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

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

论文摘要

传统经济模式的缺陷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循环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是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主旨是既能够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又极力避免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对生态平衡的危害和对资源的滥用,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持续、健康的发展。循环经济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循环经济体现了生态系统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思想。生态哲学给循环经济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理论支持。 生态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负效应最小的“无公害化”或“少公害化”的工艺和产品的总称。生态技术观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科学地利用开发和保护资源;对技术活动具有规范功能。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是强调把生态技术应用于循环经济过程的一种技术观。它要求用生态技术代替传统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对生产和生活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但同时也包括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建立生态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消耗和污染,实现经济产出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的重要途径。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2 国内学者的分析与探讨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 2.1 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
  • 2.1.1 循环经济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2.1.2 循环经济的兴起
  • 2.1.3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异
  • 2.2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 2.2.1 循环经济内涵的界定
  • 2.2.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2.3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 2.3.1 对循环经济特征的探讨
  • 2.3.2 循环经济认识上的误区
  •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分析
  • 3.1 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生态学基础
  • 3.1.1 生态学相关基本理论
  • 3.1.2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依据
  • 3.2 循环经济理论的工业生态学思想
  • 3.2.1 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学的关系
  • 3.2.2 工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3.2.3 工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异同
  • 3.3 循环经济的生态哲学思考
  • 3.3.1 生态哲学与生态学的关系
  • 3.3.2 循环经济的生态哲学思想
  •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反思
  • 4.1 传统技术观的追问
  • 4.1.1 生态危机的技术探源
  • 4.1.2 传统技术观的基本特征
  • 4.1.3 传统技术观的批判
  • 4.2 生态技术的基本内涵
  • 4.2.1 生态技术的历史演进
  • 4.2.2 生态技术的内涵与特征
  • 4.3 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审视
  • 4.3.1 生态技术观的基本要求
  • 4.3.2 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基本内容
  • 第五章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
  • 5.1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与技术路径
  • 5.1.1 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支撑体系
  • 5.1.2 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
  • 5.2 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取向
  • 5.2.1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基本内涵
  • 5.2.2 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
  • 5.2.3 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基本途径
  • 第六章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战略与对策
  • 6.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6.1.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性
  • 6.1.2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 6.2 建立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对策
  • 6.2.1 生态工业园的内涵与特征
  • 6.2.2 建立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
  • 6.2.3 建立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对策
  • 6.2.4 建立中国生态工业园的技术障碍及解决方法
  • 6.3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战略分析
  • 6.3.1 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 6.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战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康吉莱姆的技术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01)
    • [2].论和谐技术观[J]. 科技信息 2011(35)
    • [3].和谐技术观探析[J]. 生产力研究 2009(06)
    • [4].技术与权力——对马克思技术观的两种解读[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2)
    • [5].论会计的技术观与政治程序观[J]. 会计师 2017(22)
    • [6].老子的媒介技术观辨析[J]. 职大学报 2017(01)
    • [7].“技术控”宇通的技术观[J]. 商用汽车新闻 2017(20)
    • [8].高技派建筑的适用技术观[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1(01)
    • [9].从三维角度论现代技术观的演进与和谐技术观的构建[J]. 哲学动态 2010(04)
    • [10].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技术观的构建[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11].唐·伊德实用主义技术观批判[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技术观及其当代价值[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3].关于技术观与方法论的思考[J]. 分析仪器 2010(06)
    • [14].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技术观的特点[J]. 世纪桥 2010(22)
    • [15].马克思技术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其意义[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0)
    • [16].理解技术的不同维度——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技术观[J]. 科学与社会 2018(04)
    • [17].基于技术整体论的技术、自然、人的和谐——芬伯格生态技术观解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12)
    • [18].基于马克思实践技术观的技术设计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13)
    • [19].用NVivo分析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09)
    • [20].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观[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1].从三维角度论现代技术观的演进与和谐技术观的构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2].论和谐的技术观[J]. 哲学研究 2008(08)
    • [23].对海德格尔技术观的刍议[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11)
    • [24].论和谐技术观[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1)
    • [25].唯物史观视域中的马尔库塞新技术观[J]. 探索 2008(03)
    • [26].《〈明镜〉访谈》中的技术观[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9(01)
    • [27].BP的长期技术观[J]. 能源 2014(12)
    • [28].巴恩斯技术观述评[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4)
    • [29].从技术的两面性论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30].西方技术观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启示[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标签:;  ;  ;  ;  

    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