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4个中国特有鹿种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研究

西北地区4个中国特有鹿种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科学的评价、保护和利用中国特有鹿种资源,本试验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从鹿的近缘物种——牛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20对引物,对西北4个中国特有鹿种,即甘肃马鹿、阿拉善马鹿、青海马鹿、白唇鹿,以及对照鹿种——东北梅花鹿共152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 20对引物中,14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共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其中包括27个特有等位基因。在哈-温平衡检验中,甘肃马鹿、阿拉善马鹿、青海马鹿、白唇鹿中分别有2个、5个、1个、2个位点符合哈-温平衡,而梅花鹿所有位点均不符合哈-温平衡。中性检验分析中,有9个位点属于中性位点。2.甘肃马鹿、阿拉善马鹿、青海马鹿、白唇鹿和梅花鹿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23、0.365、0.554、0.320、0.390,期望杂合度分别(He)为0.580、0.446、0.614、0.397、0.501,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109、0.819、1.176、0.694、0.966;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2.884、2.251、3.066、1.967、2.523。3. 3个马鹿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63,83.7%的遗传变异是由群体内遗传多态现象引起,16.3%来自群体间的差异;群体间配对固定指数(Fst)分析结果是其均处于中度分化状态,其中甘肃马鹿与青海马鹿的分化程度最低。在5个鹿群体固定指数分析中,Fis、Fit均为正值,说明群体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现象。4. 3个马鹿群体的基因流(Nm)均大于1,甘肃马鹿和青海马鹿的基因流最大,为2.301。5个鹿群体的基因流(Nm)总体比较,3个马鹿群体与白唇鹿、梅花鹿的基因流(Nm)均小于1。5.在3个马鹿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Da)分析中,甘肃马鹿与青海马鹿的遗传距离最小,青海马鹿与阿拉善马鹿的遗传距离最大;5个鹿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Da)则表现为,马鹿与白唇鹿的遗传距离最小,与梅花鹿的遗传距离最大。在遗传聚类分析中,甘肃马鹿与青海马鹿首先聚为一类,再与阿拉善马鹿聚合成为第一集团;马鹿集团与白唇鹿聚合后,再与梅花鹿聚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鹿资源概述
  • 1.1.1 鹿的生物学分类
  • 1.1.2 中国的鹿品种资源简介
  • 1.1.3 中国鹿科动物的驯养历史和经济价值
  • 1.2 试验鹿种简介
  • 1.2.1 马鹿
  • 1.2.2 白唇鹿
  • 1.2.3 梅花鹿
  • 1.3 微卫星遗传标记简介
  • 1.3.1 微卫星DNA 简介
  • 1.3.2 微卫星标记的优点
  • 1.3.3 微卫星标记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4 微卫星标记在鹿类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 1.4.1 构建物种的遗传连锁图
  • 1.4.2 QTL 的连锁分析
  • 1.4.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遗传关系的分析
  • 1.4.4 评估遗传多样性
  • 1.4.5 家系鉴定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对象
  • 2.1.2 微卫星引物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样本采集及保存
  • 2.2.2 血液DNA 的提取
  • 2.2.3 DNA 提取质量的检测
  • 2.2.4 微卫星DNA 的PCR 扩增
  • 2.2.5 PCR 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2.2.6 PCR 扩增产物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电泳检测
  • 2.2.7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银染及显色
  • 2.3 统计分析
  • 2.3.1 群体内遗传变异参数
  • 2.3.2 群体间遗传关系参数
  • 2.3.3 使用软件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基因组DNA 琼脂糖检测
  • 2.4.2 PCR 扩增产物琼脂糖检测
  • 2.4.3 微卫星位点电泳检测
  • 2.4.4 等位基因数目和等位基因频率
  • 2.4.5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检测结果
  • 2.4.6 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分析
  • 2.5 讨论
  • 2.5.1 关于采样过程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
  • 2.5.2 关于微卫星位点选择的分析
  • 2.5.3 关于5 个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2.5.4 关于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分析
  • 2.5.5 关于群体间遗传分化和基因流的分析
  • 2.5.6 关于5 个鹿群体的群体结构的分析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结直肠癌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十个临床问题[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03)
    • [2].免疫组织化学与聚合酶链反应在结肠癌微卫星状态筛选中的比较[J]. 肿瘤防治研究 2015(12)
    • [3].枣转录组序列的微卫星特征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6)
    • [4].有尾噬菌体目中微卫星和复合型微卫星的发生及分析(英文)[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4(11)
    • [5].黄花柳基因组微卫星分离及多态性位点检测[J].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1)
    • [6].克氏原螯虾微卫星文库构建及多态性分析[J]. 水产科学 2019(06)
    • [7].微卫星与肺重复癌的研究进展[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05)
    • [8].胃癌微卫星不稳定研究进展[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07)
    • [9].杨树微卫星序列对基因表达频率的影响及表达序列中微卫星特征的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0].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基因与微卫星技术[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02)
    • [11].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0)
    • [12].棉花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微卫星分布规律研究[J]. 棉花学报 2015(06)
    • [13].食管癌微卫星不稳定的研究进展[J]. 实用癌症杂志 2011(04)
    • [14].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分析[J]. 肿瘤 2008(01)
    • [15].大鼠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06)
    • [16].微卫星不稳定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08)
    • [17].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微卫星变异特点意义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11)
    • [18].微卫星在酿酒酵母研究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13(05)
    • [19].微卫星基因活性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06)
    • [20].胆管癌中微卫星不稳定的变化[J]. 现代肿瘤医学 2012(08)
    • [21].以色列公司为研制微卫星成像系统寻找合作者[J]. 上海航天 2011(06)
    • [22].树鼩5个生化位点与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的初步研究[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05)
    • [23].微卫星DNA分型方法及比较[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05)
    • [24].三角帆蚌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鉴定及多态性分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0(06)
    • [25].利用微卫星遗传标记评价坛紫菜的种质[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04)
    • [26].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微卫星的不稳定性与杂合性缺失[J]. 吉林医学 2008(07)
    • [27].微卫星不稳定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31)
    • [28].猪全基因组中微卫星分布规律[J]. 畜牧与兽医 2014(08)
    • [29].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改变的研究[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03)
    • [30].细胞核和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04)

    标签:;  ;  ;  ;  ;  

    西北地区4个中国特有鹿种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