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对预防血管置换并发症的研究

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对预防血管置换并发症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CD34+细胞分别种植于常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ra fluoroethylene ePTFE)人工血管和涤纶人工血管的内皮化程度和中远期通畅率。方法:抽取犬骨髓,梯度离心提取单个核细胞,再经免疫磁珠系统分离并提纯出CD34+细胞,分别种植于ePTFE和涤纶人工血管,把犬分为ePTFE血管实验组和涤纶血管实验组及ePTFE对照组和涤纶对照组,在各组中分别把该同一种人工血管同时植入同一条犬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在术后10、30、60、100天后获取标本,比较种植组和对照组移植后的通畅率;标本切片,免疫组化法鉴定内皮细胞;通过大体观察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内膜增生及内膜内皮化的情况,观察新生内膜厚度;比较动脉和静脉系统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后内皮化情况及通畅率。结果:(1)犬骨髓免疫磁珠系统分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为CD34+细胞。由免疫磁珠系统分离并纯化的CD34+细胞经台盼兰染色后细胞计数板计数活细胞为2.6(±0.3)×107/ml。(2)经免疫组化鉴CD34+细胞种植后的人工血管内壁细胞层为内皮细胞。(3)内皮化人工血管植入动脉闭塞率0,ePTFE组狭窄率25%;涤纶组狭窄率25%。人工血管植入静脉ePTFE组闭塞率12.5%,狭窄率37.5%;涤纶组闭塞率0,狭窄率37.5%。对照组植入动脉闭塞率0,狭窄率100%;对照组植入静脉闭塞率100%。(4)光镜下观察HE染色试验组涤纶血管新生内膜贴附腔面紧密且完整,ePTFE血管新生内膜在HE染色后与血管腔面有部分分离。实验组两种人工血管新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新内膜厚度,实验组两种血管新内膜厚度存在差异。(5)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30天人工血管自吻合口向人工血管中间方向的腔面新生内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100天人工血管腔面内膜内皮细胞排列均匀完整。涤纶人工血管的新内膜覆以较完整内皮细胞层,细胞排列紧密,走行与血管长轴一致。ePTFE血管新内膜较同期涤纶血管新生内膜欠完整,少量区域内皮层缺乏,表面附着纤维素和血细胞,其间见坏死和衰老的内皮细胞。对照组人工血管内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仅见纤维组织排列。结论:(1)经免疫磁珠系统分离的CD34+细胞经纯化后细胞数量多,增殖能力强,细胞的数量能满足20-30 cm长,直径6-8 mm人工血管腔面的内皮化种植。(2)经免疫组化鉴定种植后的人工血管内壁细胞为内皮细胞。(3)经纯化的CD34+细胞种植于ePTFE和涤纶人工血管,均获得理想的内皮化和通畅率。(4)涤纶人工血管CD34+细胞种植后贴附腔面程度和内皮化效果优于ePTFE人工血管。(5)动脉系统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后内皮化程度和通畅率优于静脉系统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后内皮化程度和通畅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论文正文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骨髓CD34+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对预防血管置换并发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