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余氯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余氯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二级出水预加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再生水厂常规的的处理工艺,其中氯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但是,预加氯过程中,加氯量的多少对再生混凝工艺中絮凝过程影响明显,从而影响后续沉淀/过滤单元的处理效果及稳定性。本课题以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胶体颗粒的粒径分布、分子量分布、絮体在线监测及Zeta电位等进行研究,探讨了预加氯对后续混凝沉淀工艺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城市污水二级出水混凝实验中,以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作为混凝剂,当PAC和CPAM投加量分别为50mg/L和0.25mg/L时,出水水质指标最佳。(2)通过水中颗粒的粒径分布、分子量分布情况对比和絮体的在线监测,得出:当余氯量小于2.12mg/L时,随着余氯浓度的增加,混凝沉淀效果明显增强。这是由于次氯酸钠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和初生态氧氧化了部分水中使分散介质稳定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氧化水中的二价铁为三价铁,三价铁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中发挥了网捕作用,从而增强了混凝沉淀的处理效果;当余氯量大于2.12mg/L时,颗粒的沉降性能随着余氯量的增加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次氯酸钠和PAM发生了霍夫曼重排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胺类化合物,增加了水中颗粒物的浓度,同时减少了PAM的有效浓度,影响了混凝沉淀的处理效果。(3)二级出水的Zeta电位一般在-45mv~-30mv左右,改变余氯量和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处理后出水的Zeta电位绝对值几乎都没有明显的降低。由此推断二级出水胶体沉降的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和网罗卷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水资源状况
  • 1.1.1 全球水资源状况
  • 1.1.2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 污水回用状况
  • 1.2.1 国外污水回用状况
  • 1.2.2 我国污水回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1.2.3 污水回用的意义和回用方向
  • 1.2.4 常用污水回用技术
  • 1.2.5 污水回用工艺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用水水质
  • 2.2 研究思路和内容
  • 2.2.1 研究思路
  • 2.2.2 研究内容
  • 2.3 分析方法
  • 2.4 实验方案
  • 3 常规混凝试验结果
  • 3.1 实验用混凝剂简介
  • 3.1.1 聚合氯化铝
  • 3.1.2 聚丙烯酰胺
  • 3.2 混凝条件的确定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 余氯影响混凝前后颗粒粒度的试验结果
  • 4.1 加氯消毒概述
  • 4.1.1 次氯酸钠消毒机理
  • 4.1.2 余氯的作用
  • 4.2 粒径分布结果分析
  • 5 分子量分布试验结果
  • 5.1 切割分子量(MWCO)法
  • 5.2 分子量分布实验结果及分析
  • 6 絮体生成过程在线监测结果
  • 6.1 PDA2000的工作原理
  • 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7 Zeta电位测定试验结果
  • 7.1 Zeta电位测定原理
  • 7.2 Zeta电位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镇二级出水换热表面混合污垢的成分及形貌[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2)
    • [2].二级出水的水质特性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8(06)
    • [3].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菌残留及其特性[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23)
    • [4].大型蚤标志酶用于城市二级出水毒性的评价[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04)
    • [5].温度及流速对板式换热器内城镇二级出水结垢特性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6].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性及相关性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0(03)
    • [7].生物粉末活性炭对二级出水中抗性基因转移扩散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2)
    • [8].臭氧+超滤对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特性研究[J]. 安徽化工 2015(06)
    • [9].臭氧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超滤对二级出水中抗性基因的去除效能[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0(02)
    • [10].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亲疏水性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01)
    • [11].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J]. 给水排水 2012(11)
    • [12].染料探针技术对二级出水中优势污染物的定量检测[J]. 环境科学 2018(02)
    • [13].正渗透处理二级出水过程中微生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8(04)
    • [14].郑州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消毒剂投加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06)
    • [15].复合混凝剂处理石油化工二级出水的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0(01)
    • [16].城市二级出水换热污垢实验台搭建及初步实验[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9(S2)
    • [17].城镇二级出水换热表面混合污垢的成分及形貌[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8].市政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除磷吸附材料[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9(05)
    • [19].不同组成木质陶瓷对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及氮磷的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11)
    • [20].城市污水二级出水超滤膜污染与膜特性的研究[J]. 环境科学 2013(05)
    • [21].超滤膜处理传统二级出水试验研究[J].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9(03)
    • [22].活性炭吸附石化二级出水有机物去除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4)
    • [23].H_2O_2与沸石联用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04)
    • [24].阴离子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DOM光谱特性影响[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07)
    • [25].微电解法处理炼化企业二级出水的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26].3种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研究[J]. 给水排水 2018(S2)
    • [27].臭氧预氧化对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水质的作用[J]. 化工学报 2013(09)
    • [28].UF-RO系统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2(07)
    • [29].低温下稳定塘系统对二级出水的处理效果[J]. 中国给水排水 2012(07)
    • [30].以碱处理玉米芯为碳源去除二级出水中硝酸盐[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07)

    标签:;  ;  ;  ;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余氯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