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 ——以三峡库区典型村为例

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 ——以三峡库区典型村为例

论文摘要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驱动力,长期受到热烈关注。在制度规范下,人们对经济机会的响应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生计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农户作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农村经济行为最基本的决策主体。从农户生计视角出发的土地利用研究,可以深入细致地分析人文行为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有利于微观层次土地利用情景的摸拟与分析,为探索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综合研究范式提供参考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生计发生剧烈变化,逐步实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生计多样化。农户生计方式的转变带来土地用途及土地投入两个方面的变化。但是,生计类型不同的农户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哪些差异?非农化程度不同的农户在土地利用方式上有哪些不同?哪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更具有可持续性?这些问题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其生态环境状况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生态区位作用极其重要。同时,囿于其固有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三峡库区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极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库区生态安全。目前,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研究多停留于相对宏观的层面,提出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措施没有与农户生计联系起来,很难实施。从农户生计视角出发揭示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规律,有利于提出行之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本文以三峡库区涪陵区的三个典型村为例,采用分层抽样、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农户与地块调查,根据生计特点将农户分成纯农型、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与非农型。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工具,定量地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策略/多样化、地块层面的土地利用以及生计多样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而针对改善农户生计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农户生计多样化随着农户类型分化而分异。①生计活动选择。纯农型选择传统农业生计方式(种粮、种榨菜、养牲畜等);农为主型以农业活动为主,适当引入了家庭小副业、短期打工等非农活动;非农为主型以外地打工、经商等非农活动及组合为主,主要安排老人、妇女等家庭辅助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非农型劳动力全部从事非农活动,完全不依赖传统农业。②生计活动的种类。在户均农业活动种类数量上,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型,其中,农为主型农业活动种类最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户均非农活动种类上,种类数量为非农为主型>农为主型>非农型>纯农型,但非农型从事高门槛非农活动的户数比例最高,其次为非农为主型,再次为农为主型。③生计活动的收入。非农活动的收入高于农业活动,而高门槛非农活动的收入又高于低门槛非农活动收入。因此,随着非农程度的升高,农户家庭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仅非农型不符合这个趋势)。非农型家庭虽然在非农收入上高于其他三种类型农户,但由于较多的老人较早地退出生产领域,没有农业收入作补充,非农型户均收入低于非农为主型,面对更大的生计风险。④生计多样化。从降低生计风险、改善生计水平两个角度出发,将生计多样化定义为生计活动种类数量及生计活动收益的综合。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非农为主型>非农型>农为主型>纯农型,其中,农业多样水平为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型,非农多样化水平为非农型>非农为主型>农为主型>纯农型。(2)不同类型农户拥有土地及土地流转的情况不同。①农户拥有土地情况。从纯农型到非农型,随着农户生计对农业的依赖程度的减少,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农为主型家庭经营地块相对集中、成片;非农型地块分布最零碎。②农户土地流转情况。非农型农户不从事农业活动,土地全部租出,不租入土地;其他三种类型农户既租入土地也租出土地,且租入土地面积普遍大于租出土地面积;农为主型农户租入土地面积与流入土地的净面积(租入土地面积—租出土地面积)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农户。(3)农户对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有差异。①对地块尺度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农户对地块土地类型的选择与灌溉条件、地块距家的距离、坡度及地块大小等相关。各类型农户则根据各自投入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及资金能力,在不同的灌溉条件、耕作半径及面积大小的地块安排差异化的作物种植结构。②农户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对较多,多安排2季或3季作物种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集约;纯农型因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供应不足,多选择种植1季作物或将土地出租、退耕或撂荒,土地利用相对粗放;非农型不投入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耕地全部出租、退耕或撂荒。(4)土地投入的农户类型差异。①土地集约度。土地集约度体现的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非土地投入数量,非农为主型>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型,其中,各农户类型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单位土地投入,与土地集约度有着基本相似的规律。在4种不同生计类型农户中,纯农型年龄结构老龄化,单位土地劳动力投入少,农业机械等省工性投入少,肥料多选择农家肥及磷肥、碳铵等传统肥料;非农为主型单位土地劳动力投入大,劳动力结构趋于老龄化与妇女化,肥料施用首选价格高、省劳动力的复合肥;农为主型单位土地劳动力投入数量与质量都最高,农业机械投资量最大,农家肥施用量亦大,各种化肥配合施用,用量适中;非农型无土地投入。②合理土地投入的评判。农为主型的土地投入最合理,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均为最大,土地产出/投入值也最大,不仅有相对最好的土地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5)通过“生计多样化—土地利用”框架分析认为,农户通过响应经济机会,对生计策略进行选择并组合,进而实现生计多样化;不同类型农户根据各自生计多样化策略进行劳动力与资金投放安排,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分化。