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论文题目: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张瑞芳

导师: 侯才

关键词: 民族精神,现代化,传统,精神底蕴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繁荣都对社会的精神资源提出了要求,民族精神正是各个民族或国家走向现代化中最基本的本土资源和最核心的内在动力,是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的精神基础。本文以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为背景,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以现代化与民族精神的相互构建为理论分析框架,从宏观上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建构问题。 论文首先对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理论分析,阐明了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意义,然后着重分析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化的同质契合和异质冲突,探讨了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建构的特点、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建构的具体途径。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的依据,介绍、评析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阐明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研究了民族精神基本概念的界定、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民族精神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定民族的成员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价值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共同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其内涵包括: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话语和意义的存在,而是一种人类为不断实现自身解放,以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价值核心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这种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是在民族追求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发展是民族精神产生和建构的历史前提;人们自己意识到这种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并主动将之付诸社会实践,在文化上表现为一定民族的一种主动追求和自觉践行的理性态度;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民族精神内涵的价值尺度。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和实践性。民族精神的功能:整合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 第二章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概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从理论形态上考察,历史上的中华民族精神曾经历过两次大的历史转换:以伦理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古典民族精神向以政治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近现代民族精神转换;以政治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近现代民族精神向以经济思维为主要特征

论文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本领域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功能

一、民族精神的本质

(一) “民族精神”概念的历史考察

(二) 民族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概念界定

(三) 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

二、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 民族性

(二) 时代性

(三) 历史性

(四) 实践性

三、民族精神的功能

(一) 整合功能

(二) 规范功能

(三) 导向功能

(四) 凝聚功能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内涵和价值定向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一) “中华民族精神”诠释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轨迹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 自强精神

(二) 重德精神

(三) 务实精神

(四) 整体精神

(五) 和谐精神

(六) 大同精神

三、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价值意蕴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定向

(一)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价值意蕴

(二)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定向

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

一、民族精神的社会价值

(一) 经济价值

(二) 政治价值

(三) 文化价值

二、民族精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

(一) 民族精神是中国现代化的精神特质与文化方向

(二) 民族精神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三) 民族精神与中国道德精神的回归

三、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价值提升

(一) 现代科学技术强化了民族精神的价值

(二) 市场经济彰显了民族精神的价值

(三) 经济全球化拓展了民族精神的价值

第四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审视

一、民族精神与现代化

(一) 现代性的内涵

(二) 现代化的理论涵义

(三) 民族精神与现代化

二、中华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化

(一) 中华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化的同构契合

(二) 中华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化的异质冲突

三、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建构的必要性

(一) 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建构的涵义

(二) 中国现代化对现代性民族精神的呼唤

(三) 现代性民族精神辨识的根据

第五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建构

一、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建构的总体构想

(一) 前提:传统与现代的会通

(二) 关键:重建文化认同

(三) 归依: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建构的价值取向

(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统一

(二) 个性化精神与整体化精神的相互建构

(三) 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的相互融合

(四) 民族性精神与世界性精神的相互契合

三、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建构的具体途径

(一) 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为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内生性价值

(二) 以现代西方文化为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借鉴性资源

(三) 以塑造现代人格为民族精神现代化的主体性载体

(四) 以建立现代社会制度为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工具性基础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 蔡旭群.华东师范大学2006
  • [2].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 朱西周.中共中央党校2007
  • [3].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 胡孝红.武汉大学2004
  •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 郑海呐.天津师范大学2008
  • [5].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 闵长虹.复旦大学2011
  • [6].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建构研究[D]. 郑宗保.辽宁大学2015
  •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前提与当代实践研究[D]. 葛谢飞.苏州大学2016
  • [8].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研究[D]. 戚如强.南京师范大学2013
  • [9].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 温静.首都师范大学2011
  • [10].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曹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

相关论文

  • [1].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动力问题研究[D]. 孙谦.复旦大学2005

标签:;  ;  ;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