间的关联,总结相应的诊疗规律,期望为当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2方法方法论:①重复性原则,即在一定的时空内,当一种经验能够获取疗效时,这种经验会得到不断的重复。主要通过频数统计和多维数据分析实现。②强关联规则,病证与方药各具体要素同时出现在同一医案中的概率越高,这种经验越有价值。主要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实现。分析方法:①频数统计:主要进行单维的计数统计,运用SQL语句查询或ACCESS查询。②多维数据分析:设计具有“病名”、“证候”、“症状”、“治法”、“方剂”、“用药”六个维度的数据立方体(Cube),构建数据仓库(DW),利用OLAP工具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并通过可视化技术多层次展示。③关联规则:第一步计算寻找出频繁项集,第二步生成关联规则。由支持度(Support)和置信度(Confidence)作为评价指标。3结果3.1一般情况清宫原始医药档案数据库(QCMD)纳入894份医案,共有19,853条记录,数据仓库总表记录数213,355条。外感病最常见,内科病以胸痹、胁痛、眩晕、痹病、腹痛、咳嗽等为多见。证候居首的为外受风凉和气道不畅,其次以肝胃不和、肺胃有热、胃蓄湿饮、肝胃有热、肺胃饮热等为常见。清宫治法以清热、化饮最为主要,其次为和肝与调气。方剂多以治法命名,疏解正气汤、和肝化饮汤用得最多。用药299种,居首的依次是枳壳、茯苓、黄芩、厚朴、陈皮、香附等。3.2病证关联①感冒的常见证候是外受风凉、外受风寒、肺胃有热、内停饮热、肺胃饮热等。外受风凉常用疏解正气汤,肺胃有热常用清热化滞汤。感冒伴咳嗽,常用桔梗、前胡等;伴咽痛,常用桔梗、元参等;伴头疼,用川芎、白芷等。②胸痹证候以气道不畅、肝经有热、胃蓄湿饮为主,最常用的治法是调气、清肝、化饮、清热等。调气常用青皮、枳壳、香附等,清肝常用胆草,柔肝常用白芍,化饮常用枳壳,清热常用栀子、黄连、黄芩和大黄等。豁胸多用瓜蒌,止痛常用沉香、元胡等,调中常用白术、厚朴等。胸痹病常见的二项配伍是枳壳伍青皮,半夏伍瓜蒌,当归伍香附等。常用的三项配伍有厚朴,枳壳,大黄;半夏,瓜蒌,黄连;大黄,栀子,胆草。③眩晕病发病与肝关系最密切,肝热证最常见;发病多与热或湿有关。主要治法为清热化饮,和肝清肝,化湿和中,益阴养阴等。清热用菊花、桑叶、羚羊、黄芩等,化饮用陈皮、茯苓、枳壳、厚朴等,和肝用青皮、薄荷、香附等,清肝用白芍、菊花、羚羊等,舒肝用柴胡、赤芍等,化湿用川芎、陈皮、苍术等,和中用茯苓、白术等,益阴养阴用元参、生地、丹皮、白芍等。眩晕病菊花应用最多,常见配伍有桑叶伍菊花,厚朴伍陈皮,生地伍白芍。3.3方证关联①和肝化饮汤主要由茯苓、香附、半夏、厚朴、柴胡、青皮、枳壳、当归、大腹皮等组成。主治肝胃不和、水饮内停,主要治疗悬饮、积聚、胁痛、心悸等病,往往伴有胸胁胀痛的症状。悬饮侧重用大腹皮、砂仁等,积聚侧重用赤芍、川芎、当归、元胡等,胁痛侧重用郁金,心悸侧重用白芍、茯神、郁金等。②除湿拈痛汤主要由当归、羌活、苍术、茯苓、泽泻、茵陈、防风、苦参、猪苓、独活、黄芩、葛根等组成。主治湿热下注、湿热壅络,主要用于治疗痹病。③肝胃证包括多种证候,肝胃不和常致胁痛、痹病、胸痹、月经不调等病,肝胃有热常致牙痛、鼻衄等病,肝胃饮热常致眩晕、头痛等病,肝胃湿热常致喉痹、眩晕等病。和肝多用青皮、香附、柴胡、郁金等,清热多用胆草、石膏、栀子、大黄、菊花等,和中调胃常用茯苓、陈皮、山楂、神曲、白术、半夏、厚朴等。④肺胃证多见于外感病,其中肺胃有热还见于痹病、眩晕、泄泻等病,肺胃饮热还见于眩晕、痉病等病。常用于清肺胃之热的有黄芩、栀子、黄连、竹茹、知母、贝母、花粉、大黄等;化湿化饮则常配合苍术、半夏、陈皮、茯苓、厚朴等。3.4药症关联①香附的功效为调中化饮,理气疏肝,调荣止痛,其中与茯苓、厚朴、枳壳等药一起实现调中化饮的功效。主治胸痹、感冒、胁痛、腹痛、痹病、眩晕、痉病、月经不调、呕吐等病,对应的证候以气道不畅、内停饮滞为主。香附常与青皮、元胡、郁金、砂仁、木香、当归、赤芍等药配伍。②川芎主要用其化湿、疏风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眩晕、痹病、胁痛、胸痹、腹痛、风温、痛经等病,多伴有头疼或头闷症状。