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A程序”探讨丹赤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患者的影响

基于“3A程序”探讨丹赤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患者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以西药GnRH-a或孕三烯酮作为阳性对照,观察在中药丹赤饮的干预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并检测患者的在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的蛋白表达,以及血清中ICAM-1、MMP-9、 VEGF及CA125的含量,评估以上因子的表达改变及其在内异症复发中的可能作用,从“3A程序”的角度探讨丹赤饮对内异症保守术后患者的影响,阐明丹赤饮抑制内异症患者保守术后复发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在位内膜及免疫平衡探讨丹赤饮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机理”(课题任务书编号:30973769)的部分内容,为探索性临床基础研究。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广安门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并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气滞血瘀型的内异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另取1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手术排除内异症、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未见异常的卵巢单纯性囊肿患者。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于术后首次月经来潮第1-5天入组并开始给药,连续用药3个月,随访至停药3个月。中药组给予中药丹赤饮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经期不停药;西药组给予GnRH-a注射剂(诺雷德,3.6mg/支,皮下注射,每次1支,首次给药后每隔28天给药1次)或孕三烯酮胶囊(2.5mg/粒,口服,每次1粒,每周2次)治疗;正常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术前、停药3个月时(正常对照组仅术前,每组各取其中5例)的在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的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术前、用药3个月、停药3个月时(正常对照组仅术前)的血清中ICAM-1、 MMP-9、VEGF及CA125的含量。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停药3个月时,总体观察时间为术后6.5-7个月,平均观察时间为术后(6.66±0.55)个月,中药组和西药组各复发1例,复发时间分别为术后7.5个月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0%(1/10)和20%(2/10),复发患者均为盆腔B超见到巧囊征象伴痛经症状复现。停药3个月时,复发患者的在位内膜中ICAM-1、MMP-9. VEGF的蛋白表达较术前均略有降低,但降幅明显低于未复发者,且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水平;复发患者的血清中ICAM-1、M MP-9、VEGF及CA125的含量较用药3个月时均不同程度地升高(未复发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地降低),且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水平,但低于术前水平。2.术前,中药组和西药组的在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时,中药组和西药组的在位内膜中ICAM-1、MMP-9、 VEGF的蛋白表达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的在位内膜中ICAM-1、MMP-9、 VEGF的蛋白表达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亦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术前与停药3个月时的在位内膜中ICAM-1、VEGF的蛋白表达的差值,中药组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3.术前,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清中ICAM-1、MMP-9、VE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和停药3个月时,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清中ICAM-1、 MMP-9、VEGF的含量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停药3个月时,中药组的血清MMP-9含量较用药3个月时亦明显降低(P<0.05);用药3个月时,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清中ICAM-1、MMP-9、VEGF的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停药3个月时,中药组的血清ICAM-1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的血清中MMP-9、VEGF的含量及西药组的血清中ICAM-1、MMP-9、VEGF的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术前与用药3个月时的血清MMP-9含量的差值,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比较术前、用药3个月、停药3个月三个时间点药物对血清中ICAM-1、MMP-9、VEGF的含量的降调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对血清中ICAM-1、MMP-9、VEGF的含量的降调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清CA125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和停药3个月时,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清CA125含量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用药3个月时,中药组的血清CA125含量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西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西药组的血清CA125含量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停药3个月时,西药组的血清CA125含量较用药3个月时明显回升(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前、用药3个月、停药3个月三个时间点药物对血清CA125含量的降调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对血清CA125含量的降调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A程序”核心因子ICAM-1、MMP-9、VEGF于在位内膜和血清中的异常高表达在内异症患者保守术后的复发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血清CA125含量作为术后疗效监测的辅助指标,对判定复发具有一定价值。2.中药丹赤饮可不同程度地降调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中ICAM-1、MMP-9、 VEGF的蛋白表达,并下调内异症患者的血清中ICAM-1、MMP-9、VEGF及CA125的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滞血瘀型内异症患者保守术后的复发,与目前公认的西医一线阳性药物GnRH-a或孕三烯酮比较,丹赤饮可能存在一定优势,表现为作用更加稳定持久,并具有累积效应。3.中药丹赤饮抑制内异症患者保守术后复发的作用机理可能为:调节在位内膜的异常蛋白表达,降低内膜细胞的粘附性、侵袭力及促新生血管形成能力,从而阻断“粘附-侵袭-血管生成”的“3A程序”并抑制异位病灶活性。4.本研究从中医学“治未病”的角度探讨了丹赤饮通过干预在位内膜和阻断“3A程序”抑制内异症患者保守术后复发的作用机理,为今后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和临床开发新药奠定了一定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中医药多途径干预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 1 理论基础
  • 2 中医药多途径干预措施
  • 2.1 内治法
  • 2.2 外治法
  • 2.3 内外合治法
  • 2.4 中医情志心理疗法
  •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 作用机理
  • 4 临床优势
  • 5 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相关研究
  • 6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流程图
  • 2.2 研究分组及给药
  • 3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4 实验步骤
  • 4.1 标本采集和处理
  • 4.2 标本测定
  • 4.2.1 HE染色
  • 4.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4.2.3 ELISA实验
  • 5 结果判定
  • 6 数据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各组患者复发情况
  • 2 各组患者在位内膜的HE染色结果
  • 3 各组患者的在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的蛋白表达
  • 125的含量'>4 各组患者的血清中ICAM-1、MMP-9、VEGF及CA125的含量
  • 讨论
  • 1 丹赤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依据
  • 2 在位内膜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 3 “3 A程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 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4 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 5 丹赤饮抑制气滞血瘀型内异症患者保守术后复发的作用机理探讨
  •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基于“3A程序”探讨丹赤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术后患者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