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苹果轮纹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及其对果实的侵染过程研究

陕西省苹果轮纹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及其对果实的侵染过程研究

论文摘要

由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 ) Ces. et De Not.引起的苹果轮纹病是一种可同时危害苹果树枝干和果实的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各大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导致苹果的产量和质量下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其病菌的潜伏侵染特性,使其成为果实贮运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轮纹病菌的具体侵染过程不明,且缺乏快速稳定的病菌致病力评价体系,使菌株的致病性分化研究、抗性材料的筛选、防治药剂筛选和药效评价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进而影响病害的防治研究和实践。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快速稳定、操作简便的菌株致病力评价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来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00株轮纹病菌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另外,初步明确了病菌分生孢子在果实上的侵染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致病力评价体系,为病菌致病性分化、品种抗病性评价和药剂筛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以离体两年生枝条、当年生嫩梢、叶片和成熟果实为材料,用病菌菌饼对不同伤口类型的材料接种,通过比较病斑大小可以发现:枝条烫伤接种发病最迟且病斑最小;嫩梢针刺1针接种较叶痕接种发病严重;叶片上正面1针刺伤接种发病最快;果实去除果皮接种病斑扩展最迅速。进一步用4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验证了评价方法的稳定性,且结果与田间无伤接种当年生新梢一致。研究表明四种材料均可用于室内快速评价病菌的致病力,同时推荐采用离体叶片正面针刺1针作为接种方法的首选。2.明确了陕西省轮纹病菌的致病性分化情况。将500株轮纹病菌分离株田间无伤接种当年生新梢,发现全部供试菌株以及同一地区、同一地块的菌株均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且中致病力类群所占比例最大,尚未发现这种分化现象与菌株地理来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将其中的200株分离株室内针刺接种离体叶片,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菌株间存在普遍的致病力分化现象且中致病力类群占明显优势,尚未发现这种分化现象与地理来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初步明确了病菌在苹果果实上的侵染过程。用孢悬液人工接种果实,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大部分分生孢子在接种后6 h开始萌发,接种后9 h芽管直接穿透皮孔细胞或从皮孔细胞间隙侵入;接种后30 d,果实表面可见明显的病斑,对接种后35 d的果实组织的半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病健交界处的病部、未见病斑的果皮及果肉组织中均有菌丝的存在,病菌菌丝主要分布于细胞间隙及细胞内;对接种后45 d的果实组织的半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子实体埋生于表皮下,果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解现象,病菌菌丝大量存在于病部果皮、果肉组织的细胞间隙及细胞内,且可以扩展至果核周围,菌丝在输导组织附近分布较为密集。4.通过对苹果轮纹病标本的采集、分离,从陕西、山西等地共得到菌株265株,同时对陕西省9个县枝干轮纹病的调查发现:各地均有轮纹病的发生,且发病情况各不相同,病株率从30-90%不等。通过对轮纹病致病性分化及侵染过程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病菌的致病性鉴定、抗性材料的筛选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明确病害的发病规律奠定基础,同时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苹果轮纹病的发生与危害
  • 1.2 病原菌
  • 1.3 生物学特性
  • 1.4 侵染过程及发病诱因
  • 1.5 接种方法及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 1.6 电镜技术的发展及优越性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标本的采集、分离及病害的田间调查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标本的采集
  • 2.1.2 病原菌的分离
  • 2.1.3 产孢体的诱导形成
  • 2.1.4 病害的田间调查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标本的采集、分离
  • 2.2.2 不同分离株在PDA 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观察
  • 2.2.3 产孢体的诱导形成
  • 2.2.4 病害的田间调查
  • 2.3 结论
  • 2.4 讨论
  • 第三章 苹果轮纹病菌室内致病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菌株、接种材料的准备
  • 3.2.1 接种体的制备
  • 3.2.2 接种材料
  • 3.3 试验方法
  • 3.3.1 室内接种不同离体材料
  • 3.3.2 接种方法的验证
  • 3.3.3 田间接种当年生新梢
  • 3.3.4 结果统计及分析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室内接种不同离体材料
  • 3.4.2 室内致病力评价方法的验证
  • 3.4.3 田间接种当年生新梢
  • 3.5 结论
  • 3.6 讨论
  • 第四章 陕西省苹果轮纹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 4.1 前言
  • 4.2 菌株、接种材料的准备
  • 4.2.1 繁殖、保存及接种体的准备
  • 4.2.2 接种材料
  • 4.3 试验方法
  • 4.3.1 病菌的田间致病力评价方法
  • 4.3.2 病菌的室内致病力评价方法
  • 4.3.3 数据分析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供试菌株致病性分化情况
  • 4.4.2 不同地区来源菌株的致病性分析
  • 4.4.3 同一地区不同地块来源的菌株致病力差异分析
  • 4.5 结论
  • 4.6 讨论
  • 第五章 苹果轮纹病菌在果实上的侵染过程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和方法
  • 5.2.1 供试材料
  • 5.2.2 分生孢子在水琼脂上的萌发观察
  • 5.2.3 分生孢子接种果实的方法
  • 5.2.4 取样与电镜样品制备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分生孢子在水琼脂上的萌发观察
  • 5.3.2 分生孢子接种果实发病结果
  • 5.3.3 分生孢子在果实上的萌发和侵入
  • 5.3.4 病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分布及扩展情况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华南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化检测与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7(02)
    • [2].寄主诱导下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相关蛋白的动态变化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2)
    • [3].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与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 [4].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分布及致病性分化研究[J]. 大豆科学 2016(04)
    • [5].桉树青枯菌菌株致病性分化与其菌量增殖及胞外多糖产量的联系[J]. 中国森林病虫 2008(03)
    • [6].基于丽江新团黑谷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5(01)
    • [7].不同来源向日葵菌核病分离物致病性分化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4)
    • [8].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等位酶及蛋白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9(S1)
    • [9].新疆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6)
    • [10].江西省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化[J]. 植物保护学报 2009(06)
    • [11].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20(05)
    • [12].黑龙江地区向日葵核盘菌致病性分化研究[J]. 植物保护 2016(01)
    • [13].吉林省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性分化研究[J]. 玉米科学 2016(05)
    • [14].黑龙江省核盘菌致病性分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5)
    • [15].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RAPD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09(S1)
    • [16].云南水稻条纹病毒致病性分化及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05)
    • [17].花椒干腐病的寄主抗病性与病原菌致病性分化[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6)
    • [18].新疆北部棉区黄萎病菌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J]. 植物保护学报 2011(02)
    • [19].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的致病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5)
    • [20].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几种鉴定技术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8)
    • [21].松材线虫病病原种群分化研究现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2].核盘菌弱毒现象及其生防潜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03)
    • [23].新疆南部棉区黄萎病菌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J]. 棉花学报 2012(02)
    • [24].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菌不同分离株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7)

    标签:;  ;  ;  ;  

    陕西省苹果轮纹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及其对果实的侵染过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