川芎常与当归、蔓荆子、白芷配伍。③头疼症状常用的药物主要有蔓荆子、川芎、菊花等。咽痛症状关联最强的药是元参、桔梗。咳嗽症状的常用药物有枳壳、杏仁、前胡等。泄泻主要以茯苓、白术、厚朴健脾调中,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口渴症状常配用黄芩、花粉、栀子等,呕吐常配用陈皮、厚朴、茯苓等,腹痛常配用香附、元胡等,胁痛常配用青皮、香附、白芍等,腰痛常配用独活、防己、黄柏、牛膝等,痢疾常配用木香、槟榔、黄连等,失眠常配用枣仁、白芍、茯神等。3.5专方专药生化汤在清宫医案中用于产后恶露不畅所致的腹痛。火麻仁、郁李仁作为固定配伍,用于治疗便秘,多与油当归伍用,亦常配伍小承气汤。4结论①病证方药相应理论的探索,拓展了方证相关、方证对应等命题的范畴,而重复性原则和强关联规则的构想赋予了医案数据分析更深的内涵。②清宫医案多维数据集的建设,准确地反映病证方药之间复杂的关系,实现了多层次的查询与分析。③以往未被总结的清宫原始医药档案相关的病证方药知识,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初步的发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与拉丁药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的发掘
  • 中医医案文献的研究方法
  • 理论探讨
  • 病证方药相应理论及其意义
  • 正文
  • 清宫医案病证与方药的关联性研究
  • 1 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病名判别依据
  • 1.3 医案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纳入医案的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数据库建设
  • 2.1.1 清宫原始医药档案数据库的结构
  • 2.1.2 录入数据与名词规范
  • 2.2 智能数据分析
  • 2.2.1 SQL语句查询
  • 2.2.2 多维数据分析
  • 2.2.3 数据挖掘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1.1 病名
  • 3.1.2 症状体征
  • 3.1.3 证候
  • 3.1.4 治法
  • 3.1.5 方剂
  • 3.1.6 用药
  • 3.2 病证关联
  • 3.2.1 感冒的病证关联
  • 3.2.1.1 感冒病的症状分析
  • 3.2.1.2 感冒病的辨证论治
  • 3.2.1.3 感冒病与风温病的对比
  • 3.2.2 胸痹的病证关联
  • 3.2.2.1 胸痹病的症状分析
  • 3.2.2.2 胸痹的辨证论治
  • 3.2.3 眩晕的病证关联
  • 3.2.3.1 眩晕病的症状分析
  • 3.2.3.2 眩晕病的辨证论治
  • 3.3 方证关联
  • 3.3.1 和肝化饮汤
  • 3.3.1.1 和肝化饮汤的组成
  • 3.3.1.2 和肝化饮汤的来源
  • 3.3.1.3 和肝化饮汤在清宫医案中的主治及运用
  • 3.3.2 除湿拈痛汤
  • 3.3.3 肝胃证
  • 3.3.3.1 肝胃证对应病症
  • 3.3.3.2 肝胃证处方用药
  • 3.3.4 肺胃证
  • 3.3.4.1 肺胃证对应病症
  • 3.3.4.2 肺胃证处方用药
  • 3.4 药症关联
  • 3.4.1 香附
  • 3.4.1.1 香附的功效
  • 3.4.1.2 香附的主治
  • 3.4.1.3 香附的配伍应用
  • 3.4.2 川芎
  • 3.4.2.1 川芎的功效
  • 3.4.2.2 川芎的主治
  • 3.4.2.3 川芎的配伍应用
  • 3.4.3 常见症状
  • 3.4.3.1 头疼
  • 3.4.3.2 咽痛
  • 3.4.3.3 咳嗽
  • 3.4.3.4 泄泻
  • 3.5 专方专药
  • 3.5.1 生化汤
  • 3.5.2 火麻仁、郁李仁
  • 4 讨论
  • 4.1 病证方药相应理论在清宫医案研究中的实践
  • 4.1.1 根据病证方药相应的内涵确定研究内容