对框架的认识表明,农户农业生计的多样化水平越高,土地利用越集约;非农生计多样化对土地的集约利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6)在保证生计多样化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可能是构建可持续生计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强化农户的非农活动,通过增加非农收入能保证农户家庭收入(尤其是现金)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劳动力向非农的进一步转移,有利于减轻土地的人口压力,有助于生态保护与恢复。同时,非农为主型的土地利用虽然展示着我国农村的未来,但其土地利用行为却表现出非持续性特征;相反,农为主型中农业大户的土地利用在土地经济效益及土地肥力的投入管理上均是可持续的。因此,在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充分转移的前提下,实现土地向农业大户的流转,将是实现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可行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科学问题
  • 1.1.2 社会需求
  • 1.2 研究进展
  • 1.2.1 农户生计多样化
  • 1.2.2 农户层面的土地利用
  • 1.2.3 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采集
  • 2.2.2 农户类型划分
  • 2.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章 农户生计多样化
  • 3.1 农户类型及基本特点
  • 3.2 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策略
  • 3.3 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多样化
  • 3.4 农户对生计的认知与生计策略调整的趋势
  • 第4章 土地利用
  • 4.1 农户拥有农地及土地流转情况
  • 4.2 土地利用类型
  • 4.2.1 不同类型农户对地块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
  • 4.2.2 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类型
  • 4.3 土地集约度
  • 4.3.1 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投入
  • 4.3.2 合理土地投入的评判
  • 第5章 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
  • 5.1 "生计多样化—土地利用"分析框架
  • 5.1.1 分析框架
  • 5.1.2 框架认识
  • 5.2 生计改善及土地持续利用的应对策略
  • 5.2.1 存在问题
  • 5.2.2 生计改善及土地持续利用的应对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智能家电将老人遗忘?[J]. 晚霞 2017(13)
    • [2].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主型机械配置研究[J]. 智能城市 2019(18)
    • [3].“双主型五环节”教学模式案例[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3(06)
    • [4].保持和完善我国“四主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 海派经济学 2013(04)
    • [5].农业为主型乡镇政府压力实证研究:维度区分与作用机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8)
    • [6].基于Moodle的双主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4(05)
    • [7].“双主型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应用[J]. 山西教育(教学) 2013(07)
    • [8].文科为主型综合大学科技评价体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10)
    • [9].俄罗斯主型内燃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的发展与展望[J]. 国外铁道车辆 2014(04)
    • [10].地主型港口模式的核心思想及在中国的实现[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1].盟主型创新联盟激励机制模型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22)
    • [12].超声检查对以宫内生长为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17)
    • [13].中国铁路客运主型车辆历史回顾[J]. 科技资讯 2009(36)
    • [14].“双主型”ICAI系统的主体模块设计[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2)
    • [15].池塘食用鱼养殖(二)[J]. 新农业 2008(09)
    • [16].“双主型五环节”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上) 2012(10)
    • [17].我国货车主型转向架服役性能演变规律的研究[J]. 铁道车辆 2016(10)
    • [18].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主型机械配置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18(20)
    • [19].不同亚型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19)
    • [20].WJB-6/3B电缆保护柜在露天煤矿主型设备中的应用[J]. 露天采矿技术 2012(04)
    • [21].双主型ICAI系统的学生模型设计[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06)
    • [22].利用T4快速检测T4宿主型大肠杆菌初探[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 [23].国际组织分类方式新探[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4].“双主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教学与管理 2011(12)
    • [25].基于扎根理论的农业为主型乡镇政府压力实证研究——以问卷文本为例[J]. 改革与开放 2017(21)
    • [26].教师分类评价是提高高教质量的新探索[J]. 辽宁教育 2012(22)
    • [27].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gA为主型肾小球肾炎1例[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3(06)
    • [28].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11)
    • [29].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的研究[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6)
    • [30].配电网主型设备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三维模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19)

    标签:;  ;  ;  ;  

    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 ——以三峡库区典型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