  • 4.1.2 确立病证方药相应分析的两个指导原则
  • 4.2 基于智能数据分析的清宫医案研究
  • 4.3 清宫医案病证方药知识的总结与发现
  • 4.4 结语:创新、意义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J]. 紫禁城 2020(06)
    • [2].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清宫医案集成》止咳方药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1)
    • [3].《清宫医案》慈禧用药研究[J]. 中医药文化 2014(05)
    • [4].清宫医案[J]. 晚报文萃 2008(08)
    • [5].从《清宫医案研究》谈康熙朝满族宫廷医药特色[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9)
    • [6].大黄的传说[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03)
    • [7].宫女与肝病[J]. 祝您健康 2009(05)
    • [8].昔日清宫蟠桃丸 进入寻常百姓家[J]. 现代养生 2019(13)
    • [9].医者周文泉:治病何拘门派?[J]. 科学中国人 2010(10)
    • [10].《清宫医案》沤子方对黄褐斑外用治疗作用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9)
    • [11].清朝皇帝为何大多死于冬天?[J]. 健康必读 2008(07)
    • [12].基于原始医药档案的清宫医派研究[J]. 中医杂志 2014(21)
    • [13].高寿天子药调理[J]. 家庭医学 2011(04)
    • [14].清朝皇帝为何大多死于冬天[J]. 大家健康 2015(01)
    • [15].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清宫治疗痹证用药规律研究[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7(03)
    • [16].清朝皇帝为何大多死于冬天[J]. 芳草(经典阅读) 2014(12)
    • [17].发扬国之精华 升华药食同源——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周文泉教授[J]. 家庭中医药 2013(11)
    • [18].养生保健 提肛有效[J]. 养生月刊 2012(02)
    • [19].长春益寿膏的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10)
    • [20].节俭垂范话康熙[J]. 老年人 2013(07)
    • [21].清宫药引的应用及其对现代临床遣方用药的启示[J]. 中医杂志 2013(18)
    • [22].清代宫廷补益中药谈(一)[J]. 药物与人 2009(06)
    • [23].慈禧与半夏曲[J].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6(05)
    • [24].清宫医案中止咳类方药临床应用[J]. 吉林中医药 2014(03)
    • [25].基于关联规则的清宫胸痹医案用药规律研究[J]. 中医杂志 2013(09)
    • [26].最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法宝[J].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7(08)
    • [27].慈禧太后有个“食花癖”[J]. 医药与保健 2010(09)
    • [28].清宫脾胃病医案赏析(上)[J]. 江苏中医药 2014(06)

    标签:;  ;  ;  ;  

    清宫医案病证与方药的关联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